摘 要:根據前期探析我國農業產業型科研院所在科研成果評價、科研成果轉化和科研管理體制的現狀與存在問題,提出了農業產業型科研院所在科研定位、評價體系的建立、促進成果轉化、加強與企業合作、科研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應采取的建議與措施,旨在探索產業型科研院所的發展模式,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達到科技為農業產業服務的目標。真正做到堅持以科研目標為導向,突出社會生產的科研需求,完善科研體制,充分調動和發揮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農業產業型 科研院所 促進 建議 措施
中圖分類號:G3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a)-0103-0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tate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system,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o on were put forward. The aim 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ing mod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to promo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ervice and provide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 of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Key words:agricultural industry type;research institutions;promote;suggestions;measures
在前期探析我國農業產業型科研院所在科研成果評價、科研成果轉化和科研管理體制的現狀與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產業型科研院所在科研定位、評價體系的建立、促進成果轉化、加強與企業合作、科研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應采取的建議與措施,旨在為產業型科研院所的發展模式進行探索,以促進科技為產業服務。
1 提出科學準確的研究方向
科學技術問題應是在解決現實問題過程中不斷創新出來的,技術研究的動力本應來自市場。在科研選題上,要牢固樹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觀念,徹底改革“脫離實際定選題、關起門來搞科研”的狀況,對于產業型科研院所尤其如此。如果科研項目的立項、考核以論文、樣品、獲獎為本,不以需求為源,那就體現不出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1-2]。科研選題與市場需求聯系不緊密,造成科技與經濟相脫節。許多科研工作者還在做著“咖啡壺里的漩渦”的研究或者重復國外學者做過的研究,很難有原創型的研究,而事實上,我國目前科技實力僅相當于美國20%的水平[3],有很大可提升和研究的空間。科研工作必須符合市場的需求,這樣才能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場轉化率,從而提高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鼓勵科研人員走向市場,從選題開始就注重立足技術前沿、瞄準生產應用實際,面向社會需求。
2 建立科研人才與成果的客觀評價體系
對于產業型科研院所,在評價體系上,要積極推進以產生的社會效益大小作為衡量標準,從根本上解決“只重論文發表和成果鑒定,忽視應用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推廣”的問題。產業型科研院所應加強對科技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評價權重,以區別于中科院系統、研究型高校系統以理論研究為主,特色化發展,為經濟發展和國家創新能力整體提升發揮更大作用。產業型科研院所必須根據市場需要,為市場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
對于人才的評價,通過職稱評定綜合評定科研人員的能力與價值,強調能力和業績,科學設定人才的任職資格標準和業績標準,做到評聘分開,根據其能力與貢獻,真正做到能者上,不論資排輩,才能吸引到高水平人才。在對科研成果的評價上,制定切實有效的科研評價體系,以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強化效益觀念,適應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模式,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努力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對于成果的評價,科技部正在試行的由第三方進行科學技術成果評價試點正在試行,但也難以避免人情社會、人情評價等主觀因素的產生。同時,在對產業型科研院所的評價上,對其評價應采用對社會的貢獻,而不在于基礎研究對理論的推動作用,因為其定位與基礎研究為主的科研院所是不同的,否則就會導致不合理、不客觀的評價結果。產業型科研院所畢其功也達不到基礎研究院所的水平,反而荒廢了推動產業發展的精力。
3 促進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利用
建立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現在每年各級組織、協會、學會都在定期和不定期的舉行成果展覽與交易會,這些都對成果的轉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隨著網絡和電子交易的快速發展,應與時俱進地建立網上成果交易服務平臺,建立社會科技需求報告和社會技術成果報告制度,建立線上線下的中介服務平臺,推動科技成果雙向交流,加大成果需求與成果推廣力度,提高成果轉化的效率。根據筆者的經驗,現在不是成果多了,而往往是好的成果找不到合適的生產企業,生產企業找不到合適的投資項目。除此以外,建立成果評價與成果推廣考核的中介,成果擁有者往往與需求者原本就很熟悉,反而不知如何去開價,而成果應用后,又沒有合適的考核標準,如果建立起成果轉讓與應用考核的評價機制,在雙方間形成一個良性機制,科技成果效益就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時,除了科研成果轉讓,在產業型研究所還可以建立技術顧問和科技能力購買的方式。對產業型科研院所的管理方面而言,要簡化科研成果處置程序,降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時間周期和成本,擴大科技成果定價交易渠道;加大對科研成果轉化的激勵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在考核評價制度中的權重,明確科技人員及成果轉化相關人員約定獎勵的方式與額度。
現在,在我國許多地方,正在建立產學研相結合制度、科研特派員制度、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新技術孵化園區等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利用的手段,是一種很好的探索。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科技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些模式必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8月13日,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產權產交易中心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掛牌成立,目的在于讓所有創新成果按照市場競爭法則公開進行公平交易,形成育繁銷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產業,同時又有利于鼓勵科研人員依靠創新,依法獲得收益,從而激發育種創新活力[4]。2014年11月19日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旨在為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萬眾創新,草案完善了科技成果信息發布、處置收益分配等制度,突出了企業在科研方向選擇、項目實施等方面的主體作用,強化了知識產權保護[5]。表明我國政府也充分認識到了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積極的措施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成果的轉化,很重要的一點是與企業的結合。促進科技成果更加緊密地與經濟結合, 使科研院所真正成為推進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主力軍。通過科技產業的發展來壯大科研院所的實力,降低科研院所對國家撥款的依賴。產業型科研院所開展科研的同時,應該開展技術輻射和信息服務;應該依托于人才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產品化與產業化;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人才、成果、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在技術推廣中促進產學研相結合戰略的實施。
4 加強科研管理的人才和制度建設
科研管理需要懂市場、會管理、懂技術的復合型技術人才,但產業型科研院所現行的干部政策與環境,尤其是重技術輕管理的觀念嚴重阻礙了向市場提供信息服務及農業成果轉化等。要轉變科研管理人員行為方式和服務形式以提高服務質量。科研管理人員要由過去的被動的管理方式轉變為現在的主動的管理方式,實現有效的信息服務,以爭取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地位。同時,要采用多種方式提高科研管理隊伍素質和服務水平與能力。主要途徑包括:選擇高素質的復合性人才充實科研管理隊伍,重視現有科研管理人員素質能力的培訓,提高科研管理人員信息獲取能力、信息處理和服務能力以及公關能力。制定切實有效的科研管理政策和措施,以便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完善以往的考核評價機制,吸納高學歷人才,提升管理隊伍的素質水平,并真正做到重視科研管理,真正將科研管理作為自身的事業而非職業來對待。
參考文獻
[1]劉愛蘭.農業院校科研管理綜合評價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2.
[2]李乃勝.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幾點思考[N].中國科學報,2013.
[3]中國新聞網[EB/OL].http://www.chinanews.com/gj/2011/12-27/3563022.shtml.
[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網[EB/OL].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1408/t20140813_4009995.htm.
[5]中國創新網[EB/OL].http://www.chinahightech.com/html/677/2014/1124/0934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