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技能大賽的成績現在是越來越受各職業學校的重視,大家逐漸在技能大賽上花更多的時間,投入更多技術力量及設備資金,目的就是拿大獎,提升學校的知名度。應用型技術通過大賽能夠展示出水平,以賽促教是我們所提倡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技能;比賽;水平;政策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075-02
職業技能大賽目前在各職業院校間形成競爭熱點,無論是中職學校還是高職院校對技能大賽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各種組委會聯合相關企業,針對職業院校所設置的不同專業,建立不同的賽項,名目繁多。我作為指導教師,也連續帶了三年的機器人技術應用比賽,因為深入到這項具體的工作,也會產生一些關于技能大賽的思考。
在職業院校之間展開關于職業技能的應用型比賽,最早也是發自南方城市。因為從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狀況來說,南方或沿海城市發展快,水平也較高,他們機制靈活,前店后校,與企業聯合面寬,合作力度大。相比之下,北京市的各個職業院校的發展勢頭可能要弱一些。我們要嚴格按照教委的規定來制定學院發展戰略,大型企業不愿意與學校合作,提供學生的實習場所。北京市的技能大賽成績在全國范圍內水平也不算高,如何提高國賽成績,加強我們的比賽指導工作?
去年年底我隨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老師們一起來到山東省青島市的兩所職業學校參觀學習。教科院組織了北京十幾所職業學校的老師來學習,主要針對技能大賽的相關工作開展研討。
我們先后來到了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青島市黃島區職業教育中心和膠南市職業教育中心。近幾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青島市幾所學校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們是如何開展這項工作的?為什么會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我們就想取取經。在這幾所學校中我們都參觀了他們的實訓基地,占地面積大,設備齊全。之后的座談,大家針對技能大賽的學校政策、選手選拔、訓練安排、教師和學生的待遇等幾方面比較感興趣的問題發問,各個學校的領導們也都做了一一回答。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學校政策優越
對于參加技能比賽的學生和指導教師,學校制定了優惠政策。有的學校獲得全國技能大賽獎項的指導教師,獎勵與職稱評定結合,直接上升一個級別,獎金統一由山東省頒發,兩萬左右;獲獎學生直接獲得本學校的學生獎學金,優先評優。由于學校對技能大賽的重視程度不同,在獎勵制度的制定上各所學校也有所不同。
二、選手選拔
參賽選手由指導教師在教學班或班主任推薦,并經過層層選拔考核,有筆試和操作,也可以通過課外班或社團來進行挑選。對于學生的素質來說,認真的工作態度更為重要。參賽選手的選拔要提前進行,最后篩選之后,不能是正好的人數,要多一兩個備選,這樣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有比較,有壓力,更助于提高效率?,F在學生的素質普遍較低,選手的挑選是個難題,要早做準備。
三、訓練安排
訓練是關鍵環節,需要指導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提前制定訓練計劃,按步驟有序進行。訓練大約從前一屆比賽結束就應該開始了,前半年要上課,業余時間集中,后半年的時間基本上是停課訓練,指導教師有的承擔一些教學任務,有的全力以赴指導訓練,不再分派其它的任務。在訓練過程中,教師的水平很關鍵,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聘請企業專家來解決。訓練時加班加點是少不了的了,指導教師和學生在訓練場地打地鋪是經常的。
四、訓練設備投入
這個部分是資金投入比較大的,參加技能比賽就要買設備,幾乎都是上百萬的投入,有些校企合作的企業,也會出資贊助學校。
通過這次交流,北京市在備賽的環節上還比不了山東省,我們的學生都是邊上課邊訓練,系統性差,周期短,指導教師的水平也急需提高,所以我們的成績不如人家。當然,這些差距有些是我們自己的事,有些我們無法解決。鑒于技能比賽成績的重要性,我們也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吸取人家的經驗,調整我們的做法。
1.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因為政策的關系,我們在參加技能比賽之前,進行集訓的時間是比較短的。在不影響學生正常教學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鼓勵教師針對技能比賽項目開設第二課堂活動。提前選拔出備賽的學生,利用第二課堂活動時間進行技能的培養和訓練。雖然力度不如集訓,但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2.專職輔導。我們的大賽指導教師一直都是一邊要完成教學任務或學生管理工作,一邊再做技能比賽指導,精力和體力往往跟不上,也不利于教師個人技術水平的提高。本學期我們嘗試針對某一國家級比賽項目,選出一名教師,專職做學生的訓練指導工作,不再承擔任何其他的教學工作。這樣,訓練的時效性得到保障,教師也可以有時間再深入研究賽項的相關內容。
3.加大獎勵力度。可以借鑒山東省的做法,加大針對技能比賽的獎勵力度,無論是參賽學生還是指導教師,付出辛苦的工作之后,都有豐厚的收獲。利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尋常觀念,鼓勵大家參與這項工作,因為要想出成績,畢竟要付出很多。有的時候,就是付出了,賽場上會有各種情況發生,也不見得就能有回報。
4.提高指導教師水平。技能比賽的賽場上,表面上是學生在比,實質上是教師之間的較量。往往學生的理論與技術水平的高低,體現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所以,指導教師首先要是專業教師,并且要求他的專業水平要比較高。技能比賽要求實際操作,完成規定任務,那些一直在講臺上講課,沒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就很難勝任了。就職業技能比賽的指導任務而言,我們需要提高教師的行業能力,只有高水平的教師才能帶出更高水平的學生。
現在技能比賽成績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很重要,從某一層面來說,已經是學校聲譽和教學質量的體現,我們一線教師也都在做這方面的努力。但本人其實還有一些別樣的看法。投資幾百萬的比賽設備,由于數量有限,不可能作為教學使用,廣泛鋪開,最后其實就提供給幾個參賽的學生來反復練習,這樣做,設備的使用極具片面性,與學校教學工作的本質有差距。參加比賽的學生,為了出成績要停課訓練,他本人知識的系統性,連續性就被破壞,這與教育的過程型、完整性相矛盾。針對比賽設備,學生長時間練習操作,為了增強熟練性,而放棄了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要知道市場變化是很快的,崗位流通也很快,這樣專門的訓練有助于他今后的就業和改行嗎? 這幾點一直困惑著我,提出來大家共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