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eorg Jensen品牌的發展歷程和藝術是緊密相連的,在新藝術運動時代、裝飾藝術時代、包豪斯時代等等,Georg Jensen都與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合作、推出風格鮮明的作品,人們的觀念是在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的,能成為“經典”的事物,是在它所誕生的那個時代里,順應了人們的觀念和藝術、思想的潮流,所以根據時代來“創新”設計才是關鍵。Georg Jensen品牌在傳承的同時不斷創新、始終葆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值得設計師不斷思考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Georg Jensen品牌;傳承;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J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2-0165-01
一、創始人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銀器制造廠已經擁有近百年的歷史,是由丹麥銀匠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1904年在哥本哈根創建的。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出生于1866年,是哥本哈根北部Raadvad鎮的一位磨刀師的兒子,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14歲時曾做過珠寶手藝人的學徒,他自童年時開始就接受過長期雕塑藝術訓練,長大后在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 繼續攻讀雕塑專業 (1887年~1892年)。
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的第一部重要雕塑作品《收獲者》現收藏在丹麥皇家瓷器廠總部。1900年,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得到美術學院的獎學金,開始為期4年的意大利和法國游學。四年的游歷和學習,使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的設計和制作理念有了突破和創新,決心將雕塑的藝術性應用到實用藝術——銀器上面。1904年,38歲的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回國在哥本哈根建立了一個簡單的銀器制作工坊。他遵循實用性和美感兼具的設計理念,把丹麥傳統裝飾藝術元素和新的制作工藝和設計結合,給古老銀器以新的活力。
要知道,20世紀初的歐洲已經不是傳統的銀器藝術天堂了,大工業文化已經席卷歐洲和美洲,甚至東亞。一切藝術文化都帶著簡潔、力度和革新的新奇味道。傳統的銀雕技藝和花草的紋飾,在現代人眼中多多少少象是一堆古董。但是,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不一樣,他首先是精通雕刻藝術的表現手法,又熟悉各民族,尤其是丹麥最精良的傳統文化,還有他與生養他的大自然息息相通。他說過:“當看著一片草葉或一個孩子時,靈感就會涌現。靈感必須是來自內心的,一種想要爆發出來的力量。”不論是做什么主題的造型,唯有這想要“爆發出來的力量”才能引導真正的藝術出現。
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的設計取得很大世界級的大獎:1910年和1935年獲得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金獎、1915年獲舊金山萬國博覽會金獎、1925年獲得巴黎萬國博覽會金獎、1929年獲得巴塞羅那萬國博覽會金獎。1918年和1924年,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的飾品先后被封為瑞典和丹麥王室御用飾品。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去世后,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工坊堅持他的設計思想和風格經營至今,使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品牌成為歐洲以設計高雅著稱的銀器頂級品牌。
二、在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新
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所做的一切,不是復古,不是古代藝術的翻版,而是在前人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創新。所以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銀器制作工作間能不斷以制作精良、典雅卓絕的制品而享譽歐洲。到1935年,老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先生去世時,那小小制作間已經發展成了國際級企業。
作為丹麥國寶級的銀器品牌,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不僅擁有精湛工藝、獨特美學和超過百年的動人歷史故事,更代表著高品味的生活方式。今年是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品牌創立110周年的紀念,走過漫漫歷史長河,如何在傳承的同時不斷創新、始終葆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值得不斷思考的重要命題,同時,中國市場對于喬治.杰生 (Georg Jensen) 品牌來說,也是一個嶄新的舞臺。Georg Jensen不僅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精湛工藝的品牌,在設計和美學風格上也都獨樹一幟,Georg Jensen在如今業界的競爭中以不斷創新保持優勢。David Chu在剛剛加入Georg Jensen品牌時,和團隊中的成員們不斷交流,問他們“你們會如何運作品牌”,大多數人的答案是“我們有悠久的傳統、經典的作品,我們會把這些繼承下去”,但如果是Georg Jensen先生本人,他會這樣回答嗎?其實在Georg Jensen先生的理念中,更重要的是創新。Georg Jensen品牌的發展歷程和藝術是緊密相連的,在新藝術運動時代、裝飾藝術時代、包豪斯時代等等,Georg Jensen都與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合作、推出風格鮮明的作品,人們的觀念是在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的,能成為“經典”的事物,是在它所誕生的那個時代里,順應了人們的觀念和藝術、思想的潮流,所以根據時代來“創新”才是關鍵。Georg Jensen獨特的美學風格令人印象深刻,這與 Georg Jensen的創意和工藝團隊息息相關。
目前在丹麥,有30位專業銀匠組成的團隊,在分工上有專業的女士珠寶團隊,并且重新建立了男士配飾團隊,男士配飾、皮具是接下來我們會著重發力的一個領域,尤其是在文具方面,純銀筆,高品質的書寫工具,會是接下來主推的作品之一。
另外,Georg Jensen歷年來的作品,都有非常出色的藝術家、設計師們的心血在其中。在每個不同的藝術時期,Georg Jensen都有代表作,藝術能反映一個時代中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同時,因為我個人一直在時尚界工作,有很多設計師朋友,接下來還會不斷地尋找新的合作者。David Chu 是Nautica的創辦人,后來曾經在Tumi擔任首席創意長,如今又在Georg Jensen任職,這些品牌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僅關注時尚與設計,更注重傳播高品質的生活方式,使這些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內涵蘊含其中。
生活方式是很多元化的,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與偏好,比如有人喜歡旅游,有人喜歡音樂,在我看來,好的生活方式絕不意味著刻意地追求昂貴與奢華,而是選擇符合自身實際需求的事物,注重性價比,讓生活變得舒適、愉悅。就像Georg Jensen的作品,我們并不會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只有少數人才能體驗的“奢侈品牌”,而是在價格上讓更多人能夠Affordable, 在使用感受上,一件Georg Jensen的作品,放在家中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都依然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并且是實用的。
如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斷改變之中,傳統媒體受到挑戰,用戶更多地轉向互聯網和移動平臺,許多品牌也越來越重視Digital領域,Georg Jensen接下來也有相關的戰略。
近年來丹麥的時尚、設計產業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無論是像哥本哈根時裝周這樣的大事件的受關注度,還是丹麥品牌的認知度,都有很大提升。近年來中國大眾的消費習慣、時尚觀念上的變化大家有目共睹,人們的視野更寬闊、知識來源更豐富,不再是只關注數量有限的幾個“大牌”,人們對品牌的內涵更感興趣,更注重品牌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改變,并且樂于去接觸和了解與眾不同的品牌,來展現自己的品味。
總之,人們的習慣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尤其是年輕人群,他們的習慣、所引領的趨勢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接下來Georg Jensen除了商業、市場戰略,也專門針對Digital領域制定了策略,這些都是即將會看到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