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起點,小學語文教育更是基礎中的基礎,尤其是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擔負著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的重任,為其他科目以及中學教育都奠定了基礎。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課題。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提出了相關措施,希望可以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有所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6-0165-01
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教育都以應試教育為主,較為注重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對學生德育教育和人文素養的培養。然而,語文作為一門充滿人文氣息的學科,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關懷等方面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為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助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呢?筆
一、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仍然有很多將學生成績作為教學效果的唯一測量標準。對于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成績對于他們而言還沒有太多的概念,加之他們對所學知識還沒有真正理解,學校和教師將“分數至上”這種教學觀念強加到他們腦海中,無疑給孩子們弱小的心靈施加了過重的心理壓力,容易使他們對語文這門學科內涵進行誤讀,從而漸漸失去學習動力,甚至對語文學習產生害怕、排斥的心理。
(二)教學模式機械化。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很多小學教師更愿意繼承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幾十年如一日的灌輸記憶、機械背讀、聽寫測驗,忽視了學生在學習方式、創新能力、綜合素養上存在的問題。很多教師在每天課堂上安排聽寫和測驗之后,晚上還要讓家長繼續聽寫,在這樣的反復死記硬背中,學生很難從中感受到語文的獨特魅力,很難去思考其中的真正含義。一些優美生動的語句,本來需要在語文老師的帶領下發揮聯想和想象充分享受,也在毫無感情的背讀中變得索然無味。
(三)教學方式簡單化。
經常聽到一年級的小學生寫作業寫到晚上11點,在提倡小學生減負、新課程素質教育的今天,這樣的傳聞依然不絕于耳,甚至在小學教學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這種現象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題海戰術、家庭作業沉重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打方式。小學語文中的拼音和識字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師教學的難點,熟能生巧、多寫多練就成了主要教學方式,但是正是因為難,教師才更應該多思考多研究,提煉出更豐富更有效的教學方式。
二、有效地學習小學語文
(一)一定要打好基礎。
要求小學生大量地背誦,在積累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記憶力。學習過程中有很多知識,只有記住了才會對自己有用。一定要想方設法地去記憶知識。要養成從小就精讀字典的習慣,《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要求小學生每天精讀一頁,學習過程中,對不懂的字詞要養成當即查字典的好習慣。
(二)轉變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比較注重課本知識以及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無法充分融入到學習中來,只能被動接受,這就使得學生逐漸失去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最終導致教學效率下降。為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指導者與促進者,是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生活上都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幫助,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激情有趣地引入知識,全面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對于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的小學生來說,他們需要靠對知識的充足的興趣來推動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索。也就是說,小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之中,完全取決于學生是否對即將學習的語文知識具有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所以在知識的正式講解之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對知識產生好奇心便是保證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用教師的激情導入來打動學生,聚集學生的全部注意力。
(四)加強交流與溝通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語文教學是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過程,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單獨地學習漢字和文章,而是在理解漢字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運用,以便能夠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含義。文章的學習是讓學生領悟不同表現手法所達到的不同效果,爭取在自己的學生生活中能夠運用最適合的表現手法。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知識運用和技巧的不斷積累和交流、溝通能力的不斷提高。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對學生進行交往教育。而作為母語的語文教育也正是交往教育的“天生”課堂。在與他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準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還要能夠聽懂他人所要表達的含義,關鍵時刻還要具有深入分析語言的能力。學生這些交往能力的培養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全面培養,傳授給學生通過語言來傳達自己思想、情感和思緒的方法,讓學生具有一定的交往和溝通能力。
三、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其他因素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活潑有趣、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大有益處。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始前,進行課堂情境預設,通過創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同時,教師還應該在課堂上多和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這樣,教師就能夠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生也能夠更好地了解教師的教學意圖,彼此的了解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對學生付出更多的愛和關懷。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這時教師應該及時給予糾正和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或者降低作業難度,讓學生緩解緊張情緒,逐步愛上語文學習,并最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四、結語
以上幾點僅是筆者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嘗試和總結。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方式多種多樣,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緊跟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步伐,靈活地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