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浪潮的不斷推進,媒體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已無處不在。但關于媒體報道是否能提高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學術界一直存在著分歧。本文即從媒體報道對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的提高與否兩方面,展開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回顧,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啟示。
關鍵詞:媒體報道;資本市場效率
一、引言
當今社會,媒體已無時無刻地影響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近年來,媒體對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的影響也逐漸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無論是早期我們所熟知的美國安然事件,我國的銀廣夏財務造假丑聞;還是近期的“三鹿奶粉事件”,五糧液、紫鑫藥業的關聯方交易等,媒體在對其曝光和事后監督中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媒體報道對于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的影響卻是錯綜復雜的。無論是其為了權衡各方利益而出于主客觀原因導致報道的不實;還是其通過其文字與言論渲染而引起投資者的非理性情緒盛行,都可能導致公司股價偏離其內在的價值。所以,我們在看到媒體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應注意到媒體對金融市場運轉所存在的負面效應。
由于學術界關于媒體報道對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的影響尚存在分歧,因而本文即從媒體報道對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的提高與否兩方面展開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回顧,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啟示。
二、媒體報道能夠提高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
眾所周知,媒體具有信息傳播與監督公司治理的職能。其中,信息傳播職能可幫助提高資本市場的信息透明度,降低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成本,從而提高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同時,媒體也能通過揭露上公司的種種違法行為而引起輿論的關注,甚至促使行政監管部門的介入,通過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來提高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張建平、余玉苗2013)。本文以下即分別從媒體的這兩種職能出發,對相關文獻進行回顧:
(一)媒體的公司治理職能。Miller(2006)的研究表明,媒體在曝光上市公司丑聞的行為中扮演了“看門狗”的角色。Gorman等(2009)的研究則進一步證明了這一觀點。Gorman等(2009)以愛爾蘭為例,總結了媒體對上市公司丑聞的披露可通過三種途徑來給管理層施加壓力,從而迫使其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
近年來,我國也逐步興起了關于媒體對公司治理效用的研究。李培功、沈藝峰(2010)發現,我國媒體對上市公司治理效用的發揮主要是通過曝光而引起行政機構的介入而實現的。醋衛華、李培功(2012)則從成本與收益相權衡的角度出發,在肯定了媒體在資本市場中所發揮的積極角色的同時,發現媒體為了最大化收益并最小化成本,往往會選擇那些性質更嚴重或涉及金額更多的公司進行報道。
(二)媒體的信息傳播職能。Bushee等(2010)發現,媒體不僅會轉發各種來源渠道的信息,還常常會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或創造出新的信息,這些信息能顯著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從而提高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
羅進輝、蔡地(2013)利用百度新聞搜索引擎所獲取的媒體報道數據為樣本,研究表明媒體報道能顯著提高我國股價的信息含量。黃俊、郭照蕊(2014)則以我國證券市場中股價“同漲同跌”的現象為切入點,發現媒體的報道可幫助公司信息更好的融入股價,從而對市場定價效率的提高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應計異象作為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異象,近年來也有不少學者以媒體的關注為視角對其進行探索。權小鋒、吳世農(2012)發現,我國資本市場上的應計異象主要是由操縱性應計所引起的,并且媒體報道可顯著降低操縱性應計所帶來的錯誤定價。Drake M S(2014)研究表明,媒體報道與應計異象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并且這主要是由媒體的信息傳播功能而非其信息創造功能所導致的。
三、媒體報道會降低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
李培功、徐淑美(2013)指出,媒體可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報道偏差,從而降低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而Mul
lainathan 等(2005)即提出,媒體報道的偏差可能源自記者或編輯的個人動機與偏好;也有可能源于媒體對各利益團體偏好的迎合。
Chen等(2013)發現,過度的媒體報道將導致公司股價偏離其價值,特別是在公司價值被高估時,這一現象表現得更為顯著。游家興、吳靜(2012)同樣發現,樂觀的媒體情緒容易催生投資者盲目樂觀的心理預期,從而推動股價向上偏離其價值。而熊艷、李常青和魏志華(2014)則從我國IPO定價效率的角度出發,發現媒體報道雖能通過提高詢價過程中的信息透明度來提高股票在一級市場的定價效率;但媒體報道的增加往往也易導致投資者的非理性,顯著提高了IPO公司的首日換手率,從而降低了其在二級市場的定價效率。
四、總結
綜上所述,媒體報道對于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的影響是錯綜復雜的,其是否能提高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仍有待進一步的檢驗。筆者認為,未來關于媒體與資本市場的定價效率研究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以各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興媒體對資本市場定價效率的影響;(2)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預對于媒體報道的偏差以及資本市場的效率都會產生影響,因而未來基于我國的制度背景及市場經濟的發展角度來進行研究將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Bushee B J, Core J E, Guay W, et al.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press as an information intermediar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10, 48(1): 1-19.
[2] Chen C, Pantzalis C, Park J C.Press coverage and stock price deviation from fundamental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13, 36(2):175-214.
[3] Drake M S, Guest N M, Twedt B J. The media and mispricing: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press in the pricing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4, 89(5): 1673-1701.
[4] Gorman L, Lynn T G, Mulgrew M L.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spaper Media o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of Irish Listed PLCS[D]. Working paper, 2009.
[5] Miller G S. The press as a watchdog for accounting fraud[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6, 44(5): 1001-1033.
[6] Mullainathan S, Shleifer A. The market for new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5: 1031-1053.
[7] 醋衛華, 李培功. 媒體監督公司治理的實證研究[J]. 南開管理評論, 2012 (1): 33-42.
[8]黃俊, 郭照蕊. 新聞媒體報道與資本市場定價效率——基于股價同步性的分析[J]. 管理世界, 2014 (5): 121-130.
[9] 李培功, 沈藝峰. 媒體的公司治理作用:中國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10.
[10]李培功, 徐淑美. 媒體的公司治理作用——共識與分歧[J]. 金融研究, 2013 (4): 196-206.
[11]張建平, 余玉苗. 媒體功能與公司治理改善: 一個文獻綜述[J]. 財會通訊: 綜合 (下), 2013 (4):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