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瀝青是一種路用結合料,其在世界各地的應用也較廣泛,大到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小到鄉村道路,從路面底基層到路面面層,都得到普遍使用,成為了公路建設長久且常用的材料。但瀝青本身也存在其危害,現結合實踐經驗,對于在瀝青路面施工中所遇到的問題加以分析,希望為以后的路面施工提供借鑒及參考。
關鍵詞:瀝青路面;施工;問題
瀝青現已廣泛應用于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交通道路施工中,但由于瀝青本身的缺陷,以及后天受到設計和施工水平的限制,常常會出現開裂、泛油、松散、坑槽等病害,不但使行車速度、安全以及車輛本身受到嚴重影響,還是使瀝青路面的使用期限大大縮短,從而影響了道路投資效益。針對此問題,就要求我們在對瀝青路面施工中,從選材到工藝控制、現場施工都嚴格把控。現對瀝青路面施工中常見的問題詳細分析。
一、路基施工過程中常見問題
(一)路基填料過程中操作不當,使路基被破壞。最直接的原因還是選料不當,在路基施工中常常選用有機質或腐殖類土、危害性膨脹土、高液限黏土使路基被破壞。
(二)路基未有效壓實,碾壓的次數未達標而且不夠均衡;因路基水分含量不均衡,高填方碾壓前的填土厚度不均勻;使用的土中大多含有草根、樹根等雜物,達不到壓實度的標準。
(三)路基填土方低,因路基排水的阻礙、地下水位較高,且對部分軟土地基處理不當;在路基填土方不高且地勢較平坦的情況下,對通過魚塘、水渠等地段未有效的進行清淤處理,留下隱患。
二、在基層施工中常見問題
(一)裂縫
裂縫產生的原因是,在鋪筑上一層結構層之前,基層以及底基層沒有做到徹底清底,且路面結構層或路基表層的浮土、浮塵也沒有被徹底清除,此時,經受雨水沖刷時,浮層細料就會變軟,一旦有車輛碾壓,水流經過壓力就會把浮層沖刷成漿,使瀝青路面受到影響,從而形成不同程度的裂縫。
(二)基層強度不足
在利用石灰無機結合料來穩定土時,若水量使用不均衡,石灰量不足,拌和不夠均勻,壓實度不夠,使用的土不符合標準或厚度不夠等種種原因,都會使基層結構穩定性差、強度降低,最終導致瀝青路面沉陷破壞。
三、瀝青路面的危害
(一)轍槽
簡單的說形成的原因就是瀝青路面輪跡帶的凹陷,是路面特有的破壞現象之一。在輪跡帶凹陷的同時,兩側的瀝青混凝土通常會鼓起,而輪跡帶的凹陷深度和其兩側鼓起的高度之和就是轍槽。
(二)松散
因瀝青混凝土表面層中含有的集料脫落,從表面逐漸向下發展,顆粒的脫落主要是因為集料顆粒和裹覆瀝青直接的粘結力消失了,其出現的原因有:集料顆粒被相當厚的粉塵包裹,瀝青膜粘附在粉塵上,而未有效的與集料顆粒粘結在一起,從而導致了松散的出現。
(三)網狀裂縫、龜裂
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整體強度不足;但也存在路面結構設計的不合理性;路基路面壓實度達不到標準要求;路面的材料拌和不夠均勻,或者路面出現裂縫時未及時修補,導致水分深入到底層;瀝青老化等等都是形成網裂、龜裂的原因。
(四)水損害
表現形式是表面型坑槽,當水進入表層但無法深入下滲,水分以水膜或水氣的方式存留在瀝青與集料的中間,再加上表面張力的作用,從而使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受到影響。在路面與輪胎反復擠壓的狀態下或路面間真空吸附作用下使瀝青膜與集料迅速剝離,長此以往,路面就會慢慢出現麻面、松散、掉粒、進而產生坑洞,形成坑槽。
四、在面層施工中常見問題
(一)施工中使用的機械設備破舊、不配套。在施工中的拌和、攤鋪、灑油等程序多是由人工來操作完成。因機械化較低,使拌和的均勻度、密實性及平整度均較低。
(二)檢驗松懈。對于原材料檢驗不夠嚴格,對使用瀝青的分量掌握不準,把控不好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最終導致瀝青路面早期出現泛油、擁包、松散、坑槽等現象,
(三)瀝青混合料溫度超高。瀝青和礦料拌和時,礦料的高溫開始灼焦瀝青,從而出現松散、坑槽等現象。
(四)氣候因素。在溫度較低的季節施工作業時,攤鋪后的瀝青混合料的表面溫度就會迅速降低,但是混合料的中底部溫度下降較慢,壓實時,處于中底部的瀝青混合料就會產生部分位移,而處于上部的面層就會因為溫度過低而出現裂縫,使路面出現松散、坑槽,遭到破壞;在雨季施工作業時,施工的質量就更加得不到保障。
(五)用油量把控不準,灑油不夠均衡,致使路面出現松散、泛油的現象。使用層鋪法施工的瀝青路面會因為厚度過大,而分層來碾壓,油料不能很好的深入到基層,使面層與基層無法有效的黏結在一起,從而使面層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
五、對瀝青路面施工的質量控制
(一)對基層施工的質量控制
1、在基層攤鋪的過程中,禁止離析現象產生。
2、避免出現薄弱夾層。嚴禁“薄層貼補”,找平操作時“寧高勿低”,在高溫的天氣下,“非廠拌法”施工,使半鋼性基層的強度適中,控制把握好碾壓上限,避免使板體性遭到破壞,使裂縫增加;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碾壓時間,一般延誤時間不得超過1.5h。
3、使層與層間粘貼性增強。在施工前,需將基層表面的浮灰全部清理完畢,然后再做瀝青透層或下封層施工。
4、加強路面養護。日常中加強對道路的路政管理和養護工作,并且有針對性的防治,下雨下雪時及時清掃積水,防止出現“路面劃損”。
5、瀝青下面層一般采用掛線施工整平,嚴格控制標高,整平以平地機為主,人工掛線找補配合。在施工中多采用走線法以及平衡梁法使路面達到一定平整度,平衡梁法是攤鋪機在施工時需要有一個標準的基準面以對平整度進行控制,一般其的精準度高于走線法,在瀝青路面的表面多使用平衡梁法進行施工。
6、關于瀝青面層的初壓,復壓以及終壓方面,在進行攤鋪后應及時進行高溫碾壓,采用靜態二輪壓路機碾壓2遍,一般溫度控制在130°-140°,應采用關閉振動的輕型鋼筒式壓路機。在復壓時應用振動壓路機碾壓3-4遍后再使用輪胎壓路機碾壓4-6遍,使厚實度達到要求。在進行終壓時,應使用關閉振動的雙輪鋼筒式壓路機碾壓,以消除輪跡,在終了溫度應大于80℃。
(二)對路基施工的質量管控
對填筑的厚度需嚴格把控,對路基填料不同土質需分層填筑,且需做到碾壓密實;對于地質情況復雜多樣的地段,需使用淺填或淺挖,詳細檢測地基的承載能力,根據不同狀態以不同措施應對;在溝壑、構造物臺背的填土時應把控好填料和每一層的厚度,同樣需做到碾壓密實;同時,對路基關鍵工序、關鍵部位的質量把控需重點加強,以保證路基的整體穩定,最終使路基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再進行下一步施工。
(三)對面層施工的質量控制
1、施工材料的質量與瀝青混合料配合比需嚴格把控,避免后續因材料的質量未達到要求或者配合的比例不合理使瀝青路面出現泛油、坑槽、擁包等病害。
2、采用性能較佳的機械設備進行混合料拌和,避免使用人工拌和時出現的混和料不均勻、不夠密實,進而保證瀝青路面的平整度。保證多臺攤鋪機聯合作業,以使面層一次成型,盡可能減少接縫。瀝青的接縫分為縱向接縫以及橫向接縫兩種,在兩條攤鋪帶的相接處,應使用寬度一致的搭接,搭接施工分為冷接茬和熱接茬兩種。在橫向接縫處,相鄰兩幅以及上下層的橫向接縫錯位應在1m以上,橫向接縫分為兩種,斜接縫以及平接縫。
3、對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溫度做好把控,避免混合料在拌和的過程中因過熱而導致老化。
4、對施工時間做出有效規劃,避免在雨季因雨水沖刷或冬季因溫度過于低的情況下施工,而破壞了瀝青路面。
5、普通的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應保持在160℃-170℃之間,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溫度應保持在175℃-185℃,廢棄混合料出場溫度就高于195℃的。運輸到現場的普通瀝青混合料溫度≥160℃,改性瀝青混合料溫度≥170℃;攤鋪中,普通瀝青混合料溫度≥155℃,改性瀝青混合料溫度≥165℃;碾壓溫度,普通瀝青混合料開始碾壓溫度≥150℃,終了溫度≥80℃,改性瀝青混合料開始溫度160℃,終了溫度≥90℃。
(四)對試驗檢測質量的要求更高
在路面的施工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會嚴重影響以后道路的使用情況,所以做好每一個環節的試驗檢測是必要且必行的。在鋪筑試驗段期間,常常運用鉆芯法與核子密度儀法來測定密度的對比關系。一般情況下,施工整體情況都較佳的狀態下,盡量不使用取芯鉆孔來破壞路面檢測,盡量使用核子密度儀來檢測,以保證路面的整體性。另外,路面各層的厚度在攤鋪的實測應加強,在施工現場監理抽查,對于綜合技術指標達不到質量標準的,應責令復工,且保證復工長度大于50米,以保證總體質量;依據設計文件和相關規范來檢測和評定路面的寬度以及橫坡等。還需對混合料進行抽查試驗,以檢測混合料的拌和是否已到達標準,并及時調整不符合標準的指標,對于檢驗不合格的混合料鋪筑路面返工。
結語:
對于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管控,首先需從施工工藝管理出發,分階段分層次的找出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并提出積極應對措施,其次需從施工管理出發,樹立質量意識,從材料的選擇上,試驗檢驗上,以及人員管理各個方面入手,做好每一個環節的質量管理工作。只有對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做好把控,才能更好的避免瀝青路面的多種病害,以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馬蘭花.淺談高等級公路路面施工中幾個常見問題的處理措施[J].科技信息,2010.
[2]羅芬,徐倩.淺談瀝青路面施工常見問題及其控制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
[3]劉佩,李罡,李瑞戈等.淺談高等級公路路面施工問題研究[J].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