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幾年來滑模施工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改進,在橋梁墩臺工程施工過程中得到了普遍的運用,尤其是在設備逐漸呈現出的自動化,使得滑模施工技術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橋梁建設工程的安全穩定性,使橋梁整體質量得到保證。
關鍵詞:橋梁墩臺;墩臺滑模施工;施工問題;橋梁施工
隨著時代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促進了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交通事業的發展步伐也在不斷的加快。隨著橋梁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對橋梁墩臺施工技術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但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橋梁墩臺施工存在著一定的施工難度和問題,而滑模施工技術作為在上世紀開始就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運用的施工技術,在橋梁墩臺施工工程中得到了普遍的運用,針對在施工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采取相適應的策略,為橋梁整體質量提供了安全保證。
一、橋梁墩臺滑模施工技術概述
(一)滑模施工技術原理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的澆筑最為常用的其中一項施工技術就是橋梁滑模施工技術,其主要是利用千斤頂將滑動模板不停的逐漸提升而進行工作的,主要包括模板系統、施工操作平臺、提升系統、施工監控等四個部分。在橋梁墩臺滑模施工中,根據相關的標準規范規定,在橋梁墩臺滑模施工的時候,每1m得到滑升,就需要分別從中心和水平進行校正。
(二)滑模施工技術工藝
根據相關的標準規范和技術要求,對滑模施工技術來說,其的技術工藝流程可以分為以下一系列的程序:1.將滑模模板進行組裝;2.混凝土進行澆筑;3.將模板進行滑升;4.將模板進行收坡;5.對已完工的部分進行測量;6.對墩帽、墩頸進行施工;7.拆除滑模。
為了確保滑模施工技術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和保證施工質量,在進行滑模施工之前一定要對相關的設計和圖紙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確保對設計和圖紙能夠全面的熟悉。同時還需要設計出一套具有詳細的完整性施工組織方案,確保具有安全可靠的質量保證體系和措施,使施工作業能夠得到連續完成。
二、橋梁墩臺滑模施工存在的問題
(一)混凝土表面粗糙
導致混凝土表面粗糙的因素相對來說會比較多,主要包括了在對混凝土養護的時候不夠均勻、進行脫模的時間不一樣等,而在眾多的因素當中,使混凝土出現表面粗糙的主要原因還在于混凝土在脫模之后出現了較多的蜂窩,即使是通過采用一系列的修飾方法也無法使混凝土的顏色與自身的顏色具有一致性。另外,還會因為混凝土在脫模之前所產生的強度比較高,使得模板與混凝土之間產生的粘結力比較大,從而導致在進行滑升的時候使得混凝土出現掉角和拉裂的現象。
(二)墩臺出現傾斜
通常情況下,導致墩臺出現傾斜的因素有很多,但其最主要的根本因素在于操作平臺上出現了傾斜的情況,而其他的因素還包括了原有的基礎出現不均勻的沉陷情況、在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的養生不夠重視、混凝土在收縮時產生的作用以及溫度產生的應力等。從總的來說,墩臺出現傾斜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操作平臺上所堆放的材料不夠均衡、并且在混凝土澆筑的時候沒有采取相應的分層、分段、對稱等措施進行,從而導致了墩臺出現傾斜。
(三)爬頂桿出現彎曲
導致爬頂桿出現彎曲的主要因素包括了三個:1.爬桿的脫空距離比較大;2.爬桿的數量少導致承擔的負載大;3.平臺的傾斜導致爬頂桿彎曲。另外,在進行千斤頂布置的時候,其在提升與橫梁之間模板產生的距離比較大,在空話的時候會使得模板和澆筑的混凝土之間長度小于30cm,從而導致爬頂桿出現彎曲。
三、針對橋梁墩臺滑模施工問題采取的措施
(一)優化混凝土配合比
為了預防在澆筑混凝土之后進行脫模時混凝土表面出現坑洼不平和粗糙的情況,首先就需要將混凝土的配合比進行優化設計,嚴格控制好塌落的高度,根據一般的情況,其塌落的高度在3-5cm之間,同時還要求振搗要具有密實度,避免出現漏振或者是過振的現象;其次,在進行模板組裝前和在停止了澆筑之后再進行澆筑前都需要采取使用一些相適應的工具,比如鋼刷、磨光機等,利用這些工具將在模板上附有的混凝土進行清除干凈,確保在模板內外存在的混凝土都得到及時有效的清除干凈;3.要將模板進行及時的提升,預防模板和混凝土會因為粘連而導致表面起皮,使混凝土的表面出現粗糙的現象。另外,若是做好上面要求的一系列工作之后,在混凝土的外表還存在一些缺點的時候,那么就需要及時的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處理,比如采用砂漿的修飾辦法,嚴格要求水灰比的配合要比原來的混凝土、灰砂與原來的水泥砂漿的比要小,以此來保證混凝土的外表顏色與本身的顏色具有一致性。
(二)加強墩臺施工控制
在對橋梁墩臺進行施工的時候,通常要求在將模板進行滑升的時候,要在每滑升1m的時候就需要進行周期性的中心校正,使能夠在校正的時候及時發現問題并查明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及時的處理。為了能夠使在進行墩臺施工的時候防止出現傾斜的情況,那么就需要保證在進行模板滑升的時候,提升的每一次高度都要具有一致的要求和效果。
(三)提高爬頂桿承載性
為了能夠確保爬頂桿在滑模施工的過程中具有較高的承載性,那么就需要盡量的將爬頂桿出現彎曲的現象進行預防,這就需要在對滑模系統進行設計的時候,要對可能成函數的承載性進行充分的考慮,對起重量進行詳細的計算,以此為根據對爬桿的數量進行確定,同時還需要具有充足的安全設施,確保爬桿的受力得到平衡,最好的間距通常會在1.5-2.5m之間。另外,若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爬頂桿彎曲的現象,那么就需要參與施工的人員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具體情況,采取相適應的補救和處理對策,可以采用綁條焊的方法來進行補救,同時還要確保新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要采用厚鋼材對其進行加固。但是若是當爬頂桿出現的彎曲比較嚴重的時候,那么則需要將爬頂桿的上部分進行盡快的切除,或者是用新桿進行更換。
(四)施工應注意的事項
首先,在進行橋梁墩臺滑模施工之前,需要由專人對參與施工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的培訓,讓施工人員能夠對安全技術有關的知識、規范、標準等具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時還應該將滑模施工的相關技術進行交底,確保施工人員對滑模施工有充分的認識。其次,還需要在墩臺施工周圍加設安全網、安全護欄,確保施工人員的施工安全,同時要要求在施工的時候要有專業的施工指揮員對施工進行指揮,以此來保證施工嚴格的按照相關規范標準進行。再次,在進行滑模施工的時候要配備照明設備,尤其是在施工現場與操作平臺上都要分別配備電源裝置,確保在橋梁墩臺滑模施工上加強施工的安全性。
總結: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促進下,我國交通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對橋梁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橋梁墩臺施工上,存在著很多的施工問題,特別是將滑模施工技術運用在橋梁墩臺施工上,需要對混凝土、脫模強度、爬頂桿承載性上加強施工控制,促使橋梁整體工程質量達到最優化,確保橋梁在運行上具有更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李騰飛.橋梁墩臺滑模施工中的問題及其措施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04).
[2]陳俊杰.橋梁墩臺滑模施工技術的應用探討[J].中國建設信息,2012(02).
[3]劉志國.橋梁墩臺施工技術及其實踐[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13(02).
[4]曹千里,吳宏建.淺談橋梁高墩施工中滑模和爬模施工工藝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4(09).
[5]賈勇.橋梁高墩身滑模施工常見問題的控制[J].山西交通科技,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