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軟土路基處理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設的難點,因此在進行具體施工過程中要針對軟土路基的特點,采取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本文筆者對市政道路軟土路基施工技術進行了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市政道路;軟土路基;施工;技術
前言: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設備工業的發展,使得地基處理理論可以更好的在現實中得到良好的運用。新材料,新工藝的更新發展也必然會帶來更多對軟地基的處理方法。而新方法的推廣和使用在道路橋梁施工方面更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軟土路基施工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一)軟土路基強度低
市政道路工程對施工質量的要求比較高,為了防止出現道路行車安全等問題,必須要保證道路路基的強度和使用年限等符合設計要求。但是,天然軟土強度不高,在軟土受到擠壓和震動時,土壤強度下降,導致道路路面存在路面變形和沉降等現象,造成道路工程無法滿足設計規范和要求。
(二)邊坡軟土路基容易被雨水沖刷
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不能忽略對邊坡路基進行特殊處理,其中涉及到路基的穩定性問題。但是,也不能因此忽略增大了邊坡軟土路基的處理難度,需要采取更高標準的施工技術。所以,施工技術人員要縱觀全局,采取整體性策略,一方面要確保邊坡路基不會被雨水沖刷而遭受破壞,另一方面要對道路工程總體施工效果進行綜合考慮。
(三)控制沉降和剩余沉降比較困難
市政道路在城市規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不可避免涉及到對軟土地段進行施工建設。為了促進軟土路基硬度和承載力的提高,一般會選擇在軟土路基中添加硬質土的方法,此方法有一定的成效,然而也隨之也產生其他問題,也就是如何對路基沉降量和剩余沉降之間的比值進行控制的問題。所以,施工技術人員進行軟土路基填土時,必須要對軟土路基沉降量和剩余沉降量進行嚴格把關,以保證路基建設能夠達到相關標準。
二、市政道路工程軟土路基施工技術
(一)加載技術
軟土路基處理加載技術是指通過人為壓制等環節,對軟土路基的土質狀況進行改善,利用重型壓路機等重型機械對軟土路基進行壓實,盡量減少軟土中的孔隙和水分,直至軟土能夠達到道路路基施工土壤要求。加載技術的實施環節,要對軟土壓實進行實時檢測和監督,保證軟土路基經過壓實之后可以達到設計標準。道路軟土路基處理加載技術具有施工簡單有效的特點,一方面可以滿足路基建設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因此而得以廣泛應用。
強夯法處理是比較傳統的軟土地基處理方式,它的原理簡單,利用一架起重設備就能完成,施工過程中將夯錘升舉至高空,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夯錘自身的重量和重力勢能,作用于軟土地基上,通過產生應力變化強化軟土的強度,降低了后期軟土的壓縮能力。這種方法簡單可行,不足之處在于施工產生的噪聲和振動太大,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較大。此外,重力夯擊還容易產生彈簧土,影響地基質量。
(二)表層處理技術
道路軟土路基表層處理技術一般應用在路基土質比較軟的地段,利用排水、敷設以及增添材料等方法,促進地表強度的提高,避免地基局部出現剪切變形的情況,確保施工機械作業,盡量使填土荷載得以均勻分布。表層處理技術是針對軟土表面進行處理,工程技術人員要對施工地段土質情況進行充分了解,比如施工段土壤的成分、含水量、荷載量以及強度系數等,對以上數據參數進行檢測和分析,如有必要采取科學的試驗對施工段土壤實際情況進行確定,然后技術人員采取對應技術措施。盡管表層處理技術能夠提高軟土表層強度,然而卻無法確保路基的使用壽命,這是在未來軟土路基施工中必須改進的一點。道路工程竣工后要應付大規模修復和養護工作,所以在進行軟土路基處理時必須要對路基使用年限進行綜合考慮。
軟土的種類很多,部分巖土由于含水量高而導致土質變軟,對于這類軟土可以采用表層排水法處理內部水。施工開始之前,在地基一側開挖溝槽,利用它的引流作用排出地下水,同時做好表層的含水處理,保證施工的順利開展。這類技術需要注意后期的溝槽回填,回填材料通常選取透水性好的砂質碎石。在軟土層自身的排水性能較好、厚度較小的情況下,無需外加作用控制其含水量,此時采用砂墊層處理,加厚地基保證地基強度。當軟土含水量較大時,它的凝固時間會變長,地基強度不足,加鋪砂墊層(厚度一般控制在10~25cm)能夠抬升地下水位的高度,利用上覆建筑荷載的重量,能夠加快軟土地基的排水速度,減少凝固時間,從而增大強度。砂墊層材料的選取上,以純凈中粗砂為最佳,施工過程做好壓實和表層的灑水即可。軟土均質性差,對軟土地基的不均勻沉降進行處理是橋梁工程中的常用技術,敷墊材料法在這類處理中效果顯著。陜西地區地表條件較為復雜,軟土中砂土含量高,土質松散、抗壓縮性能差是其最主要的特征,這種類型的軟土最易產生地表的沉陷,在橋梁工程中,對其進行材料敷墊是保證其穩定性的重要措施。玻璃纖維隔柵、化纖無紡布和土工布是敷墊材料的常見選擇,這些材料的抗剪和抗拉能力強,可以彌補軟度地基受剪切作用變形的不足。在軟土地基表層鋪墊這類材料,減少了地基表面的不均勻沉降,使其各個部位受力程度均勻,減少側向變位。尤其在施工過程中,保證對施工機械和上覆建筑的均勻支撐,增強了結構的穩定性。粘性土質的軟土在壓縮和強度兩方面都存在短板,此時用添加劑處理技術。實際工程中,石灰和水泥都是良好的添加處理劑。石灰本身吸水性強,加入粘土中可有效降低其內部含水量,石灰又是一種化學試劑,可以促使軟土快速凝固,增加結構的強度,提高地基的穩定性。
(三)置換技術
市政道路軟土路基施工中,表層處理僅僅增大了路基表面強度,無法確保路基使用年限,無疑增大了道路后期養護工作量。道路工程實踐中技術人員提出軟土路基處理置換技術,也就是利用優質土質置換軟土,保證路基填土穩定性,避免路基發生沉降。具體而言,軟土路基置換技術還可以細分為人工挖掘置換技術、爆炸置換技術等,對于軟土路基的質量來說是一次徹底的改善,現已得到廣泛應用。從穩定可靠的角度分析,人工挖掘置換技術要比強制置換技術更穩定,因此具有較廣泛的應用范圍,道路軟土路基置換材料主要是以粗粒土為主,在具體的置換時必須嚴密壓實。然而,軟土路基置換技術也存在許多不足,既對地表有著較大的破壞程度,又增大了施工成本。
(四)粉噴樁加固處理技術
對于淤泥質軟土和粉砂土而言,粉噴樁加固技術具有良好的效果。它同樣加入了水泥和石灰作為添加劑,配合一定的材料制成固化劑,與軟土混合,利用深層攪拌法使其充分接觸。由于制成的加固料呈粉末狀,在噴射鉆頭的控制下,灑入地層軟土中,水泥和石灰能夠吸收水分,同時這些材料之間會通過陽離子交換作用發生水解、水化等化學反應,從而實現了對軟土基質的改性,形成了具有良好剛性和強度的粉噴樁,大大提升了軟土基質的強度和穩定性。
(五)片石回填處理技術
針對軟土層較厚的情況,片石回填法行之有效,隨著回填用量的增加,這種片石能夠將地基中的軟土排擠出,減少地基中的軟土含量,施工后期再配合砂土等材料就能改善軟土地基的性能,增強其剛性和強度。片石回填技術需要注意的是施工順序,對于不同條件下的軟土,回填方向是不同的。平整路段一般采用中心處回填,軟土從兩側排出,斜坡路段應從上坡段開始回填,軟土從下坡位置排出。
三、結語
軟土路基處理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設的難點,因此在進行具體施工過程中要針對軟土路基的特點,采取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本文對有關市政道路工程中軟土路基施工技術的應用進行研究和探討,以期對于我國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殷浩釗.對于市政道路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探討[J].建材與裝飾(下旬刊),2008,04.
[2]陳永康.淺析市政道路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