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綺文
80例銀屑病關節炎的護理分析
馬綺文
目的 對銀屑病關節炎(psoriatic arthritis, PSA)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80例PSA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患者行綜合性護理干預,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為(1.55±0.72)分, 對照組患者疼痛評分為(3.86±1.17)分,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5%, 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0%,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PSA患者開展綜合性護理干預有利于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銀屑病關節炎;護理干預
銀屑病關節炎(PSA)是和銀屑病相關的一種炎性關節炎,累及關節會出現晨僵、疼痛、腫脹, 晚期會出現畸形及殘疾,給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嚴重影響[1]。因此, 進行早診斷、規范用藥, 結合相應的護理干預對于該病的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2]。本院近年來對PSA患者在規范治療的基礎上結合綜合性護理干預, 取得理想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PSA患者, 將其按照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36例, 女4例;年齡25~59歲, 平均年齡(37.2±7.7)歲;病程4個月~12年, 平均病程(5.1±2.2)年。觀察組中男34例, 女6例;年齡29~61歲, 平均年齡(38.1±7.1)歲;病程3個月~14年, 平均病程(5.7±2.4)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 具體措施為:①藥物護理: PSA的治療藥物主要為非甾體抗炎藥、生物制劑及免疫抑制劑等, 長期使用會導致患者肝、腎功能損害、胃部不適及骨髓抑制。因此, 護理人員應嚴格掌握藥物作用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 囑患者遵醫囑用藥, 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刻報告醫生, 并協助進行處理。②關節炎護理:對于關節腫脹明顯或急性活動期患者, 囑其保持正確體位臥床休息, 切忌長時間抬高膝部及頭部, 避免因屈曲姿勢導致關節攣縮。對于關節腫脹明顯的部位, 可遵醫囑進行物理康復治療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 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體諒患者煩悶、焦躁的心情, 以自身專業知識, 積極同患者開展有效溝通, 向患者講解堅持治療的重要性, 并通過講解成功治療病例, 幫助患者消除負面情緒, 樹立康復的信心。②皮膚護理:對患者的皮損情況進行密切觀察, 囑患者保持皮膚清潔。對于皮膚脫落嚴重患者, 囑其不要抓撓皮膚, 并盡量不要使用強刺激性的化妝品及藥液;對于重度皮損者, 應遵醫囑外涂雷膚膏。③飲食護理:囑患者戒煙、戒酒, 保持科學飲食, 飲食應以高維生素、高蛋白及高熱量食物為主, 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禁止食用魚、蝦等海鮮類食物以免誘發病情加重。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疼痛評分[3]:以11點疼痛數字量表評價患者的關節疼痛程度:0:無疼痛;1~3:輕度疼痛, 但未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影響;4~6:中度疼痛, 生活能夠自理, 但是對正常工作造成影響;7~9:重度疼痛, 生活無法自理;10:劇烈疼痛, 無法忍受。②療效評價[4]: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及實驗室的檢查結果,將治療效果分為:治愈:指標改善100%;顯效:指標改善為75%~99%;有效:指標改善為30%~74%;無效:治療改善30%以下。治療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對所得數據以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疼痛評分為(1.55±0.72)分, 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疼痛評分為(3.86± 1.17)分, 觀察組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5%, 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0%,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n, %)
臨床上目前關于PSA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 多數認為同免疫、環境因素及遺傳相關。大多數患者的關節癥狀會在銀屑病發病后5~10年出現, 且關節炎程度同銀屑病皮損活動性密切相關。PSA患者以中青年比較常見, 多存在焦躁、抑郁情緒。患者的癥狀與病情同患者的精神狀態有著密切關系, 皮損程度、面積與精神狀態也有著相關性。本研究對患者開展綜合性護理干預, 其中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 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皮膚護理能夠有效緩解皮損、皮屑給患者造成的痛苦;關節炎護理能夠通過積極的護理干預來幫助患者減輕痛苦;用藥護理及飲食護理能夠有效避免患者因為飲食不當及用藥失誤造成的病情加重。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通過開展綜合性護理干預, 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且治療有效率高達95%, 符合相關文獻[5]報道。
綜上所述, 對PSA患者開展綜合性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 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陳晉廣, 賴維, 姜昱.銀屑病性關節炎患者Th17和Treg細胞的變化及意義.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2012, 34(6):617-620.
[2] 楊雁, 楊靜, 段西凌, 等.銀屑病性關節炎患者血清中轉化生長因子-β1的檢測.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1, 44(7):513-514.
[3] 陳晉廣, 姜昱.銀屑病性關節炎患者Th17/Treg相關細胞因子的檢測.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2, 26(11):969-970.
[4] 張萍, 關琳, 劉佳, 等.靜脈應用甲氨蝶呤治療銀屑病關節炎36例的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0, 10(2):370.
[5] 黃波, 張永紅, 張靜, 等.情志護理理論在類風濕關節炎護理中的作用.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1, 13(11):211-2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3.136
2015-03-20]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