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都
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及治療情況分析
楊建都
目的 觀察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的治療情況。方法 150例高血壓患者, 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對患者進行危險性分層評估, 對比兩次評估結果, 觀察治療情況。結果 治療后3個月與治療前相比, 高血壓患者中的高危患者大多病情有所好轉, 已經轉向中危甚至低危,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根據高血壓患者的情況, 做好心血管危險性分層, 能夠讓臨床治療更具有針對性, 從而減少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幾率。
高血壓;心血管危險性分層;治療
高血壓是一種臨床上的常見疾病, 具有多發性, 近年來其發病率逐漸呈上升趨勢[1]。高血壓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因此, 在臨床上為了有效治療高血壓患者, 對其心血管進行危險性分層是非常有必要的[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后的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入院后經過臨床診治均符合高血壓疾病的標準。150例高血壓患者中,男81例, 女69例;年齡43~74歲, 平均年齡(62.69±8.73)歲;收縮壓135~190 mm Hg(1 mm Hg=0.133 kPa), 平均收縮壓(164.73±16.29)mm Hg, 舒張壓75~110 mm Hg, 平均舒張壓(88.24±10.76)mm Hg。
1.2 方法
1.2.1 心血管危險性分層[3]
1.2.1.1 危險因素評估 ①患者的收縮壓或舒張壓在1~3級;②男性患者年齡超過55歲, 女性患者年齡超過65歲;③糖尿病史、高膽固醇血癥史、心腦血管疾病史;④相關疾病家族遺傳史;⑤吸煙史;⑥患者總膽固醇超過5.72 mmol/L;⑦肥胖;⑧心電圖、肝功能、腎功能、心臟B超等檢查存在異常。
1.2.1.2 分層方法 低危:患者有1級高血壓, 無其他危險因素;中危:患者有2級高血壓或1~2級高血壓, 1~2個其他危險因素;高危:患者有3級高血壓或1~2級高血壓, 3個以上其他危險因素。
1.2.2 治療方法
1.2.2.1 藥物方法 降壓藥物[4]包括:鈣拮抗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開始治療時, 根據高血壓患者的個體差異和耐受力, 先給患者使用小劑量的中長效降壓藥, 再根據患者的病情, 增加用藥劑量和用藥種類。
1.2.2.2 非藥物方法 非藥物治療方式:飲食按照少鹽低脂進行、叮囑患者戒煙戒酒、讓患者保持日常鍛煉、控制患者的體重、讓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
1.3 觀察指標 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危險性分層評估, 對比兩次評估結果, 觀察治療情況,以此作為觀察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3個月與治療前相比, 高血壓患者中的高危患者大多病情有所好轉, 已經轉向中危甚至低危,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150例高血壓患者治療前后危險性分層情況對比[n(%)]
有關資料顯示, 高血壓是導致患者發生腦血管病、腎功能不全、心臟病等疾病的主要因素, 如果治療不當, 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臨床上非常重視對高血壓患者的治療。
針對高血壓患者的治療, 主要以控制血壓為主, 與此同時, 加強控制高血壓患者的危險因素,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至關重要, 其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能夠讓醫護人員完整的收集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的危險因素, 更加清楚的了解每例高血壓患者的病情, 從而更加準確的制定治療高血壓患者的方案并予以實施。②能夠有效降低高血壓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幾率、預防患者靶器官受損[5]。③通過對高血壓患者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治療時做到了更加具有針對性, 從而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隨之提高, 讓治療的過程更加順利, 最終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 高血壓患者在經過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并治療后,高危患者逐漸轉為中危甚至低危, 與治療前相比, 減少了42.00%(P<0.05);與此同時, 隨著臨床治療, 高危患者和中危患者的病情得到較大的改善, 低危患者的例數與治療前相比,上升了12.67%(P<0.05)。這種跡象表明, 高血壓患者在經過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后, 能夠獲得顯著的治療效果, 而且高血壓患者疾病的改善情況也能夠更加清晰的觀察到, 這與孫文潤[6]的《城市社區老年人高血壓危險性分層評價與分析》研究結果、郭文東[7]的《老年性高血壓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危險性研究》結果也完全相符。針對高血壓患者,分析其心血管危險因素, 并進行心血管危險性分層后, 雖然能起到較為具有針對性的治療, 但是對各層級高血壓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 臨床上尚無詳細定論, 在治療時, 暫時無法做到更加細化的治療, 因此, 需研究各層級高血壓患者的疾病情況, 并根據其特征進行治療, 才能保證更好的臨床治愈率。
綜上所述, 根據高血壓患者的情況, 做好心血管危險性分層, 能夠讓臨床治療更具有針對性, 從而減少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幾率。
[1] 俞新萍, 余獻丹, 南淼, 等.新診斷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的依從性與心血管發病率.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0, 33(18):56-57.[2] 李社昌, 余金明, 張李軍, 等.中國心血管內科醫師高血壓情況和心血管病發病風險.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1, 39(3):254-258.
[3] 田軍.《2012歐洲心血管疾病預防臨床實踐指南》要點解讀(二).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2, 21(9):673-674, 681.
[4] 盧新政.2010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降壓藥物適用人群的推薦.嶺南心血管病雜志, 2012, 18(1):15-16.
[5] 吳兆國, 崔文魁, 郭維民, 等.關注高齡老人降壓治療過程中的心血管不良反應.中華保健醫學雜志, 2011, 13(3):249-251.
[6] 孫文潤.城市社區老年人高血壓危險性分層評價與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17):575-576.
[7] 郭文東.老年性高血壓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危險性研究.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22):69-70.
Analysi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condition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YANG Jian-du.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Guangdong Shantou City Jinping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tou 515031,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reatment condition of cardiovascular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50 hypertension patients received risk stratification before and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Evalu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treatment condition was observ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majority of high-risk hypertension patients had improved condition into medium-risk or low-risk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stratification by hypertension condition in patients can provide targeted clinical treatment for reducing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
Hypertension; Cardiovascular risk stratification; Treatmen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13
2015-04-13]
515031 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中醫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