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樂愛文 王中海
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宮頸癌根治性手術臨床觀察
周磊 樂愛文 王中海
目的 觀察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宮頸癌根治性手術的療效。方法 140例子宮惡性腫瘤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70例。對照組采取腹腔鏡下根治性子宮切除術, 觀察組采取腹腔鏡下系統保留盆腔神經叢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記錄兩組患者手術后殘余尿<100 ml的平均時間、手術后殘余尿<50 ml的平均時間、手術后排氣時間、手術后排便時間, 比較兩種術式對患者膀胱功能、直腸功能的影響。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的膀胱功能、直腸功能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保留盆腔神經叢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 用來治療婦科惡性腫瘤疾病, 安全可行, 且術后患者的膀胱功能、直腸功能都可以較快的恢復, 能夠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存質量。
腹腔鏡;系統保留盆腔神經叢;根治性子宮切除術
臨床研究表明, 在子宮切除術后, 患者的盆腔神經受損,是導致患者盆腔臟器功能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此, 近年來, 針對婦科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 采取腹腔鏡下保留盆腔神經叢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越來越受到了重視[1]。本文研究當中, 針對婦科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 采取腹腔鏡下保留盆腔神經叢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 取得的臨床成效是非常可觀的,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于本院婦科實施子宮惡性腫瘤疾病治療的患者14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入院后, 經過臨床術前宮頸組織活檢和子宮內膜組織活檢確診, 均符合子宮惡性腫瘤疾病的標準, 且按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臨床分期標準和手術病理分期的標準進行分期, 所有子宮惡性腫瘤患者中, 子宮頸癌均為ⅠA2~ⅡA期;子宮內膜癌均為 Ⅱ期及Ⅱ期以下。將140例子宮惡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7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0~55歲, 平均年齡(45.87±4.29)歲, 子宮頸癌的患者41例、子宮內膜癌的患者2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1~54歲,平均年齡(45.35±4.85)歲, 子宮頸癌的患者39例、子宮內膜癌的患者31例。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手術病理分期、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腹腔鏡下根治性子宮切除術;觀察組采取腹腔鏡下系統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宮頸癌根治性手術方法[2]:①找到患者子宮深靜脈;②在完成患者盆腔淋巴結的清掃后, 將患者的膀胱側窩、直腸側窩的宮旁結締組織分離開來, 找出患者的子宮神經支和膀胱神經支;③采取鈍性法分離切斷患者的宮骶韌帶, 顯露并保留盆腔神經叢的神經纖維;④打通患者的輸尿管隧道, 將患者的子宮膀胱韌帶前葉切斷, 將子宮膀胱韌帶后葉分離開來, 保留膀胱支;⑤將患者的陰道穹窿側壁下腹下叢分支到陰道切除水平進行分離。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后殘余尿<100 ml的平均時間、手術后殘余尿<50 ml的平均時間、手術后排氣時間、手術后排便時間, 比較兩種術式對患者膀胱功能、直腸功能的影響。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子宮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分別接受治療后, 觀察組子宮惡性腫瘤患者的膀胱功能、直腸功能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子宮惡性腫瘤患者的觀察指標對比( x-±s)
盆腔自主神經系統, 主要分布在患者的膀胱、子宮、輸尿管、直腸、陰道和相關的腺體當中, 共同組成神經反射,幫助調節患者的性興奮、排尿、排便等生理功能[3]。
保留盆腔神經叢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 其主要目的就是保留患者的神經系統[4]。其手術要點包括:①在切除患者子宮骶骨韌帶時, 分離外側的神經。②在切除患者子宮主韌帶時, 主韌帶下方的神經纖維需完整保留, 故此, 在手術中, 患者的下方盆腔內臟神經、韌帶內側、盆腔神經叢的神經纖維,需要向患者的盆壁推進。③保留患者外側盆腔神經叢的神經纖維, 要做到沿著前上方分離清除髂內靜脈中部、游離輸尿管隧道、子宮深靜脈周圍的淋巴結。④保留患者膀胱頸部、進入輸尿管內口的神經纖維, 在切除患者膀胱宮頸韌帶的深層時, 盡量遠離盆壁[5]。在本次研究當中, 觀察組患者采取系統保留盆腔神經叢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后, 患者的膀胱功能、直腸功能均顯著優于采取腹腔鏡下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的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 腹腔鏡下保留盆腔神經叢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 用來治療婦科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 安全可行, 且術后患者的膀胱功能、直腸功能都可以較快的恢復, 能夠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存質量。
[1] 闕瑜妮.新輔助化療在局部晚期子宮頸癌的近期療效評估.重慶醫學, 2010, 39(12):1559-1560, 1563.
[2] 王剛成, 劉林嶓, 韓廣森, 等.帶蒂大網膜修復子宮頸癌手術后膀胱陰道殘端瘺四例臨床效果觀察.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1, 46(4):292-294.
[3] 李萌, 侯征, 王穎, 等.早期宮頸癌腹腔鏡和開腹根治性手術的病例對照研究.中國微創外雜志, 2014(11):969-972.
[4] 印明柱, 婁閣, 陳秀瑋, 等.新輔助化療后根治性手術與同步放化療在局部晚期宮頸癌的遠期療效評價.實用腫瘤學雜志, 2011, 25(1):40-45.
[5] 鄒紅玲, 陳歷排, 傅文紅, 等.B超及不同方法檢測不同分期宮頸癌患者宮頸大小與生存率的關系.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2, 28(3):209-21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29
2015-04-10]
518052 深圳市第六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