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朝
CT冠狀面掃描對前列腺癌的診斷價值
樊建朝
目的 評價CT冠狀面掃描對前列腺癌的診斷價值。方法 從醫院確診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抽取70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5例。對照組為CT軸面掃描, 觀察組為CT冠狀面掃描,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診斷符合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前列腺大小、密度、包膜完整性、周圍組織界限、表面光滑度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前列腺CT診斷中采用CT冠狀面掃描診斷符合率更高, 為之后臨床治療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CT冠狀面;掃描;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為一種臨床常見的男性惡性腫瘤疾病, 是導致男性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預后以及治療關鍵在于早期診斷[1]。CT掃描為臨床一種常用的診斷前列腺癌的方法,但因其局限性, 常規橫斷面CT掃描診斷符合率、病灶范圍以及病變分期, 均未達到理想效果。而采用CT冠狀面掃描則可顯著提高前列腺癌的診斷率。本次研究中, 分析CT冠狀面掃描應用于前列腺癌的診斷效果, 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確診收治的前列腺患者中隨機抽取70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5例。對照組35例, 年齡25~75歲, 平均年齡為(50±1.3)歲, 觀察組35例, 年齡28~78歲, 平均年齡為(53±1.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表現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頻、排尿不暢、無痛性肉眼血尿等癥狀, 經肛診檢查, 顯示為前列腺質地堅硬、觸及大小不等或表面高低不平等, 經實驗室檢查, 顯示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陽性, 并結合CT輔助檢查, 確診為前列腺癌。
1.3 方法 選擇的儀器為GE64層螺旋CT, 電壓為130 kV, 電流為200 mA, 層厚為5 mm, 層間距為5 mm, 矩陣為512×512冠狀面掃描, 并相同條件進行橫斷面掃描。掃描前約2 h, 給予患者口服2%泛影葡胺1000 ml, 保證腸管處于充盈狀態,并叮囑患者注意憋尿, 膀胱同樣維持充盈狀態。橫斷面掃描:取仰臥體位, 在恥骨聯合下緣處, 直至髂嵴水平處, 部分患者可擴至腎門。若有必要, 給予患者非離子對比劑, 采用CT專用高壓注射器, 經肘靜脈, 進行造影劑注射。冠狀面掃描:于恥骨聯合前緣處開始, 直到骶骨前緣, 實施冠狀位掃描,取仰臥體位, 在整個掃描過程中, 盡量保持骶骨平行掃描線。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掃描檢查前列腺大小、密度、包膜完整性、周圍組織界限、表面光滑度情況, 觀察對比兩組掃描診斷符合率。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結果表明, 觀察組患者的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診斷符合率[n(%)]
前列腺癌為男性的一種高發疾病, 發病率僅次于肺癌,為一種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分析其解剖結構, 前列腺毗鄰膀胱頸下緣, 外形為圓錐形, 主要分為尖部、體部、底部三部分, 可分為前葉、后葉、中葉以及兩側枝葉, 依據MCNEAL氏方法, 可將其分為前列腺纖維肌肉中央區、周邊區、基質區、移行區[2]。前列腺癌接受平掃時, 診斷結果為前列腺肥大不均勻, 局部有明顯外凸, 顯示為波浪狀, 而且多數情況下, 腫瘤病灶密度處于分布不均情況, 相較于正常的前列腺組織密度較低。前列腺血管少, 實施增強掃描后,多為低密度回聲, 而且腫瘤鄰近的前列腺組織有比較豐富的血供, 實施增強掃描時, 密度回聲較高[3]。CT檢查主要觀察前列腺的形態變化以及正常前列腺組織的密度, 對比分析,若有必要可實施增強掃描, 提高診斷符合率。
診斷檢查前列腺時, CT作為一個廣泛應用的方法, 可有效診斷前列腺癌的病灶范圍、病變程度分期。但因前列腺癌的腫瘤病灶多為等密度大小, 前列腺體積較小, 結構特殊,毗鄰關系比較復雜, 導致CT橫斷面掃描后多顯示為重疊形態, 且腸道氣體會影響掃描結果, 不能準確顯示前列腺的解剖結構變化、前列腺的實際形態及明確毗鄰組織之間的界限,因此診斷符合率不佳, 限制其臨床應用[4]。
隨著當前CT掃描技術的不斷進步, 臨床在診斷前列腺癌時開始采用CT冠狀面掃描, 該掃描方法可準確顯示前列腺立體解剖結構、形態、與毗鄰組織之間的關系, 有利于準確測量前列腺高度, 提高前列腺癌的診斷符合率[5,6]。本研究中, 觀察組的前列腺大小、密度、包膜完整性、周圍組織界限、表面光滑度各項診斷符合率均高于對照組,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前列腺癌CT診斷中實施CT冠狀面掃描診斷,可顯著提高診斷符合率, 有利于指導后期臨床治療以及預后,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水平效果顯著。
[1] 胡玉蘭, 徐海榮, 劉佳賓.CT與MRI融合圖像在確定前列腺癌調強放療靶區中的應用研究.實用醫學雜志, 2013, 29(11):1770-1772.
[2] 張曉斐, 李劍穎, 鄒愛華, 等.寶石能譜CT碘含量測定對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的鑒別診斷價值.臨床放射學雜志, 2013, 32(6):842-846.
[3] 韓鵬慧, 張書旭, 沈國輝, 等.CT與MRI融合技術在前列腺癌放療計劃中的應用.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2012, 32(4):389-391.
[4] 李曉梅, 高獻書, 郭雪梅, 等.利用CT圖像勾畫前列腺癌尖部的研究.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 2011, 20(1):45-48.
[5] 王朝陽, 王維虎, 李曄雄, 等.CT-MRI圖像融合對前列腺癌調強放療靶區及正常組織劑量影響.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 2010, 21(5):452-455.
[6] 韓丹, 楊友, 丁瑩瑩.前列腺CT表現與癌組織中雄激素受體的相關性研究.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9, 28(9):1251-125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52
2015-03-26]
473000 河南省南陽醫學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