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連偉 潘喜榮 李戰峰
低溫等離子輔助下重塑鉤突的內鏡鼻竇手術療效觀察
解連偉 潘喜榮 李戰峰
目的 探討低溫等離子輔助下重塑鉤突的內鏡鼻竇手術治療效果。方法 90例鼻竇炎、鼻息肉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45例。對照組給予重塑鉤突的內鏡鼻竇手術治療;研究組在重塑鉤突內鏡鼻竇手術治療基礎上加用低溫等離子輔助措施。記錄兩組術中出血量、治療效果、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患者滿意度, 將數據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后獲得結論。結果 兩組患者經上述相應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1.11%(41例)、86.67%(39例), 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少于對照組, 而其對本次治療滿意度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給予低溫等離子輔助下重塑鉤突的內鏡鼻竇手術治療可顯著降低其不良反應發生率, 有利于維持良好的醫患關系, 保障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
低溫等離子;重塑鉤突;內鏡鼻竇手術;療效觀察
鼻竇炎、鼻息肉是臨床常見鼻部疾病, 目前首選內鏡鼻竇手術治療[1]。本文選取2014年1~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90例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給予臨床研究, 探討低溫等離子輔助下重塑鉤突的內鏡鼻竇手術治療效果, 為提高患者療效及預后提供可靠依據,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90例患者中男38例、女52例, 年齡18~84歲, 平均年齡(49.82±8.15)歲, 病程4個月~9年, 平均病程(2.41±2.21)年, 疾病類型:鼻竇炎41例、鼻息肉49例。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組, 每組4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指定具有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的臨床醫生完成兩組鼻內鏡手術治療, 其中對照組給予重塑鉤突內鏡鼻竇手術治療;研究組在重塑鉤突內鏡鼻竇手術治療基礎上加用低溫等離子輔助措施。記錄兩組術中出血量、治療效果、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患者滿意度(于出院當天指導患者獨立填寫自擬滿意度調查表, 內容涉及治療方法、服務態度、治療效果等, 滿分100分, 分數與滿意度呈正相關), 將數據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后獲得結論。
1.2.2 低溫等離子輔助下重塑鉤突的內鏡鼻竇手術 術前1周給予潑尼松晨起空腹頓服(劑量30 mg)。麻醉方式采取鼻腔局部浸潤麻醉及表面麻醉, 部分全身狀況較差及對手術有恐懼情緒者采用全身麻醉。手術方式采取Messerklinger術式, 于鼻內鏡下(由美國storz公司提供)對鼻腔黏膜給予1%丁卡因+腎上腺素局部浸潤使其收縮(棉片), 根據術前鼻竇冠狀位CT醫學影像檢查結果利用低溫等離子刀[由美國杰西醫療有限公司(ArthroCare)提供, 型號8870]對病變部位給予消融使其接近正常形態。待鉤突附著處骨縫顯露后將鉤突垂直部、水平部、膝部切開, 上端保持相連并翻轉(前上),將中鼻道充分暴露后利用低溫等離子刀將病變部分切除, 相應鼻竇開放后清除內部病變組織, 對具有可逆性的病變黏膜予以保留。額竇口應由鉤突上端附著處確定, 對鉤突上端給予向外或向內輕微移動(有效保護鉤突連續性), 利用低溫等離子刀、內鏡相結合將額竇順利開放, 使鉤突成功復位后固定(生物膠或下端縫合)。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中出血量及滿意度對比 兩組患者經上述相應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91.11%(41例)、86.67%(39例),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 而其對本次治療滿意度則顯著優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患者經上述相應治療后,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1%)顯著低于對照組(31.11%),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及滿意度對比( x-±s)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內鏡鼻竇手術屬于臨床推廣使用的微創治療技術, 僅對機體造成較小創傷即可獲得滿意療效。研究表明, 經內鏡鼻竇手術對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給予臨床治療可顯著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有利于患者盡快恢復健康[2]。
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是近年來應用于疾病治療的新型技術, 使用后可在機體組織與刀頭間建立等離子區域, 相應細胞在-(40~70)℃狀態下成功分解后生成氯化鈉及碳水化合物, 從而達到切除組織的治療目的。研究表明, 重塑鉤突內鏡鼻竇手術中給予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輔助措施可顯著降低出血量, 有利于獲得更為理想的手術視野, 對機體造成創傷相對減?。?]。本研究可知, 對照組經常規重塑鉤突內鏡鼻竇手術治療時術中出血量較大,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達31.11%, 患者滿意度較差;研究組在常規重塑鉤突內鏡鼻竇手術基礎上加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輔助治療,患者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 而且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僅為11.11%, 患者對治療滿意度較高, 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 對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給予低溫等離子輔助下重塑鉤突的內鏡鼻竇手術治療可顯著降低其不良反應發生率, 有利于維持良好的醫患關系, 保障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 曹忠良.低溫等離子在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后術腔清理中的療效觀察.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2010, 24(2):41-42.
[2] 馬祖國, 胡偉.鼻內鏡低溫等離子輔助下鼻竇手術聯合抗真菌藥物治療真菌性鼻-鼻竇炎的療效觀察.中國基層醫藥, 2013, 20(14):2117-2118.
[3] 張慶豐, 張楠楠, 劉得龍.低溫等離子射頻輔助下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初步臨床觀察.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11, 25(23):1087-10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68
2015-03-27]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