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焱漢
CT增強檢查同時行靜脈腎盂造影臨床應用
陳焱漢
目的 探討CT增強檢查同時行靜脈腎盂造影的臨床效果。方法 需進行CT增強檢查及行靜脈腎盂造影的60例患者, 其中30例患者(觀察組)同時進行CT增強檢查及行靜脈腎盂造影, 其余30例患者(參考組)先行CT增強掃描后, 再模擬靜脈腎盂造影, 比較兩組患者檢查結果、靜脈腎盂造影成功率及兩組腎盂造影圖像質量。結果 兩組患者CT增強檢查及行靜脈腎盂造影檢查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腎盂造影成功率為100.0%, 參考組患者腎盂造影成功率為86.7%,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圖像質量優良率為100.0%, 參考組患者患者圖像質量優良率為80.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T增強檢查同時行靜脈腎盂造影能夠提高診斷準確率, 減少患者生理痛苦及毒副反應, 安全有效。
CT增強檢查;靜脈腎盂造影
傳統診斷中對于需要CT增強檢查及靜脈腎盂造影患者,檢查多是分開進行, 患者檢查時間延長、經濟負擔加重, 同時診斷中產生的毒副作用及痛苦明顯增加, 導致患者檢查中出現強烈不適感[1], 而CT增強檢查、靜脈腎盂造影分開進行使檢查成功率及圖像質量均明顯降低, 因此探討更為有效的診斷方式有著重要臨床意義, 作者對本院需要進行CT增強檢查及行靜脈腎盂造影的6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具體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進行CT增強檢查及行靜脈腎盂造影的60例患者, 男32例, 女28例, 年齡25~70歲, 平均年齡(41.65±7.22)歲。參與研究患者均無CT增強檢查及靜脈腎盂造影(IVP)禁忌證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 各30例,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儀器與方法 儀器:CT增強掃描儀器為德國西門子Somatom Balance螺旋CT。患者檢查前均進行過敏測試及腸道準備, 同時備好搶救藥物及設備, 在對患者進行腹部攝片時將注意事項告知患者, 同時在盆腔與腹部交界處采用壓迫帶及壓迫布球進行捆綁, 從而使雙側輸尿管受到良好壓迫,靜脈腎盂造影檢查與之相同。觀察組:采用高壓注射器, 靜脈推注80~100 ml碘普羅胺, 同時CT增強檢查, 掃描完成后立即進行靜脈腎盂造影檢查, 之后10、20、30 min進行腹部攝片。參考組:CT增強掃描方法與觀察組同, 在CT增強檢查后, 告知患者不要移動, 采用掃描腹部定位TOP像, 進行靜脈腎盂造影檢查模擬, 并在10、20、30 min后松開壓迫布球及壓迫帶, 同時對腹部進行定位掃描, 經CT軟件系統對腎區部位進行選擇, 圖片放大并后期處理后, 得出與靜脈腎盂造影檢查類似的相關資料。對兩組患者CT增強檢查及靜脈腎盂造影成功率進行觀察, 由本院經驗豐富的放射醫師對圖像進行觀察, 對兩組患者靜脈腎盂造影圖像質量進行觀察。
1.3 圖像質量評定標準 優:血管密度較高, 沒有周圍血管偽影;良:血管密度相對較淡, 周圍血管偽影與鄰近血管結構顯示之間有一定差異;差:血管密度較淡, 經三維重建后圖像質量仍較差。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采用一次顯影劑, CT增強檢查及靜脈腎盂造影均順利進行, 檢查中未見過敏現象及并發癥患者。觀察組患者30例患者均成功攝片, 成功率為100.0%, 參考組患者腎盂造影成功26例, 成功率為86.7%, 失敗原因是CT掃描后搬動患者過程中導致壓迫帶松動, 壓迫效果差, 從而導致雙腎顯影不佳而失敗, 兩組患者攝片成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圖像質量優良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圖像質量比較[n(%), %]
CT增強檢查及靜脈腎盂造影兩種檢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共同處, 二者均需靜脈注射造影劑(80~100 ml), 同時在檢查前患者均需進行過敏試驗及腸道準備, 然而二者之間在操作中亦存在一些差異:靜脈注射對比劑后, 檢查時機不同, CT增強掃描多在注射后5 min內完成操作, 而靜脈腎盂造影則需在不同時間點進行攝片, 從而對腎臟排泄功能及過程進行記錄。常規情況下, 多在給藥后10、20、30 min時對雙腎區域進行攝片, 松開壓迫布球或壓迫帶后對腹部進行全尿路攝片。臨床在進行CT增強掃描及靜脈腎盂造影時易導致檢查時間延長, 對比劑重復使用等, 而搬動過程中患者承受的生理痛苦加大, 因此不利于檢查的成功進行。在進行CT增強檢查及靜脈腎盂造影檢查時對兩種檢查方式的共同操作步驟, 同時利用二者檢查時間差, 有機結合兩種檢查操作步驟, 能夠有效減少特殊設備的使用, 因此在基層醫院中亦可展開使用[2]。而對比劑的重復、操作流程的簡化等明顯減少了患者承受的生理痛苦及毒副作用, 因此更易獲得患者的配合, 實現CT增強檢查及靜脈腎盂造影的順利進行。在對患者進行檢查時, 醫護人員必須要熟練掌握CT增強檢查及靜脈腎盂造影的適應證及禁忌證,對于腹腔、盆腔出現巨大腫塊或者結腸腫瘤時, 嚴禁使用壓迫布球及壓迫帶[3]。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檢查成功率及圖像質量優良率均明顯優于參考組(P<0.05), 由此可知, CT增強檢查及靜脈腎盂造影同時進行對于減少患者痛苦, 提高檢查成功率及圖像優良率有著重要作用, 值得推廣使用。
[1] 劉凱, 衣蕾, 王巖艷.靜脈腎盂造影與CT增強掃描同時進行在兒童泌尿系先天性急性診斷中的價值.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2007, 43(6):529-531.
[2] 閆鐵民.CT增強掃描同時行靜脈腎盂造影臨床應用分析.當
代醫學, 2013, 19(11):108-109.
[3] 陳兵.CT增強掃描同時行靜脈腎盂造影的臨床應用.醫學信息, 2011, 2(4):1658-165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074
2015-01-29]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安陽鋼鐵集團公司職工總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