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 孫永勝 岳森卉
回顧我們黨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其中最為寶貴的一條經驗,就是高度重視群眾工作,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群眾工作,將黨和群眾的關系,比之如魚水,喻之為血肉,視之為種子與土地。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成就,都是通過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奮斗取得的。黨和人民事業能不能順利發展,關鍵就在我們黨能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能不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一.群眾路線——古今中外執政規律的深刻揭示
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首次明確提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并強調這一方法,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無限循環的,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
這一論斷在延安時期得到了充分驗證。1941年,陜北延川縣縣長不幸遭雷擊身亡,一位農民飼養的毛驢被雷電劈死,人們議論紛紛。這位農民逢人便說老天爺不睜眼,響雷把縣長劈死了,為什么不劈死毛澤東?毛澤東得知此事后阻止了保衛部門的追查,并說:“群眾發牢騷,有意見,說明我們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后來他調查發現,陜甘寧邊區公糧征收量大,人民負擔太重,于是決定把公糧減為16萬石,同時開展大生產運動,實行精兵簡政,減輕群眾的負擔,受到群眾的擁護。
當年共產黨人開展工人運動的時候,許多知識分子、青年學生都深入到工人中間。北平的青年學生、知識分子、黨的干部都去拉黃包車,跟工人們融合在一起,李立三等人曾下到煤窯里和工人在一起生活,黨的領導人經常深入到農村跟農民一塊聊天、一塊種地,幫助農民去干活,這才發動了各種工人運動,各種農民運動,共產黨人用堅毅的行動獲得了工人、農民的認可,在很困難、很危險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從建黨時期的50多人到大革命發展高潮的6萬多人,到1947年有200多萬黨員,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是448萬人,黨組織在斗爭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這么多人不顧個人和家族安危、不計代價參加共產黨、加入革命的隊伍,創造了奇跡。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推動者,他們選擇裝備極其低劣的共產黨軍隊,并支持其在國民黨的重重圍剿下最終走向勝利。美國軍事觀察組曾經得出結論:國民黨占有大片土地,而共產黨則占有大片人心。歷史證明,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是我們黨無往不勝的根本。鄧小平講得更精辟,他說:“過去我們為什么能打勝仗,就是靠不脫離群眾。”習近平同志也曾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這是對古今中外執政規律的深刻揭示。
二.群眾路線——思想之弊、行為之垢的大鏡子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不斷進步,黨的群眾路線就要處理好傳承與發展的關系,不同歷史時期群眾工作會有不同的具體特點。近年來,我們國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進步。但是蚊子蒼蠅都飛進來了,在黨內和干部隊伍內,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相當突出,甚至有蔓延之勢。這些,已引起廣大群眾的強烈不滿。群眾工作相對更加多樣化,內容更加豐富,環境也越來越復雜。
有些人覺得這個問題好像與己無關,只顧個人利益,對自己的言行毫不檢點,缺乏黨的意識,自覺不自覺地給黨的形象抹黑。黨是由一個個黨員組成的,每一個黨員都是黨的一個細胞,是黨的形象的具體體現者。細胞健康,整個黨的肌體就健康;細胞變質,整個黨的肌體就要受損害、出問題。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黨員不是旁觀者,必須從自己做起,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管好自己,以個人的實際行動為黨的形象增光添彩。
所以,作為一名黨員,要保持清正廉潔自律。面對轉型跨越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對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我們要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把為民富民作為第一責任,把勤政廉潔作為第一形象。嚴肅認真地落實“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將“為民、務實、清廉”放在首位,以強烈的責任擔當,以大無畏的勇氣和較真碰硬的精神,從群眾立場出發,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等突出問題,真正查擺出來、整改到位,對思想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具體到工作,我們要經常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老老實實調查研究,老老實實聽取群眾意見,老老實實改進工作,集中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去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難題。不要有靠邊看的思想,不要認為解決群眾困難是領導干部的事情,要從自身做起,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把黨的方針政策扎扎實實的落到實處,時時刻刻起模范帶頭作用,始終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始終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始終解民憂、幫民富,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黨的執政根基貢獻自己的力量。把在活動中提升的思想認識轉化為密切聯系群眾的實際行動。
三.群眾路線——堅持就是勝利
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作為此小節開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
中國有句古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與其敬畏歷史,不如敬畏人民,因為歷史是人民寫的。與其他民主黨派相比,中國共產黨最明顯也最先進的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所以,在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經過社會主義建設,國民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增強了國家實力,宇宙空間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國防力量進一步提高;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2001年中國加入WTO,并且積極參與國際事務;2008年,汶川地震,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抗震救災,體現了社會主義強大的凝聚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運動員的出色表現更使國人揚眉吐氣;2008到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中國共產黨又實施了現實可行的方法使中國損失最小化,并積極領導促進國民經濟的新發展,使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胡錦濤總書記曾經告誡黨內干部,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執政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成不變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的歷史使命更是偉大而艱巨,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和困難。我們破解發展難題,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目的都是為了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我們的最終出發點和歸宿就是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始終不渝地堅持群眾路線,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成敗得失的試金石,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要謹記“人民選擇”是時時刻刻的考驗,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所以,我們要繼續鞏固群眾路線活動成效,并且始終堅持群眾路線的宗旨。我們明白,走群眾路線始終是我們黨克敵制勝的法寶,只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么,在前進道路上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