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俠
(宿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安徽 宿州 234101)
1.商貿流通業快速發展
“十一五”期間,埇橋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平均增長18.3%;2011—2013年年均增長15%左右,預計至2013年底,將邁上300億元新臺階。其中,郵政業、交通運輸及倉儲年均增長15%,增速在其他服務行業前列。另外,配送、代理、連鎖等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也為埇橋區傳統商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重點流通工程加速推進
2013年,全區建成和在建的物流業重點項目有23個,總投資151億元;預計建成投產運營后,可實現物流總額1 000億元。其中,華東家居產業物流園,一期占地面積200畝,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總投資5.4億元,已建成主體工程,正在加快企業入駐步伐;皇冠家具裝飾大市場,總投資近5億元,建成交易展示中心、倉儲設施等二期工程,并已開業運營;大店糧貿市場已完成投資4 210萬元,倉庫主體土建工程已完工,庫內水泥道路、庫內地面及倉庫外墻防水工程正在施工。
3.商貿流通骨干企業不斷成立
埇橋區依托鐵路、公路、水運等交通優勢以及傳統的建材、糧食等資源優勢,物流業持續穩步發展。在埇橋區物流業的發展過程中,大致以2010年為界線,2010年以前的物流企業主要是國家、省糧食儲備庫和當地的交通運輸企業。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宿州市郵政局(公司)、宿州市永安運輸公司、宿州市中航航務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近幾年,新入駐和新成立的國內外物流及其相關知名企業有18家,如南翔恒泰、國購集團、遠東汽配、海鵬家居、首鋼集團、白馬置業等,這些企業在埇橋區投資了20多個項目,形成了一批以運輸、倉儲、配送、信息服務為主的物流大企業集團,大大提高了埇橋區乃至宿州市物流業的發展水平。
4.物流業與制造業同步發展
近幾年來,一批重點工業項目進駐宿州市。在宿州經濟開發區西南角,聚集著百麗、康奈等50多個知名鞋企,全力打造集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研發創新、教育培訓、會展旅游五位一體的“中國鞋都”;在宿州循環經濟示范園,占地15平方公里、總投資126億元的紡織服裝產業城現已入駐七匹狼集團、福建寶德集團等多家品牌企業,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工業產值436億元,吸納就業20萬人;在宿州市泗許高速公路以北,占地15平方公里的“中國華東家居產業基地”加速推進,這一總投資580億元的項目建成后,宿州有望成為中國家居產業新一輪成長中的重要載體。埇橋區作為宿州市工業的主載地,以上所提的工業項目全部位于埇橋區范圍內。在一大批工業項目的帶動下,工業物流呈現出加快發展的新態勢。
傳統的物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存在以下的問題:
1.企業規模小
一些當地傳統的物流企業規模都很小,企業運營方式單一,在調研統計的19家當地物流運輸企業中,扣除4個糧庫和宿州郵政局外,剩余的14家物流企業2012的全部營業收入僅1.4億元,平均每家僅1 000萬元,其中比較高的兆鑫貨物運輸有限公司年營業收入也僅1 860萬元。
2.物流設備陳舊
傳統的物流企業物流工具以車輛、船舶為主,缺少現代化的交通設備,特別是缺少現代化的信息裝備,導致物流過程效率低下,成本較高。
3.信息化水平低
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發展的趨勢,一些傳統的物流企業機械化水平低,設備陳舊,在物流過程中雖然也使用了信息化,但達不到信息化操作的標準要求,一些企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統。
4.物流發展的專業化程度較低
目前,埇橋區的物流業布局分散,運輸、倉儲的現代化水平還不高,專業化操作程度較低,直接導致了物流作業過程成本過高、效率低下,從而很難為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提供綜合性的物流服務,也很難使社會物流與企業物流一體化。
但最近幾年新引進、新成立的物流企業則截然不同,他們與發達地區同步接軌,無論是裝備水平、信息化程度、經營理念等更加符合現代物流的發展要求。
抓住機遇,以企業為主體,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以交通樞紐為依托,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為核心,加強物流園區建設,加大物流業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第三方物流龍頭企業,促進物流企業規模化發展,集約化運作,力爭將埇橋區建設成黃淮海及中原經濟區重要的現代物流基地。
改變全區物流企業規模小、數量少、布局散的狀況,大力培育專業化物流產業集群,打造一批特色物流品牌。
為了適應城市化進程,對全區鐵路、公路、水運等領域的交通資源、基礎設施、信息系統等社會物流資源等進行整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社會資金,提高物流效率與效益,走物流的集約化和社會化發展道路。
在物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要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引導物流項目共建共享物流設施,引導物流項目實行分類布局,合理布局。
政府要把物流業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產業,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合理的政策,各部門應各司其職,履行具體行政管理職能。
積極引進培養現代物流人才,建立物流人才引進機制,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物流人才在本地就業。重點引進了解現代物流業運作、熟悉物流園區標準化管理、貨代的專門人才,對于引進的人才在戶籍遷入、子女入學、住房等方面給予照顧。
各部門應認真貫徹實施《社會物流統計核算與報表制度》,由發改部門和統計部門牽頭,會同商務、交通、郵政等部門,研究完善我區信息管理制度和物流業統計調查制度,加強我區物流統計基礎工作。
組建埇橋區物流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媒介作用,發布行業信息,溝通和聯接行業內企業,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宣傳我區物流建設工作。
[1]丁俊發.中國物流業發展的新動力新機遇新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4,(2).
[2]何黎明.改善物流業而發展的政策環境[J].中國流通經濟,2013,(10).
[3]賈平,王強.流徐州市物業發展的問題與策略研究[C].第四屆物流教育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10.
[4]陳香雨,馬天陽.徐州市冷鏈物流存在問題與發展對策[J].商業經濟,2012,(23).
[5]朱英華.對魯西經濟欠發達地區物流業發展問題的研究——以山東聊城為例[J].中國商貿,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