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茹
一間KTV包房里,兩個長相漂亮、十來歲的男孩,一本正經地演唱范瑋琪的《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雖然唱功業余,但演唱者唱得很認真,兩人都是大眼睛,長睫毛,白皮膚,表情略帶羞澀。這段視頻拍攝于2012年夏天,一年前開始在網上流傳,兩個漂亮的小男孩很快引起大家的興趣,“太乖了”“心都萌化了”……網絡上圍觀的人們這樣評論。
很快,大家就發現他們屬于一個名叫TFBOYS的組合。三位成員的共同特點是帥、萌、乖巧,組合成立僅一年多時間,他們快速成為當下中國最火熱的少年明星組合。即便沒有刻意去關注,在電視娛樂新聞和網絡上,人們都很難繞開關于他們的娛樂八卦。
一波新生代娛樂偶像正以席卷之勢獲得大眾關注,TFBOYS僅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們包括李易峰、陳偉霆、林更新、鹿晗、吳亦凡等人……身材纖瘦修長、長相俊俏、善于撒嬌賣萌,是這波當紅明星的共同特點,他們被冠以一個籠統但特征鮮明的稱號,“小鮮肉”。
僅從字面上看,“小鮮肉”這個稱呼,內涵生動而直接,基本上指涉低年齡、高顏值,它的敘述主體是女性,隱隱包含著肉欲成分,一個“小”字散發著寵愛的氣息,細想之下,甚至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欣賞態度。
一個時代的男性偶像審美傾向,與當時的社會現狀密不可分。從這個意義上說,“鮮肉”的走紅是娛樂消費文化發展到當下的產物,配得上這個稱呼的明星必須具備年輕、膚白、會賣萌、會耍帥這些特質。這在三十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按照當下大眾對男性明星偶像的審美去判斷的話,如果晚出道三十年,演員孫淳或許有機會大紅大紫。
80年代出道的孫淳,上海戲劇學院畢業,身材高大挺拔,長相俊朗,大學四年一直是班上的優等生,畢業三場大戲都是男一號,一切看上去都很完美,孫淳身上有作為一名成功偶像明星的硬性條件。 但,盡管也曾與包括張藝謀在內的大導演們合作,出演過一批不錯的角色,孫淳沒能如愿大紅大紫。
延續儒家傳統和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審美,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民眾對理想男性的主流想象,是既有儒家君子的溫潤外形,又有當時人們偏愛的高大全形象和一身凜然正氣的氣質。1980年代初剛剛從上戲畢業的孫淳,正好符合這一形象。
但事情在起變化, “文革”過后,文藝界快速刮過“傷痕”“反思”等潮流,和文學、戲劇一樣,電影導演們開始熱衷于另一種表達,將中國不那么漂亮的一面展示給世界。銀幕上一直以來流行的漂亮、完美的正統男主角形象漸漸不再受到青睞。
一部分原因或許與他長得太好看有關,這在今天看來有些匪夷所思。 “長得太漂亮了。”孫淳去試鏡,碰到的所有導演幾乎都對他說過類似的話。1980年代,銀幕審美正發生劇烈轉向。無論長相還是身材,孫淳都堪稱完美,這卻無意間成了孫淳演藝路上的包袱。
憑借一張俊俏的臉蛋獲得“奶油小生”稱號的演員唐國強,也漸漸淡出“國民男神”的形象。70年代末80年代初,唐國強出演電影《小花》男主角,成為他演藝生涯的高峰?!缎』ā反螳@成功,唐國強獲得文化部青年優秀創作獎等一系列獎項,并得以隨中國電影代表團參加戛納電影節。唐國強長相俊美,劍眉星目,成為當時女性心中的“男神”。但此后,他的事業并沒有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下去。隨著國民審美的改變,唐國強漸漸沉寂下來。直到90年代出演電視劇《三國演義》諸葛亮這一角色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昔日的“奶油小生”得以成功轉型。
取代唐國強一類長相俊秀儒雅的明星,成為中國國民偶像的是日本影星高倉健。他主演的《追捕》1978年在大陸首次上映,這是“文革”后在中國大陸上映的第一部外國電影,并在此后兩年里成為大熱影片。高倉健幾乎成為當時全中國人的“男神”。
高倉健的出現幾乎顛覆了中國女性對偶像的傳統審美。他在《追捕》中飾演的杜丘,身穿風衣,衣領永遠豎起來,面部表情嚴肅堅硬。隨著社會環境逐漸松動,全國范圍內卷起了一陣高倉健熱,高倉健身上的“硬漢”氣質,代替英俊儒雅成為主流審美。
對“男子漢”追逐席卷全中國,這不僅影響了人們的偶像觀,甚至改變了很多女性的擇偶觀念。這一全民性的話題隨后被搬上了銀幕。

插圖/杜芳
1986年,劇作家沙葉新創作的話劇《尋找男子漢》在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后又被拍成電影搬上大銀幕。故事講述一位大齡女青年到處尋找真正的男子漢,但先后遇到養尊處優的公子哥、娘娘腔的奶油小生等,結果都令她失望。但世易時移,吊詭的是,如今,當年那兩類令姑娘失望的男人都成為了最炙手可熱的追捧對象。高顏值是必須的,好的家境能為明星加分。
《尋找男子漢》中,無論是話劇還是電影,故事最后都沒為女主角給出理想的結局,她站在筆直的高架橋上思索,或者繼續尋找,或者放棄。
這個故事放在現在,或許可以有一個閉合式的完美結局,女主角轉而尋找到更適合她的款式:暖男。
掉頭將就,然后皆大歡喜,這符合當下人們世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高倉健式的“男子漢”屬于上世紀80年代的理想主義,當下的現實是,當外形和品質都堪稱完美的“男神”成為稀缺物品,人們還有一款更實用的“暖男”可供選擇。
這是一個與“剩女”現象應運而生的概念。長相纖細干凈,打扮舒適得體,對人溫柔體貼,會細致體察對方的感受,所謂“暖男”大致包含這些特征??梢圆粔蛲昝溃恍铻槟銟屃謴椨辍⑸咸烊氲兀@畢竟是和平年代,人們在庸?,嵥橹卸冗^了太久,足夠放棄關于英雄主義的浪漫夢想。足夠體貼細致,一起度過平凡的時間,也是很不錯的。
“暖男”與“鮮肉”又有某些共同之處,它們指涉的對象,都暗含著乖巧、無攻擊性、體貼而又溫和這些特質。前者符合女性對男性偶像的完美幻想,后者是現實需求,是當下女性新的擇偶標準,意味著放棄對另一半強大而完美的需求,略帶“將就”意味地將目光轉向身邊的普通人。
信息相對開放的時代,人們對偶像的選擇與現實需求息息相關。一個前路不明、危機四伏的時代,人們更青睞強有力的英雄形象。這或許能解釋80年代開始直至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硬漢”在全國流行起來的原因。全社會長久的封閉之后,市場經濟的大潮將每個人卷入未知的境地,沒有人知道前途在哪里。慶幸摻雜著不安是人們的整體心理狀態,個體也有“將去向何方”的迷茫。強硬、堅定的“硬漢”形象給人帶來的安全感是令人慰藉的。女性的心理需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個社會的心理狀態。
但本質上,“暖男”與“硬漢”一樣,都是一個虛幻的概念,他們本身不觸及社會結構,但又精確地折射出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欠缺和需求?!芭小敝淮嬖谟谟耙晞〉腻谙牒托撵`雞湯式的文字中。偶像明星中能擁有“暖男”稱呼的人,大多有一張俊朗的臉,以及一臉溫暖和煦的笑容,比如韓國演員李敏鎬、金秀賢,因飾演《小時代》儒雅溫和的崇光一角色而出名的演員陳學冬,甚至《爸爸去哪兒》中張亮的兒子天天也被冠以“暖男”的稱號。
市場經濟的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興中產階級,消費文化橫掃整個中國,這些都對男性形象的經典取向產生了重大影響。人們安于瑣碎而庸常的現世生活,把希望寄托在能放置自己失落理想的偶像身上。

2014年12月18日,四川成都,吳亦凡出席某品牌成都太古里旗艦店新店開幕活動。圖/IC
去年11月,演員高倉健去世,人們紛紛憶起他所代表的那個遙遠時代的特殊審美風格。但此時,高倉健式席卷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的“硬漢”審美早已宣告落幕,在中國、日本和韓國,長相粉嫩柔美的“小鮮肉”開始風靡,他們大多是90后甚至“零零后”,以光速取代了剛剛紅火起來不久的“長腿歐巴”李敏鎬、金秀賢等人,成為新一代年輕的明星偶像。
高倉健式“硬漢”明星的走紅,是人們對明星傳統式的偶像崇拜欣賞,對女性而言,陽剛男人激發的是她們骨子里的小女人心態;而“漂亮”男孩激發的,則是女人們母性的愛。風靡一時的“歐巴”如今也成為一個過時的稱呼。隨著新一波青春題材電影、電視劇的走紅,以鹿晗、吳亦凡等為代表的“小鮮肉”迅速占據了各大娛樂頭條。
在中國大陸,青春偶像的塑造最早可以回溯到F4走紅。2001年,臺灣青春偶像題材電視劇《流星花園》在大陸突然火爆,這部電視劇催生了四位男性偶像的突然爆紅,他們個個高大威猛,一襲飄逸的白衣白褲,長發至肩,簇擁著女主角“杉菜”的形象深入人心。
《流星花園》來自于日本的偶像劇形式,剛被推向市場就切中了人們對俊男的欣賞需求,幾乎在瞬間就獲得成功。此前,中國娛樂業還沒有偶像劇這類劇種,瓊瑤苦情戲的黃金年代早已宣告結束。脫離了80年代的迷茫,90年代的社會警法類劇種,人們轉而欣賞俊男竭力耍帥、美女與霸道總裁模式的輕浪漫校園青春劇。
在這部紅遍大街小巷的電視劇里,主角言承旭負責扮演冷酷霸道、周渝民憂郁深情、朱孝天優雅紳士、吳建豪瀟灑不羈,每個人負責不同的偶像類型,應對不同的粉絲需求。受該劇的影響,男生們想著法子耍帥扮酷,女生則用傾慕的視角,充滿愛慕地仰視這些偶像,幻想身邊有一位家境優越、冷酷深情的“道明寺”。
這樣的偶像幻想持續了很長時間,后來幻化為“大叔”和“歐巴”,兩者有大體一致的內涵,都暗示女性迫切仰視強壯、成熟男人的小女人心理——直到“暖男”和“鮮肉”這一概念的出現。隨著消費文化進一步興盛,女性更為經濟獨立和關注自我,對男性的要求也變得更為簡單直接,既要求外形的陽光帥氣,又要求對自己的情緒體察能力。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壓力加大,人與人之間難于溝通。平凡人的生活中缺乏真正的“暖男”。
大致與F4同期走紅的還有包括《藍色生死戀》《冬季戀歌》在內的韓國偶像劇演員。彼時人們熱捧的韓國偶像,裴勇俊、安在旭、宋承憲等,身上都兼具儒雅和溫柔氣質,這是傳統韓國男人的特質,與中國儒家傳統對書生式男性的審美遙相呼應。
值得一提的是,F4和“韓流”的來襲雖然影響了一大批男性明星粉絲,占據中國偶像崇拜主流的仍然是另一批人。他們長相氣質俱佳,儒雅有內涵,飾演的男主角形象不是帝王將相,就是警察、公務員,這其中包括濮存昕、陳道明、張豐毅、陳寶國等。他們的長相無一例外嚴肅正統、一臉正氣,給人安全感,兼具中國傳統男人和“硬漢”的審美特征。
除了嚴肅正義的臺前偶像形象,人們對他們的私生活知之甚少。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受歡迎程度。很長一段時間里,濮存昕都是公認的“師奶殺手”。他們是拿來崇拜的偶像,調侃或者解構,那是不可能的事。
市場永遠需要新面孔。一波又一波明星逐漸老去,意味著新生代偶像接踵而至。當陳道明、濮存昕們作為演技實力派仍然習慣高居偶像神壇之上,以芒果臺為代表的電視劇、娛樂節目已經開始將娛樂進行到底,明星們很難再維持高高在上的形象。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對偶像從單純的崇拜到平視、甚至挑剔,一個解構明星的時代到來了。
在互聯網上,任何明星的一點私事都會被無限放大,昔日的偶像紛紛被拉下神壇。矛盾的另一方面是,人們為了躲避日漸庸?,嵥榈纳?,寧愿一頭扎進幻想里,為自己塑造理想中的完美偶像。人們對偶像的需求,不再是他們爐火純青的演藝,而是綜合顏值、肌肉,是否會賣萌耍帥等特質,造星者們自然會精確地把握消費者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