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奇
今年1月以來,尤其是3月之后,俄羅斯遠東地區各個地方政府官員頻頻出現在中國,也有更多的中國代表團受邀前往該地區談項目。俄羅斯在招商引資上的迫切姿態讓牟萬龍覺得,仿佛十多年前中國地方政府四處奔走招商引資的情形。
現任哈爾濱市永高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的牟萬龍,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做生意。“以前中國和俄羅斯的貿易合作一直是中方一頭熱,而俄方比較冷,現在這種情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俄方比中方還熱。”牟萬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自去年因為烏克蘭問題遭受西方的外交和經濟制裁后,一度深陷盧布危機的俄羅斯更加明確了“向東看”的戰略目標,在遠東地區開發上顯示了更大的積極性。
去年年底,俄羅斯總統普京向俄聯邦議會發表國情咨文時提議,給予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參崴)自由港地位,并享有優惠稅收制度。今年3月舉行的起草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法律地位的會議上,俄遠東發展部部長加盧什卡強調,自由港建設必須借鑒中國、中國香港、新加坡以及日本的經驗。4月4日,在俄遠東地區僅次于符拉迪斯沃托克的第二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主持遠東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會議,強調政府已推出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例如設立超前發展區,在濱海地區建立自由港,發展中小型企業等。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4年,普京5次主持討論遠東發展的會議,而梅德韋杰夫召開的關于遠東問題的會議達6次。
俄羅斯遠東地區西起勒拿河東側,東北與美國的阿拉斯加隔白令海峽相望,東南瀕臨日本海,北臨北冰洋,南接中國和朝鮮,同中國黑龍江省有3040公里邊境線和23個對應開放的口岸。這個面積約為620平方公里的俄羅斯最大經濟區,雖然號稱“自然資源寶庫”,但因距離俄羅斯傳統中心的歐洲部分過遠,成了“被遺忘的孤兒”。
上世紀90年代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一度急劇衰退,而遠東地區原本享受的國家財政優惠政策難以為繼,經濟長時間處于困頓狀態。統計顯示,俄羅斯遠東地區人均醫療投入僅為全俄平均水平的1/25,社會保障投入僅為1/10,生活水平和人均壽命都遠低于俄平均數值。這導致大量人口外流,目前遠東地區人口相較1991年減少約五分之一,僅為620萬左右。
自普京于2000年就任俄羅斯總統后,遠東地區的發展就始終是他重點關注的范圍。而在2012年普京重新當選總統后,他在遠東地區傾注的精力更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
在普京批準的新政府組織機構中,出現了新部門——遠東發展部。它是俄羅斯唯一不設在莫斯科的部級機構。該部的主要任務是協調和監督此前零散的聯邦、部門和地區三級與遠東有關的所有發展綱要的實施,管理遠東的國家企業、國有股和土地。這一舉措標志著遠東開發上升到國家層面。
遠東發展“三步走”戰略隨后出臺:第一步實施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第二步實施大型能源項目;最后力爭在2025年前在遠東地區實現由傳統資源性產品出口,向創新產品出口的轉變。在2012年年底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普京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振興是俄羅斯“整個21世紀的優先任務”,相信俄羅斯“轉向太平洋”以及東部地區的蓬勃發展將給俄帶來新的經濟機遇。
2013年10月,俄羅斯遠東政府社會經濟發展問題委員會批準建立超前發展區,按投資者對投資項目的布局需求,制定出劃分超前經濟區的標準。這個由梅德韋杰夫出任負責人的委員會還列出了14個超前發展區,設計了38個優先發展項目。時隔近一年半后,首批3個超前發展區獲批,分別位于濱海邊疆區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兩個區域。其中一個位于濱海邊疆區,面積約806公頃,主要項目為交通物流和農業開發;另兩個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重點推動設立新企業。
對于在俄羅斯的外國投資者和經商人來說,他們最期待的是普京去年12月建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提議變成現實。有消息稱,自由港建成后將實行72小時免簽制度,可以通過俄羅斯任何檢查站離開自由港。“但一開始說今年1月底拿方案,結果沒拿出來,現在又說6月底出方案。” 哈爾濱市永高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牟萬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自由港的轄域范圍和模式選擇上,俄羅斯內部的爭議很大,希望擴大范圍的呼聲也很高。
1月29日,俄副總理、俄總統駐遠東聯邦區全權代表特魯特涅夫稱,濱海邊疆區整個海岸可能成為自由港口,而符拉迪沃斯托克整個地區,都將是免稅區。
今年年初,特魯特涅夫還提出了一項遠東土地無償配送計劃內容,國家準備將無限的遠東地區土地無償分配給每一位當地居民,每人1公頃,但條件必須是俄羅斯籍公民,而且必須有如何開發所獲得土地的十年規劃細則,并有資信證明。對此,俄財政部財政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薩文斯基稱,免費分配土地可吸引俄公民向遠東遷移,為遠東發展注入人力資源。

俄羅斯東部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過去,由于政治訴求超過對經濟利益的追求,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發長期以來停留在紙面上。
不過,在北京留學的24歲俄羅斯男孩子明認為,他本人和他的家人朋友都對這個話題毫無興趣。在地廣人稀的俄羅斯,“土地并不具備吸引力”,投資和居住環境才是最重要的。他在莫斯科的家距離天然氣輸送管道不過百米,但需要自己花錢將天然氣引入自家使用,這得花費80多萬盧布(約合人民幣十萬元)。莫斯科尚且如此,何況人煙稀少、經濟落后的遠東。
子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俄羅斯青年人更愿意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甚至中國。就連旅游,他們家也不會坐上8個多小時的飛機去俄羅斯東海岸,而更愿意去歐洲度假。
特魯特涅夫去年12月出席在北京的一次推介會,掀起了俄羅斯遠東地區來華招商引資的一波持續至今的熱潮。2013年8月以副總理身份出任俄總統駐遠東聯邦區全權代表的他,在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會見的當天,還安排了一場重要活動,同33位中方企業高層進行了一場超過一個小時的閉門對話會。
與來自中方國企和民企巨頭的代表進行對話的俄方人士,除了特魯特涅夫外,還有多位俄遠東地區的州長,陣容堪稱豪華。
在對話會上,特魯特涅夫稱遠東地區將作為俄羅斯優先發展地區,保證其政策大力傾斜。他還贊同把遠東地區比作中國的深圳一說,而此次俄政府提出的向優先發展地區的政策傾斜,也將類似于中國改革開放中深圳等口岸城市所享受的政策優惠待遇。“優先發展地區所有企業都可以稅費減免,具體項目具體要求都可以談。”特魯特涅夫絲毫不掩飾其對于吸引中國企業前往俄羅斯遠東投資的迫切期待。
在這之后,一批接一批的俄遠東地區政府官員拿著文件袋來中國找投資和資金,短短數月內,從黑龍江、吉林等地應邀前往俄羅斯考察的中方人士達數千人。
“普京早期關注遠東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個地方人口外流已經是很嚴重的問題。如果遠東人口外流的趨勢持續下去,在他看來,會威脅俄羅斯的民族和國家安全。”牟萬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過去,因為政治訴求超過對經濟利益的追求,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開發長期停留在紙面上,只見口號,不見行動。如今,因為西方制裁而經濟陷入困境的俄羅斯,從拉動經濟的角度來說,沒有比發展遠東更好的選擇。這不僅能改善其內部經濟結構失衡問題,而且在擴大俄在亞太地區影響力上意義重大。
普京多次表示,西方制裁和盧布大幅貶值帶來的危機,反倒為俄羅斯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因為這會促使俄羅斯加快“進口替代”進程,俄羅斯企業開始自己生產之前從國外進口的商品,這有利于刺激俄羅斯國內消費和擴大就業。在牟萬龍看來,因為盧布的貶值導致福利和生產成本降低,因此,如果普京能夠比較好地控制住危機,會讓俄羅斯的農業和輕工業有更好的發展,從而改變現在日用消費品和農產品高度依賴進口的狀況。
但眼下,雖然俄羅斯聯邦政府和遠東地區的地方政府都在招商引資上表現出高漲的熱情,但外界并沒看到一個具體的可實行的政策出臺,也沒有看到與開發相關的配套設施的建設。
從今年2月初開始,牟萬龍的生意突然變得難做。去年下半年,俄羅斯盧布對美元貶值過半,對于將俄羅斯的原材料銷售往他國的商人來說,以美元計價,意味著成本陡降了近一半。驟然增加一倍的利潤空間,讓不少中國商人盲目擴張,對于原材料的需求也出現了爆發性增長,這導致原材料的上游采購端從原本的買方市場迅速變為賣方市場,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而由于競爭加劇,又紛紛選擇壓價銷售,這使得利潤空間迅速壓縮。隨著今年2月盧布對美元開始升值,行業內出現倒掛現象,“已經上漲的成本價很難壓下去,壓下去的銷售價格一下子很難上來,利潤空間被擠壓沒了,導致整個市場從早期的樂觀急轉直下,跌入了冰窟窿”。
雖然長遠來看,對于中國投資者來說,俄羅斯遠東地區潛力巨大。但由于具體政策并不明朗,而且匯率波動大且無常,在牟萬龍看來,現在這個地區還是一個風險非常大的市場。
牟萬龍特別期待一些有實力的企業,能夠在進行了科學細致的市場調研后,長遠規劃,不求冒進,不急功近利,穩扎穩打地進入這個市場,尤其是能在加工制造業上有所突破,用優質的產品改變中國企業在俄羅斯的整體形象。過去數十年里,中國企業一直過于集中在能源和原材料進口上,引來當地政府和民間的不少非議。
在如今的俄羅斯市場,感情的因素很少。在有法律合同關系的前提下,敢于冒風險違背法律的行為并不是很多。牟萬龍提醒有意進入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中國企業,要特別注意避免通過花錢找關系等非法手段來“走捷徑”,因為當糾紛和矛盾真正出現時,花錢找關系往往解決不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