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滿屏的標題都是《北京贏了》,但2022年冬奧會是北京和張家口聯手申辦成功的。其中北京承辦冰上項目比賽,張家口崇禮縣承辦雪上項目比賽。
相較于2008年奧運會申辦成功時的街頭狂歡,這次國人似乎淡定了許多。人們開始思考,這項體育賽事能給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帶來什么?舉辦賽事究竟能帶來怎樣的經濟效益?
俄羅斯索契冬奧會投入500億美元,使一些國家不得不重新考量舉辦冬奧會帶來經濟效益,民眾的支持也出現下滑。因為錢的問題,2022年冬奧會申辦城市波蘭的克拉科夫、挪威的奧斯陸、烏克蘭的利沃夫相繼退出。
出于可持續發展的考量,財政預算從一開始就成了奧委會關注的焦點。《奧林匹克2020議程》中提出節儉辦賽的原則,并對舉辦城市的預算總額提出要求。北京冬奧申委財務及市場開發部副部長周星對此的回答是:“我們有錢,有實力,但是不亂花錢,一樣保證舉辦一屆高標準的冬奧會。”
申辦報告顯示,賽事編制預算約為15.6億美元,政府補貼占6%;場館建設預算約為15.1億美元,65%來源于社會投資。而2022年冬奧會需要的12個冰上項目場館,已經有11個是現成的,只需要新建一個場館——國家速滑館。
對于收入來源方面也有初步測算:包括來自國際奧委會的3.38億美元、來自TOP贊助商的1.57億美元,國內贊助商預計6.6億美元、1.08億的門票收入,8000萬的授權產品收入以及9600萬的政府補貼。
本次冬奧會還將吸取2008年奧運會的經驗,采用以租代購的形式,使購買器材的成本降低30%。據了解,三個賽區的奧運村100%由企業投資。周星表示,2022年冬奧會的賽區雖然分散在三個場地,但是卻有利于三個地方的群眾使用。北京和崇禮的奧運村將在奧運會結束后作為商品房出售,延慶的奧運村則建成一座酒店,供游客使用。
可以預見,張家口將成為此次冬奧會最大的幸運兒。河北省張家口市市長侯亮說:“今年以來,張家口市簽約2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有220多項,其中7成是來自北京的投資者。根據測算,如果申辦成功,張家口市可以增加20多萬個就業崗位。”
雖然如此,但兩座實力懸殊的城市要實現優勢互補,仍有許多棘手挑戰有待克服。比如,相較特殊時期用特殊政策制造出來的“APEC藍”,公眾所期待的是發展與生態相容相生的“冬奧藍”;相較以往首都“虹吸效應”,公眾所期待的是張家口不再“唱配角”,而同北京有機融合、協同發展。如果把奧運會視作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引擎,這絕對是一盤關于國家治理的大棋。
《人民日報》時評要求回答好“奧運讓人人受益”的命題,節儉、環保顯然是最好的答案。如果真能像國家環保部副部長翟青說的,在2022年使北京的PM2.5年平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45%,而且不是特殊制造的“APEC藍”,習近平總書記在申奧成功賀信中提出的目標“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才算實現了。
你有電梯恐懼癥嗎? 繼空難、礦難之后,“梯難”已然成為近期的第一大悲劇,甚至讓部分人得了應急性恐梯癥。 你支持全面放開二胎嗎? 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一直以來呼聲很高。近期有關國家年內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報道以及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的否認,都引發了新一輪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