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即使絕大多數時候都出演配角,但范偉的光芒也從未被遮掩。再加上與趙本山無法言說的關系,都讓人們對他充滿好奇。
但實際上,范偉的生活里,大部分時間都被演戲占據了

“最近有點上火。”范偉解釋自己嘴角上的那顆痘。在拍照前,他找助理要了張吸油紙,擦了下臉上的汗。白色T恤外面套一件藍色小西服,他看上去并不胖。
在陳凱歌最新導演的《道士下山》中,范偉飾演的西醫崔道寧,顯胖、禿頂。這個角色實誠、幽默,又具悲情色彩,與范偉演過的很多小人物類似。
“大家看完電影之后,會發現他不是個喜劇人物,他是個悲劇人物,但導演希望他有喜感。”范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悲劇,喜演。”在片中,范偉飾演崔道寧,是王寶強飾演的何安下下山后的第一個師父。
范偉的一位好友、著名編劇宮凱波看了這部電影,認為范偉那段演技上沒有任何問題,“并沒有喜劇的情境,只是崔道寧的形象設計上有些喜感”。
崔道寧被情殺后,何安下又繼續奇遇各種師父,包括郭富城、張震、王學圻等明星飾演的武林高手。就像在馮小剛的多部電影里客串一樣,在陳凱歌這部新片里,范偉飾演的仍不是男一號。“形象、年齡,包括市場需求,作為商業電影,由年輕人主演的戲比較多。”范偉很清醒。
“前幾年在文藝片做得比較有成績,后來隨著市場變化,商業元素也比較多了。”范偉的好友賈雨嵐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這也見證了他的商業價值。”范偉說,他至今也沒有自己的公司或者專門的團隊。從《天下無賊》開始,瑞沃文化公司的總經理閆琳就開始打理范偉的經紀事務。賈雨嵐和宮凱波也幫過范偉一段時間,但也都是幫忙在外面談項目之類,具體的合同還得范偉自己去簽。
事實上,2004年,從沈陽曲藝團調到北京后,范偉的身份一直是中國煤礦文工團話劇團的在編人員,國家一級演員。而賈雨嵐作為該話劇團的團長,算是他的領導。
早在二十來歲時,這個沈陽小伙完全沒有想到后來自己能成為一個演員,當時,他喜歡表演,但覺得影視表演遙不可及,離自己的生活很遠。
“當時沈陽沒有影視表演這個概念。剛粉碎‘四人幫,相聲比較紅火,我就拿相聲當成表演藝術。”范偉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相聲離我們又近,比如說有個親戚認識沈陽曲藝團的陳連仲老師,就把我介紹給他。”
1978年,舅舅介紹17歲的范偉去跟陳連仲學相聲。第二年,師父陳連仲又讓范偉去了錦西曲藝團,兩年之后又到了鐵嶺民間藝術團,直到1983年才考回沈陽曲藝團。事實上,范偉和趙本山、潘長江的“同事關系”,剛好擦肩而過,1984年后,趙本山、潘長江才進入鐵嶺民間藝術團。
鞏漢林和范偉曾是同事,前者早4年進入沈陽曲藝團。最初兩人還曾同時參加過應聘,只收一人。當時的考官就有陳連仲,陳并未將名額給了自己的徒弟范偉,而是招進了鞏漢林。
“這個事,我從來沒跟他倆說過。”陳連仲回憶。1960年代時,一次在大連演出,陳連仲得了急病,鞏漢林的父親和另外一個藝人輪流背著他去了醫院。招鞏漢林有報恩的意味。
“范偉不可能恨我,這個事他倆一直都不知道。”陳連仲說。如今,陳連仲的微信朋友圈背景,放的都是他和大徒弟范偉的合影。照片里,兩人坐沙發上,隔著茶幾,范偉伸著兩手去握著陳連仲的手臂。他只有這一個師父,回沈陽時都會去看望后者。
在1983年,范偉考沈陽曲藝團時,陳連仲沒有做考官,他直接陪范偉演。范偉負責逗樂,陳連仲甘當配角捧徒弟,表演了《豆腐煤》《哭笑樂》兩場相聲,隨即劇團里的領導就決定收下范偉。
劇作家白紀元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說,年輕時的范偉性格很好,也有思想,“很謙虛,很好學,所以他改本子有什么意見,都會來找我商量,不像有的演員隨便改。”
白紀元和范偉在相聲上有過很多合作,他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要賬》,這個相聲讓范偉在1993年的中國首屆相聲節上獲得了表演一等獎。“作者和演員其實是一對矛盾體,范偉對結尾等處做了修改,增加了‘包袱和主題性,從演出效果來看還是很不錯的。”白紀元回憶說,“他和趙本山做小品以后,我們就沒什么合作了。”
范偉意識到小品開始紅火,是從央視春晚上陳佩斯表演的《吃面條》開始的。“最開始是陳佩斯那種無實物表演,然后慢慢變為以語言為主,比如趙麗蓉、趙本山他們的小品。”范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像我和本山大哥在一起搭戲,最初也是以語言為主。”
遼寧電視臺的文藝節目導演趙杰是在1988年與范偉結識。“當時遼寧臺做的綜藝節目也很火,我和范偉因為工作關系認識的,后來又有了私交。”趙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是一個小秀才,跟別的演員不一樣的是,他還能寫東西。”
當時范偉還住在團里分的二十多平方米的宿舍。“夏天很熱,開著風扇,光著膀子,他的確不會喝酒,整點啤酒就躺下睡著了。”趙杰回憶,“他那個時候就開始琢磨創作了,如今像他這樣勤奮琢磨和創作的,也就是走心的演員很少了。”
趙本山、潘長江、黃宏、鞏漢林等人當時都在沈陽演小品,而且都上了遼寧臺的春晚,后來又都上了央視春晚。
上世紀90年代初,東北小品火爆全國時,范偉也開始演小品。當時鐵嶺民間藝術團的團長崔凱介紹范偉給趙本山認識,兩人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合作。1995年,趙本山帶著范偉上了央視春晚,演的《牛大叔提干》,次年又在春晚上演了《三鞭子》。但范偉的角色都是秘書,穿著西裝,留著小分頭。具有笑點的“包袱”都是趙本山說出來,范偉算是配角。
經春晚上的亮相,范偉以為全國觀眾都能認識自己了,但回到沈陽坐出租車時,司機硬是沒認出他來。甚至到1997年《紅高粱模特隊》在春晚上表演后,范偉坐飛機去南方錄節目時,機場的工作人員和乘客也沒把他認出來。
范偉跟宮凱波在一起時也討論小品的語言問題。“他當時就有個觀點,想要做動作喜劇,要考慮故事結構、喜劇情景和人物性格,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產生喜劇故事。而不是坐在那里,使勁兒靠語言砸‘包袱。”宮凱波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說,“我們一直在做這樣的探索,直到《賣拐》《賣車》時才實現。”
作為這兩個小品的編劇,宮凱波認為劇本其實并不那么幽默,但演出時效果很好。在遼寧臺演完后,趙本山也發現,“原來這個東西這么‘可樂。”兩個小品也都分別在2001年、2002年登上了央視春晚。宮凱波認為,《賣拐》算是范偉喜劇的一個分水嶺。
范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這樣塑造人物的小品,對我后來的影視表演幫助非常大。”在2005年與趙本山在春晚上表演了《功夫》之后,范偉再也沒有上過春晚,甚至也沒有演過小品。外界一直揣測范偉和趙本山不和,至此分道揚鑣。但范偉日后多次對外表示,他只是想專心拍戲。 至今,他也在多個場合也表達了“本山大哥帶我上春晚,我很感謝”的意思。但不上春晚的確會對影響力和接廣告有所影響。
拍《建黨大業》時,范偉飾演黎元洪,趙本山飾演段祺瑞,兩個角色在歷史上有過“府院之爭”。有一次,韓三平叫范偉和趙本山一起吃飯,“我們一塊做點兒事,原來有點誤會也沒啥。”吃飯都挺高興,吃完之后,趙本山叫范偉,“上我那邊去聊點別的事”。后來,他和宮凱波說起,怕是又叫他上春晚,又不知該如何拒絕,所以就沒有接受趙本山的邀請。
“在處理這個事上,他沒有技巧。”宮凱波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他這個人啊,思想比較單純。對于生活中有些復雜的事吧,他解不開。比如以前在本山那邊,大家一起梳理人事關系時,他就腦袋疼。”宮凱波認為,范偉為人謹慎,這讓外界對范偉造成很多誤會。在《魯豫有約》上,范偉也曾提到過,自己一直不會喝酒,但人家都喝得挺有狀態的,“你在那兒還頭腦清醒,像是兩路人,挺尷尬的。”
“他在影視圈的朋友很多,但他不是一個主動的人,不主動跟大家聯絡感情或者吃飯。”趙杰說,“我也經常跑北京做節目,我們見面都是喝茶居多,他很愛喝茶。”
在趙杰、宮凱波等朋友眼中,范偉癡迷影視劇的表演后,興趣轉了。宮凱波也說,范偉挺軸,范偉認為,不上春晚照樣能過得很好。話雖如此,但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范偉喝著茶,緩慢又略帶惋惜地說,“2005年之后就沒上春晚了,沒機會演了,我什么事都看機緣,現在都是做影視劇,做好一個演員就行。”
從90年代末期開始,范偉也和趙本山合作過多部電視,如《夜深人不靜》《劉老根》《鄉村愛情故事》等。同時,范偉也參與央視的《綜藝大觀》節目,會經常從沈陽跑北京。
宮凱波回憶,“我當時還幫他租了個房子,天也這么熱,屋里連空調都沒有,他大汗淋漓地待著,那個時候很艱苦。”2004年,范偉調入北京,拍電視劇,接廣告,還開始演電影,在北京買了房,結束了艱苦的日子。
不過,當時范偉主演的電影諸如《看車人的七月》《芳香之旅》《追蹤孔令學》等,都是小眾的文藝片,幾乎無票房可言。“就個人趣味,文藝電影跟商業電影是沒有可比性的,跟電視劇比起來,收入更沒有可比性。”范偉說,“拍電視劇像過日子,拍電影像談戀愛,感覺完全不一樣。”
作為人才引進到煤礦文工團時,范偉還是二級演員,后來其主演的電影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多次獲獎,就被提升為國家一級演員。
2004年,《看車人的七月》讓范偉獲得蒙特利爾電影節影帝的稱號。“當時是中影的領導帶著去的,因為是法語區,上面宣布獲獎時,我們沒聽懂,翻譯很激動地跟我說你得獎了,我當時都蒙了。”范偉回憶。
2006年,《芳香之旅》讓范偉在開羅電影節再次獲獎。電影同時獲得開羅電影節最佳影片,張靜初也摘得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得到獲獎訊息時,范偉因電視劇拍攝時從三輪車上摔下來,造成胸椎骨裂,正處于恢復期。
“苦日子我也是過過的,有時候也會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帶到飾演的角色里邊去。”范偉說,“但是《芳香之旅》的老崔呢,我沒有過那樣的生活,我就會把這個角色想象成我的父親,我最熟悉的人。”
在朋友看來,范偉是一個乏味的人,沒什么其他愛好,但談戲、談劇本,則判若兩人。按照師父陳連仲的話說,范偉有兩個重心,一個是顧家,還有一個就是演戲。
好友兼編劇宮凱波回憶起和范偉合作《先結婚后戀愛》,那時范偉也參與了劇本創作,整整搞了兩年。“他總是把生活里的細節帶到戲中。”
“人在堅持的過程中,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他為這個人物找到了根,一直愛下去,但是啪一下翻過來了,為人物找到特別有意思的點。”宮凱波說。在劇中,范偉飾演婚慶主持人,很軸地堅持愛著張歆藝飾演的蕎麥。
從相聲演員轉入小品,再從演小品轉入影視劇,朋友們形容范偉,“他只能悶頭做一件事。”或許,在這個講求跨界的時代,范偉也就適合悶頭做個演員。
“這樣挺好的。”范偉說。
(實習生吳楠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