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

2015年6月17日,“2015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由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主辦,以“破題創新迷局”為主題。
《中國新聞周刊》常務副社長兼總編輯秦朗、國家工商商標局審查協作中心副主任原琪、中國藥學會知識產權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陳兵、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規劃發展處處長謝小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李順德、中國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房漢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政策法規司袁勁屹、北京務實知識產權發展中心副主任韓元牧、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維工業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書華等出席論壇。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中國專利、商標申請量保持全球第一。但與此同時,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依然面臨諸多的困難,全社會仍未形成尊重創新、保護創新的文化氛圍,這在中國醫藥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尤其明顯。
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舉辦此次論壇的目的,就是希望在此背景下,匯聚政府、專家學者、企業、媒體等各方力量,探討新常態下,如何保護知識產權,為創新型經濟保駕護航。
秦朗:保護創新的火種
中國現在是知識產權“發展中大國”。在過去一年中,中國專利商標的申請數量是全世界第一,但是在質量方面我們依然落后于世界的先進水平。
我們看到,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面臨諸多的困難,全社會仍然沒有形成尊重創新、保護創新的文化氛圍,同時更沒有形成尊重創新、保護創新的機制以及嚴格的令人敬畏的遵法、執法的硬性、剛性的保護體系。
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面對世界發聲“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火種”,知識產權保護作為知識產權制度的基礎,已經成為知識產權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擎,由此我國呈現出一個保護力度不斷上升的、越來越大的趨勢。
作為中國綜合性、權威性的主流媒體,《中國新聞周刊》一直關注中國創新驅動的發展路徑,對于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必不可缺和在健康大產業中發揮支撐作用的醫藥產業,我們相信它的創新發展不僅需要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也需要各個階層群策群力,創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市場環境。
原琪:制度是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
知識產權在經濟社會發展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通過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讓創新成果得到有效的尊重和利用,讓一切創造活力迸發,讓創新的才華得以施展,才得以實現我國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大背景下,商標作為一項重要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是企業創新的成果以及凝結在商品上的商譽,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利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擴大和商標戰略的實施,我國的商標注冊年申請量逐年大幅增加,從1980年剛剛恢復商標注冊時的2.6萬件,發展到去年,也就是2014年的228.5萬件,35年來申請量增加了88倍,去年的申請量比前年同比增長21.5%,再創同比新高,我們已經連續13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注冊商標的質量和保護方面還有待提高。藥品的注冊商標很特殊,一般藥品的商品名具有注冊商標的屬性,正越來越受到重視。
房漢廷:給“母雞”適當的保護
我們缺乏內在創新的動力,因為所有的創新者一旦生了一個“蛋”,后面有一堆的人去搶這個“蛋”,去吃這個“蛋”,而不是給這個“生蛋的母雞”作應當的補償,這對知識產權的私有屬性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到底用什么方式才能夠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一是要給“天才之火澆上利益之油”,要把資本力量引入到保護創新上面來;二是要給草根投資者一個機會,讓草根投資人都有機會在研發前端就能夠參與開發的過程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三是給制造者一種利用知識產權的平臺。對涉及到藥品的知識產權,應該讓它快速地進行產業化,讓新藥馬上惠及大眾,解決老百姓的病痛,讓老百姓可以廉價地獲得各種新藥。
李順德:應充分重視
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的特殊性
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具有其特殊性,涉及專利、商標、數據保護、說明書版權保護、行政保護等方面,我國醫藥產業發展面臨很多問題和機遇。
首先從專利的角度,藥品的專利保護是專利保護中一個很特殊的專題,中國在1984年出臺的《專利法》并沒有對化學藥品提供專門保護,1992年修改的《專利法》也是為了入世的需要而沒有提及,直到1993年修訂時才開始有了對藥品進行專利保護的內容。
從商標的角度,在藥品方面的重要性也非常突出,出現了化學藥品和中藥的藥品通用名稱、企業專有的商品名稱以及注冊商標等重疊的問題,前幾年圍繞著中藥的藥名能不能提供商標保護進行了大量的討論。
藥品的數據和工藝技術的保護也很特殊,實際上這是一種特殊的知識產權保護,現在這個問題在國內糾紛還不是太多,但是問題不少,特別是國外對中國施加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謝小勇:保護需結合制度
我們應把醫藥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制度結合起來,法院對知識產權判決后的行政執法要與地方的行政管理機關,就是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關、工商商標部門形成聯動機制,工商商標管理部門、專利管理機構與其配合形成有效機制,提高執行力。此外,要加強對侵權事件的懲戒,建立侵權的合同單制度。
袁勁屹:中國應建立
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
現在中國藥品監管的制度,相對于歐美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滯后性。我們現在的藥品注冊制度是將藥品上市許可和藥品生產許可捆綁在一起,這是導致大量醫藥知識產權糾紛的根源之一。現在的制度是研發單位在完成了新藥研究獲得批準并取得新藥證書后,必須尋找一個有藥品生產許可證的藥廠,由藥廠申請并取得藥品的生產文號后,新藥才能上市銷售。一旦藥廠取得合法的藥品生產文號后,就可以一直生產銷售下去,這時如果新藥的知識產權被侵犯,藥品研發單位只有通過法律訴訟這一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以往歐美國家也是采取藥品上市許可和生產許可相捆綁的做法,后來都將這兩種制度分離了,減少了大量醫藥知識產權糾紛。我國也應該出臺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從制度建設上為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建立一道防線,釋放創新的活力。
顧書華:“中國醫藥知識產權
保護第一案”的進步意義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維工業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的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案件,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醫藥知識產權訴訟案,系列案件金額達10.1億元。涉案藥品左卡尼汀及其制劑,系由三維研究所和第二軍醫大學上海長征醫院經過八年研制,于2000年在國內首家研制成功的新藥,用于治療尿毒癥透析患者。為發揮產學研合作的優勢,兩研發單位將該新藥授權給常州蘭陵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簽訂了嚴格的技術合作合同,明確約定該藥品所有的知識產權包括注冊商標均歸研發單位所有,蘭陵公司負責生產,三維研究所和長征醫院負責研發和市場推廣,蘭陵公司不得違反合同約定擅自生產銷售,否則須將藥品的銷售收入賠償給兩研究單位。三方經過十年的合作,產品質量標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市場占有率遠遠高于進口同類產品和其他國產藥品,該藥品商品名和注冊商標“雷卡”被公認為中國市場左卡尼汀第一品牌。2009年該藥品進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目錄,新藥從投入期發展到收獲期。蘭陵公司違反合作合同約定,違約進行藥品生產、銷售,三維研究所為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以合作合同為依據,將該藥品生產、銷售企業起訴至法院,在此期間蘭陵公司不斷地違約生產銷售該藥,到目前為止蘭陵公司及其關聯企業違約行為對三維研究所等研發單位造成損失金額已達10.1億元。2014年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對第一個訴訟案件作出終審判決,認定技術合作合同有效,蘭陵公司須向三維研究所等單位支付合作費用共8000萬元,并停止使用三維研究所擁有的左卡尼汀的生產技術、工藝等生產、銷售左卡尼汀原料藥、注射液、口服制劑,該判決已經生效并執行。該案件經最高人民法院再審審理作出裁定,維持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這是中國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取得的重大進步,彰顯了國家法律對醫藥知識產權發揮的兜底性的保護作用,這必將激發廣大醫藥研發人員創新的積極性。”顧書華建議,在目前藥品監管環境下,藥品研發單位與藥廠合作,要在平等互利和自愿協商的基礎上,與藥品生產企業明確約定醫藥知識產權的歸宿和技術分成比例,明確違約賠償的具體條款,為日后通過司法手段維權提供依據。
在圓桌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圍繞著救命產業如何自救、知識產權能否為創新型經濟護航、新時代企業如何維權等議題展開討論,并重點探討了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維工業技術研究所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案件。目前中國醫藥知識產權保護仍存在研發和生產脫節、制度不完善、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執法力度不足等諸多問題,但國家對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日趨重視。該中國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第一訴訟案件已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最終的判決,其結果對目前法律環境下促進醫藥行業協同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指導法院如何處理類似醫藥知識產權糾紛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