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賁
八卦閑聊有其社會功能。八卦閑聊是促進群體團結的一種方法,有利于拉近人際距離
美國加州圣瑪利
學院教授
如今,享受空調房間的都市人似乎早已忘記了以前人們夏日傍晚與鄰人一起納涼閑聊的快樂。豐子愷在《納涼閑話》里講幾個鄰居在外納涼聊天, 話題從“天真熱”開始,怎么著就說到抽煙,又說到楊貴妃的狐臭,后來又扯到了梅蘭芳等等。這就是納涼聊天。普通人聊天是一件愜意的事。聊天信馬游韁,雖說有話題,而其實又并無話題,像《納涼閑話》里那樣,從問候寒暄談天氣開始,聊到哪里算哪里,是有了“閑”才用“談”來打發閑,所以又叫閑談。在中國,幾乎人人都在飯局、會面時聊天,但也許因為“聊天”不過是瑣屑小事,所以不會在意它的社會作用和意義。
在西方,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聊天就成為一個與社交及其禮儀有關的公共話題,稱為“交談”。現代社會的一個特征就是私域和公域的區別受到重視和強調。從早期現代的文藝復興時期起,交談就被當作是私域的行為和活動,與屬于公域的話語(演說或公共說理)有所區別。
從聊天到交談,在這個轉化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說話者的文明教養和社交禮儀。對早期現代文化現象和文明的研究都表明,話語文明特別強調人對“自然狀態”的自我克制(self-control)和“規范”(discipline)。對人的粗魯、暴力、偏差和失范進行控制的要求,人際話語交往中的“教養”便是這樣一種自我約束和規范,使人的社交話語得以脫離“自然狀態”。
美國傳媒學家邁克爾·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將交談區分為社交交談(稱為“審美模式”)和公共交談(稱為“解決問題模式”)兩種,他指出,“它們都強調對話伙伴的平等。在交談中,平等、禮貌和公平占支配地位。但是要進入這兩種模式的交談,門檻卻各不相同。社交模式強調教養,對話伙伴應該培養精妙技巧,以開展新鮮活躍的談話。相反,解決問題模式注重論辯;對于世界是什么樣的以及世界應該是什么樣的陳述性觀點,對話伙伴要能夠闡明,并且作出應答”。
這兩種交談不僅進入的“門檻”不同,話題的生成機制也不同。社交交談的話題經常是私人性質的,用舒德森的話來說,“對話內容近乎閑扯”,其中“八卦”話題尤為常見。八卦現今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流言蜚語,甚至是造謠生事,惡意中傷。但是,正如人類學家們看到的那樣,八卦閑聊有其社會功能。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人類學家克里斯托弗·貝姆(Christopher Boehm)就提出,八卦閑聊是促進群體團結的一種方法,有利于拉近人際距離。在一起聊八卦,分享消息,說明大家在同一個“圈子”里,既顯示 了親近和友好,還能形成某種“心理契約”,促使大家成為朋友。
與私人的社交對話不同,公共對話主要是在陌生人之間進行的,用舒德森的話來說,“部分依賴并寄生于一個較早存在的公共世界,常常存在于出版物中”。一個世紀以前,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Gabriel Tarde)就曾指出,書籍和報刊為人們提供了各方面的話題內容。雖然并非人人都閱讀書籍和報刊,但那些不閱讀的人也照樣間接受到出版物的影響。今天,電視和網絡更是擴大了“出版物”的樣式和種類。
公共傳媒來源的內容不僅成為公共議論的話題,而且也經常被吸納到私人領域交談的話題里。按照塔爾德的說法,在印刷出現之前,對話因地而異,話題的范圍有限。但有了書籍,尤其是有了大眾傳媒的報刊(今天則可以再加上電視和網絡)以后,對話變得“不分地域,卻因時而異。每日清晨,報紙便為普通人提供當天談資。無論何時,都幾乎可以確定人們在俱樂部、吸煙室、前廳的對話主題”。像霧霾這樣的環境污染問題、打虎拍蠅這樣的政治問題、股市起伏這樣的經濟問題,都不再是專家或時務評論的專屬話題,也同樣成為老百姓私人間的談資。
這樣的交談雖然是在私人領域中進行,但只要有條件,同樣也能具有公共時務意義和發揮公民輿論作用。美國前任眾議員派屈克·莫菲(Patrick Murphy)曾就美國的情況這樣說過,“政治程序并不止于選舉日。年輕人需要持續地介入這個程序,關注時務交談,并敦促領導人為其決策負責”。也就是說,民間交談,尤其是時務交談,既是公共政治的預備,也是它的延續。
了解公共話語與閑聊的區別,遵守應有的話語規矩,是打造公民社會的前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