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瓊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為了更好地管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我國于2006年出臺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其實施至今已近十年之久,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據相關部門統計,截止今年年初,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總額已達16萬億元之多,其凈資產約占全部國有凈資產總額的三分之一,據不完全統計,事業單位每年的國有資產流失約占其15%左右,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的經濟建設。必須找出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及其成因,從而找出相應的對策,創新管理模式,建立完整合理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規章制度問題主要表現在三方面。第一,相應的法律法規不完善,現行的有關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除了上述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之外,沒有相應的其他的法規。這使得許多事業單位尋找該法規中的漏洞,千方百計將國有資產通過某種手段據為幾有,或者過多地購買辦公設備等。第二,監督制度的不完善,事業單位本就行使的是監督管理的權利,當地的企業及其他很多機構很難發揮其對事業單位的監督管理作用,對事業單位的監督一般都有上級領導部門進行監督,有的地區,尤其是西北部偏遠山區,部門之間離得很遠,領導監督管理制度很難得以充分發揮。監督制度的缺乏,導致許多事業單位虛報謊報國有資產的利用情況,而得不到核實。第三,獎懲制度的缺乏。事業單位中在國有資產的管理中沒有建立相應的獎懲體制,使得事業單位人員在國有資產使用和管理時候不重視,認為反正所使用的都是國家的資源,導致資源的使用浪費現象普遍,降低了國有固定資產的使用率。
資產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影響著國有資產的消耗配置。首先,許多事業單位沒有對單位要購買的固定資產和要使用的資金進行預算,大多數事業單位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對單位里面各部門呈遞的申請報告不經過審核就批準,使得國有資產的使用沒有計劃,一方面導致管理的混亂,另外也導致了大量的國有資產閑置浪費。其次,在對國有資產的使用過程中,事業單位對資產的利用情況不及時的統計,往往只是在該資產準備報廢時加以登記即可,忽略其使用過程和報廢原因,使得國有資產的使用不按照規定進行,縮短了使用壽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事業單位的開支。最后,事業單位沒有對資產管理情況進行相應的總結分析。這樣導致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得不到反饋,事業單位的領導人員就不能及時合理地采取正確的方法對資產進行管理,反饋給上級領導機構的數據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這樣就使得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名不副實,制約著事業單位職能的發揮。
事業單位中資產管理是由財務部門承擔的,而財務部門主要就是根據各部門提交的申請進行資金撥發,對購買后的固定資產及其他無形的資產沒有進行登記管理,現在的事業單位除了領導管理之外就沒有其他更好的資產管理方法。在信息化時代,有的事業單位雖然配備了相應的電腦,但并沒有建立起合理的完整的信息化資產管理平臺,仍然使用傳統的表格記錄存檔等方式,不僅使得資產管理過程中信息得不到及時整合和利用還會導致資產管理工作進度的緩慢和流于形式。資產管理方式會導致資產信息的流失,在最后進行一些固定資產處理時候沒有購買依據就草率的處理,另外還使得一些無形資產在不經意中流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行業都在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與此同時我國的事業單位數量也不斷增多,國家給各事業單位配備的公共設施也相應增加。近年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不善、瓜分占用國有資產、事業單位出租國有資產從而獲取暴利的案件層出不窮,影響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影響了社會的穩定。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觀念欠缺所造成的。事業單位賴以生存、發展,行使職責的資產都是國有資產,而管理者、使用者與所有者的缺位,往往是導致資產管理松懈的根本原因。
規章制度是一個機構工作進行的參考依據,所以要想創新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制定完善的合理的規章制度就尤為重要。一方面,國家財政部要根據我國現有事業單位發展的具體情況修訂現有的有關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提高法律法規中的條例的實用性以及合理性,使其能更好地用于各事業單位中。另外,各事業單位也要在現有的法律基礎上制定屬于事業單位內部的資產管理規章制度,將資產管理的每一個具體步驟編入規章制度中,使得事業單位的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在進行相應工作時候有例可尋。另一方面,事業單位要加強其監督制度,財務部門要成立監督小組對各部門資產進行統計,并對其使用中問題進行及時審核;還要加強獎懲制度的完善,對于在資產管理中做得好的部門要加以獎勵,對于濫用資產,謊報資產使用情況的部門要嚴肅處理,并進行通報批評。
首先,事業單位要建立合理的資產購買預算體系,引進相關的人才,在每年年初根據各部門職能,人員等對該部門的資產利用情況進行合理地預算,并將預算結果告知各部門,在此后對各部門的資金撥款中嚴格按照預算執行。其次,各部門領導人員除了督促其下屬履行該部門職能之外,還應該督促其注意公共資產的使用。可以實行公共資產責任制,將相應的公共資產劃分到各部門或部門中的人員名下實行監督管理,如果出現問題就找相應的人員或部門,這樣可以提高資產的使用期限,確保公有資產不被故意損害。最后,事業單位要進行季度資產管理工作終結,對該季度中有關資產使用情況與預算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向領導層進行反應,對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尤其是要注意大型固定資產進行報廢時候的流程一定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
創新國有資產管理方法是創新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保障。在信息化的時代,要采用信息化手段。事業單位應該成立資產管理信息化小組,建立起屬于事業單位內部的資產信息交流平臺,各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授權進入,并且定時地將該部門需要預支的金額、相應資產使用情況、資產預報廢等的資料通過該平臺提交給資產管理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在派相應的人員進行調查復核之后將資料轉給財務部門進行相應的資金調撥。使得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化制度更加的完善。另外,由于對各項固定資產購買時市場價格的把握不準,在各部門進行資產購置時資產部門可以派出工作人員進行監督,保證資金的利用的合理性和真實性。
要從根本上改變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模式,就要在事業單位內部樹立起國有資產管理理念。第一,要加強對各部門領導者的培訓,定期的對事業單位的領導人進行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學習培訓,并列舉出在國有資產管理中出現問題的事業單位和其處理辦法,讓個領導人員意識到資產管理的重要性。第二,加強事業單位內部資產管理的宣傳,通過張貼海報,開展有關資產管理的知識競答等一系列活動,使得資產管理的理念在事業單位內部樹立起來。第三,要加強對相關資產管理人員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培訓,使其在資產管理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資產管理是現在我國事業單位面臨的主要問題。十八大提出,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就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而事業單位中資產的合理配置與管理是政府職能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和保障。所以,事業單位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創新國有資產管理模式,為我國社會發展的穩定,經濟的騰飛奠定堅實基礎。
[1]鄭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研究[J].商業會計.2013.6:109-111.
[2]綦躍學,崔懷文.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5.03:87.
[3]向正平.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0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