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杜 濤

利用智能配網搶修指揮平臺快速開展搶修服務 杜濤/攝
工作一天回到家中,空調已提前開啟,房間22攝氏度,溫暖如春,電飯煲中已是飯香四溢,熱水器已燒好洗澡水隨時待命……
這樣的享受是不是很讓人期待?1月26日,家住鶴壁市龍祥圣府小區的李先生興奮地告訴記者,這樣的智能生活,通過智能電網與智能家居系統相連,已經成為現實。
2014年12月13日,鶴壁智能配網在全省率先建成并通過國網公司達標驗收。智能配網已經悄然來到我們的身邊,將給我們的“智慧生活”帶來全新體驗。
“電網與城市緊密相連,智能與智慧相伴相生。”作為承載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平臺,智能電網的核心是城市智能配電網,它能為智慧城市的各個系統輸送充足能量,實現能源均衡供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排放,促進城市的綠色、和諧發展。
鶴壁市作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市、全國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全國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等一系列建設試點,同步開展了智能配網建設。
目前,鶴壁智能配網涉及的配電自動化系統、狀態檢修系統、物聯網應用系統、智能搶修指揮平臺等都已投入運行并發揮重要作用,為鶴壁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巡視智能配網線路。杜濤/攝

安裝調試物聯網設備。申軍偉/攝
全新的鶴壁智能配網是什么樣呢?據了解,與傳統配電網相比,鶴壁智能配網能夠及時檢測出故障并進行相應的糾正操作,從而實現自愈與不間斷供電;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提供更高的電能質量,滿足用戶需求;對配電網及其設備進行可視化管理,實現設備管理、檢修管理、停電管理的信息化;實現與客戶的雙向互動,讓廣大電力客戶直接感受到智能配網所帶來的人性化的服務。
鶴壁公司以優化配電網架,強化設備改造為重點,實現了區域內配網狀態檢修全覆蓋,切實提升了不停電作業水平,用戶故障平均停電時間由2014年上半年的165分鐘縮短到目前的29分鐘。
與此同時,全面改造建設區域內單輻射線路,“N-1”比例由建設前的54%提升至88%,配電線路聯絡率達到96%,供電可靠率達99.99%,電壓合格率達99.92%,節能型配電變壓器比例達100%。
作為國網公司示范工程,鶴壁配電自動化工程涉及6座110千伏變電站,22條10千伏電纜線路,21條10千伏架空線路和3座開閉所。建設了以光纖為主、無線為輔的通信網。在建設期間,還整理完成各類實用新型及發明專利5項,強有力地推進了鶴壁智慧城市的建設步伐。
在綠色清潔能源方面,鶴壁公司積極開展綠色清潔能源接入,截至2014年11月15日,總投資4.5億元的鶴壁火龍崗大型風力發電項目,33臺風電機組全部并網發電。預計,該風電場年可發電9700萬千瓦時,與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299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萬噸,氮氧化物140多噸。
按每戶居民月均用電100千瓦時計算,該項目年發電量能供8萬余戶居民使用1年。巨大的葉片隨風轉動,把綠色低碳的清潔能源通過智能電網源源不斷地送入了千家萬戶。
“村里富裕起來后,家家戶戶都安上了空調,多半以上的家庭用電磁爐做飯,說起現在的‘幸福用電生活’,村民們都豎起了大拇指!”鶴壁市龐村鎮李保軍說。
原來各家各戶的電網亂七八糟像蜘蛛網一樣,很不安全。晚上用電高峰時,經常因為電壓不足,空調啟動不了。為了讓農村用戶享受到城市一樣的服務,鶴壁公司把智能電網建設逐步向農村推廣,力爭實現農村智能用電“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
“家里裝了智能表計的農戶,使用智能家電,就能和智能電網配套運用,上網就能查到自家的用電情況。還可以實現對空調、電熱水器、電飯煲等家電負荷的用電信息采集和控制等,屆時農村電網將真正步入智能時代。”據鶴壁公司計量室馬長河介紹說。
截至2014年12月31日,鶴壁公司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總接入戶數達201858戶,突破20萬戶大關。市、縣2014年工程任務的12萬只智能電表也全部“上崗”,目前,鶴壁公司日采集成功率穩定在95%以上。智能電表不僅可以實現遠程抄表、階梯電價,而且還具有電量記錄、電費查詢、余額報警等功能,讓用戶更加直觀明了自己的用電情況,實現“透明消費”,為助推節能減排提供了基礎條件。
“智能配網就像是為電網安裝了智能大腦,功能非常強大,當某個點發生故障停電時,系統就會自動展開搜索,1分鐘以內就能鎖定故障點,供電線路自動進行隔離轉供,并立即恢復送電。”1月15日,鶴壁公司配電運檢專業秦福祥形象地解釋道。
自愈就是智能電網的“免疫系統”,實現故障處理“秒級”響應。整個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全部由智能系統自動完成。客戶幾乎感覺不到故障停電的發生,將停電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為杜絕設備“小病大治、無病也治”的情況發生,作為國網公司配網狀態檢修試點單位,鶴壁公司還“量身定制”開展配網狀態檢修工作,配網檢修全面步入狀態檢修的新模式。2014年,鶴壁城市配網“零故障日”達到95天,同比提高25%;高低壓故障同比下降22%。
通過積極探索,鶴壁公司總結出一套適用中小型非重點城市,配網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標準體系,為河南乃至全國中小型城市智能配網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配電線路點多面廣,以前我們全班人員出動一天也巡視不完。而現在通過物聯網應用系統,我坐在辦公室里,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把兩條線路巡視完畢。”鶴壁公司配電運檢室線路運檢班員工肖遠贊道。這就是智能物聯網技術應用的一個具體體現。
物聯網技術被認為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數字技術革命。鶴壁公司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自2013年12月投入試運行以來,在配網設備在線監測、配網設備狀態檢修、配網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去年迎峰度夏期間,及時發現設備隱患21次,提高了電網設備使用壽命,降低了電網運行維護成本。
“我們建設物聯網,就是通過安裝傳感器、電子標簽和攝像頭等設備,將這些設備的各種信息采集后通過通信網絡傳輸到后臺服務器,進行數據檢測、梳理和分析,實現對設備的狀態監測和預警。”負責鶴壁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建設的梅林常介紹說。
目前,物聯網技術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未來,物聯網技術應用將擁有更加廣闊的領域。該技術可以對智能電網海量電量和非電量信息進行實時、準確獲取,為云計算和大數據提供全面的數據資源支撐。
與之相配套的,鶴壁公司智能化配網搶修指揮平臺,在全省率先搭建完成并安全運行,鶴壁配網故障搶修進入“快車道”。這也標志著鶴壁城區配電網全面開啟了“智能模式”。
依托智能配網和配網搶修指揮平臺建立的配網搶修指揮體系,具備信息匯集、統籌指揮、統一調配功能,大大提升了配網搶修專業化、標準化管理水平,實現“實時響應”、“主動搶修”,最大限度地縮短了搶修時間,提高了搶修效率,更提升了供電優質服務水平。2014年12月份,鶴壁公司配網搶修指揮平臺處理95598故障類工單1137條,工單合格率為100%,接派單及時率為100%,實現零超時。
堅強智能電網是具有透明開放、互動等特征的現代電網,將成為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有形之手”。下一步,鶴壁公司將把堅強智能電網建成未來凸顯環保優勢、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提升相關產業升級的“新引擎”。
智能改變生活,智能創造未來。鶴壁智能電網在經濟、能源、民生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綜合價值,正在全面引領、創造著智慧城市生活的美好未來。

讓電網更“聰明”。杜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