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全宏達

3G視頻監控設備。杜濤/攝

配網設備帶電監測。杜濤/攝
配電自動化系統已經在鶴壁安家落戶好幾個月了,這個充滿智慧的系統讓我們鶴壁供電公司配電運檢班的工作變得更加便捷、安全。現在,我們坐在辦公室就能進行遠程巡線、遙控開關、了解設備動態信息,工作狀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供電可靠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們班長常說,今年的冬天和往年不一樣,沒有了冒雪巡視,少了寒夜搶修。這是我們一年來辛苦建設智能配網的智慧結晶。
這一年,也是我剛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建設配電自動化系統,是我工作日記中的絕對主角,隨手翻看時,很多情景都依然歷歷在目。
今天是2014年第一個星期一,冬日的陽光如約而至,我們裹著厚厚的工作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據說配電自動化系統很快就要在鶴壁投入使用!”“真的?那以后我們的工作就方便很多吧?”……這一天是我到配電運檢室上班的第三天,作為一名新員工,我只是對配電自動化系統有所耳聞,對于這種高科技的新事物,大家都萬分期待。
今天是我們參與建設配電自動化系統的第一天。我們的巡視工作多了一項任務——對設備進行檢查,選出能夠安裝配自終端的設備,并對不能安裝配自終端的設備進行記錄。
伴著偶爾響起的鞭炮聲,今天我們接到了春節后第一個設備改造計劃——濱22號線路的環網柜改造。“終于要開始改造啦!”“配電自動化系統開建啦!”……大家都很興奮,仿佛又過了一個新年。我也對這個系統充滿期待,但是此時室外積雪未散,不利于施工安全,不過,我們還是決定先到現場再看一看。
無論刮風下雪,10分鐘內到達現場,是我們一貫的風格。確認銘牌信息無誤后,開鎖、打開環網柜門……一系列操作后,我們看到了這臺舊設備的內部結構。對照著貼在門內的一次系統圖,我們了解了施工將要停電的地方,看到了需要改造的那4個開關機構的位置。在班長的授意下,我對柜內狀況進行了拍照,并再次做了詳細的記錄。等積雪融化后,我們就能開始改造工作。
春風如期而至,地上幾乎已經看不到冬雪的痕跡,我們心里也暖洋洋的。午夜12點,在履行工作票手續后,我們開始了設備改造工作。
改造工作很辛苦,起初的新鮮勁兒過去以后,我們開始了連續不斷的改造施工,每次干完回家,我都是倒頭就睡。

現場采集設備數據。杜濤/攝
有一句話說得很對,零點工程最為辛苦。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個月了,我們的設備改造任務即將全部完成。這是我上班以來,第一次體會到工作的艱辛。
大量的配電自動化終端已經安裝完畢,今天,省電科院的專家們也來到了鶴壁。我們今天的工作就是配合他們進行淇濱區DTU終端的聯合調試。
履行各項手續后,我們開始安裝和連接各種儀器。“GPS對時!”“對時完畢!”“測試開始!”……聯調工作是一項細致的工作,每一個點號、參數都不能有半點偏差,我們經過反復校驗后,確定了各項遙測數據正常、遙信變位也十分準確,最后開關模擬器的一聲響,宣告遙控試驗成功,也宣告了我們今天的工作圓滿結束。電科院的專家們已在鶴壁工作兩月有余,我們也在這兩個月中學到了很多有關配電自動化的知識,完成了對配電自動化從迷茫到認知的一個轉變。
從今天起,我們將與GIS項目組的人員聯合開展長期的現場圖形資源采集和維護工作。圖形資源是配電自動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現場設備拍照、記錄、采集地理GPS坐標、電氣關系測量等,錄入國家電網GIS系統和PMS系統,最后匯總到配電自動化系統中。
這項工作要求現場設備工況信息與系統設備信息完全一致,以保證配電自動化系統完好運行。有的設備在馬路邊,我們開車直達設備旁,拍照、測量、記錄一氣呵成;有的設備在山上,我們披荊斬棘,利用各種工具到達設備旁,解決一切阻礙;有的設備在農田里,我們穿梭而過,絲毫不顧身上的異癢和泥污……我們每天來回奔波,只為配電自動化系統早日投運。
今天調度值班人員給我們打來電話,華5號線路末端發生接地故障,線路已經緊急停運。我熟練地打開配電自動化系統界面,查詢事故記錄,經過幾分鐘的分析,確定故障點位于華5號嵩山南01號環網柜末端。我們10分鐘后到達目標地點,發現故障點位置與配電自動化系統描述完全一致。排除故障、隔離故障和恢復非故障區域供電全都自動完成,以至于我們到達目的地后,附近很多居民都沒注意到,這里曾經短時間停過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