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黃文靜 馮新豪
2月10日,春寒料峭,上蔡縣邵店鄉后楊村晨暉種植合作社哈密瓜育苗大棚內暖意融融,8.7萬多粒哈密瓜種子借助地暖線供暖,已全部破土出苗,長勢喜人。筆者如果不是親眼看到、親耳聽到,根本不相信這些來自新疆的哈密瓜種子會在上蔡縣安家落戶。
上蔡縣晨暉合作社理事長張偉告訴筆者,哈密瓜在育苗期間,前期生長必須靠電取暖,如果停電,會嚴重影響出苗率。“前幾天下大雪,合作社的低壓配電柜出現故障,邵店供電所幾名電工趕緊過來幫忙搶修,及時恢復正常供電,保持了大棚內的溫度,這些哈密瓜幼苗才沒被凍壞。”

排查哈密瓜育苗大棚地暖線電力線路
今年40歲的張偉,曾在廣東東莞一家大型水果特產商行打工多年,憑借為人實在、吃苦耐勞、敢闖敢干的品質,從最初的銷售員做到了銷售經理的位置。為了保證水果質量,他經常去外地考察,曾有多次去新疆哈密瓜種植基地考察的經歷。數年過去了,事業已經小有成就的張偉并未感到滿足。他告訴筆者:“事業做得再好畢竟還是在外打工,作為一個河南人、上蔡人,我愛我的家鄉,我很想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做點兒事,讓他們盡快富裕起來,日子好起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偉得知哈密瓜在陜西、山東兩省試種成功的消息后,內心極不平靜,這為他回家鄉創業指出一條光明大道。
為了哈密瓜能在上蔡種植成功,2012年,張偉幾次西下陜西、東上山東,到成功種植哈密瓜的地方考察,學習別人的先進種植經驗,并邀請農業方面的專家對上蔡的氣候、土壤進行論證。專家給出的建議是,上蔡這個地方適宜在大棚內種植哈密瓜,這無疑是給張偉吃了一顆定心丸。
2013年8月,張偉從廣東趕回上蔡后,決定在家鄉創業,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張偉在后楊村流轉土地3000多畝,投資3000多萬元,創辦了上蔡縣晨暉種植合作社。他打算試種40多畝哈密瓜,其余土地全部種植糧食作物。同年,上蔡縣供電公司根據張偉的用電申請,很快為他的合作社架設一臺50千伏安的變壓器,有效保證了合作社生活照明和農業灌溉用電需求。

向晨暉種植合作社社員講解安全用電常識
2014年春節剛過,也就是大年初六,張偉開始籌建哈密瓜育苗大棚。技術員告訴張偉,育苗大棚地下必須鋪設地暖線,這下可難住了他,因為他從未接觸過地暖線。情急之下,張偉撥通了邵店供電所所長李廣明的電話。李廣明聽后,二話沒說,帶領6名電工冒雪踏著泥濘趕到種植基地,按照地暖線敷設圖紙要求,立刻投入到緊張的施工中,經過兩天的苦戰,兩個育苗大棚內的地暖線全部按標準敷設到位。
由于哈密瓜育苗大棚地暖線用電負荷達到80多千瓦,原來安裝的50千伏安變壓器已滿足不了種植基地的用電需求。張偉再次來到上蔡縣供電公司申請用電。該公司根據張偉的實際用電需求,很快又為他新增一臺200千伏安的變壓器,新建10千伏線路650米,鋪設低壓電纜1500米。
電量充足了,育苗大棚的溫度得到保證,一棵棵哈密瓜苗像久盼的嬰兒一樣破土而出,這讓張偉看到了希望。邵店供電所的共產黨員服務隊也隔三差五到種植基地查看線路,巡視設備,發現隱患,及時消除,這更加有效地保障了種植基地的用電需求。
張偉說:“去年,哈密瓜試種成功,40多畝哈密瓜喜獲豐收,由于哈密瓜口感好、味道純正,銷售一空。今年準備擴種哈密瓜70畝。這些哈密瓜苗到3月中旬,將全部移植到塑料大棚內,只要電量充足、灌溉到位、管理技術到位,到6月中旬,哈密瓜就能上市,預計平均畝產3000多斤,按市場價每斤2.6元,能收入50多萬元。”
為帶領鄉親們共同走上致富路,張偉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邀請村民加入他的合作社,村民只負責種植管理,張偉負責技術指導和產品回收。目前,后楊村的452戶村民已與張偉簽訂了合同。
在合作社種植基地的幾座芹菜大棚內,十幾名村民正在忙著為外地客商采摘芹菜,50多歲的村民馮貴珠告訴筆者:“在合作社像我這樣年紀的村民有很多,大家干活很輕松,一起鋤草、剔苗,很快樂,中午、晚上,合作社管飯,每月還能拿2000多元的工資。”
在一望無際的麥田里,一座座白色的農田機井通電房非常醒目,張偉說:“這些農田機井通電房的電力設施都是上蔡縣供電公司在去年幫助建成的,這為建設高效農業示范田提供了充足的電能。過了春節,我準備建一個養羊場,用田間的雜草、玉米、花生、紅薯秸稈來喂羊,用羊糞、土雜肥為哈密瓜、蔬菜、糧食農作物施肥,使瓜果蔬菜及農產品達到綠色環保要求,讓種植基地真正走上良性循環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