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妮

“小青瓜,向左轉往前走,給這位女士送杯水。”指令一下,“頭頂”托盤上放著一杯水的“小青瓜”機器人迅速從幾米遠的位置順暢地移動到《環球時報》記者身邊,在距離記者大概兩拳寬的位置自動停下。這個聽話的“小青瓜”機器人就是李克強總理5月7日在北京視察中關村創業大街時重點考察的項目之一。而發出指令的人正是北京小青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CEO吳云。“小青瓜”為什么會受到總理的重視?它有什么特別之處?經歷了怎樣的創業過程?未來的商業前景又是怎樣的……帶著一大堆問號,《環球時報》記者11日在“小青瓜”的展示中心、位于中關村創業大街的“IC咖啡館”,開始了和吳云的對話。
受到總理肯定很受鼓舞
當然,話題先從最受人們關注的李克強總理的到訪開始。“總理那天來視察時是怎樣的情景,他都說了什么?”面對《環球時報》記者的問題,吳云回憶起當天的情景依然面帶笑容:“總理走到一款小青瓜機器人前,對機器人可愛的外觀產生了好奇,一邊摸著機器人,一邊問我,這是什么產品,是只行李箱嗎?我說,這是新一代商業服務型智能機器人,可以應用在多種服務場景,比如購物中心、超市、酒店、學校、銀行、辦公室等。接著,總理走到第二臺機器人前問道:這臺機器人又是做什么的?我說:這是一款小型模塊化救援排爆機器人,主要用于危險物品的抓取、轉移、銷毀等作業,機器人手臂動作靈活,可用于狹小空間的偵查作業,能在野外救援、救災、排爆等多種作業情景下工作。模塊化就是可以通過客戶的不同需求來增加或削減模塊,進行定制。”吳云告訴記者,總理聽完介紹后對他說:小青瓜機器人很實用,很方便。你們做了一個很好的展示。臨走時,總理還認真地讀了一遍“小青瓜”三個字。
“總理那天還問我:你是學什么的?我說學英語的。他問:學英語的怎么做機器人了?我說,我之前做過投資,對機器人這個領域比較了解,特別看好這個行業,人工智能是真正的未來方向。”吳云說,“總理參觀過的機器人肯定不少,他能這么肯定我們的機器人,我非常激動,很受鼓舞。”
據吳云介紹,總理視察后,社會各界對他們的關注度大增,“國內很多園區來找我們,希望把我們作為園區的核心力量,重點打造中國‘智造。我們還接到很多來自商場、酒店、購物中心等的大量訂單。估計今年七八月份,我們的產品就會正式和大家見面了。”這個30歲的小伙子看起來并不青澀,說話聲音不大,慢條斯理。
曾遭遇技術團隊全部退出
和世界先進的機器人相比,小青瓜機器人的技術水平如何?“我們的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不輸給國外大公司。”吳云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有的機器人的語音控制必須要一句一句輸送指令,有口音都不行,但我們的服務型機器人敏捷度很高,行動很流暢。排爆機器人在地震救援中能快速定位找到人,移除一些壓在人身上的障礙物,抓取能力在8—15公斤。可以單獨作業,也可以協同作業。3個機器人就可以把50公斤重的水泥塊掀掉。
至于為什么能具備這樣的技術實力,吳云表示,雖然公司去年才成立,但60多人的技術團隊此前有七八年的技術積累,都是各方面很專業的科學家。而且,在人工智能領域,國外并不比中國起步早很多。另外,“我們公司雖然小,但對產品技術性能要求很高,我們很少跟體量級小的公司合作,因為他們的產品不穩定。我們的合作伙伴都是大公司、上市公司,用他們最好的技術和產品,包括蘋果的觸控面板、漢能的太陽能薄膜發電、東旭的石墨烯電池、富士康的制造等”。吳云舉例說,在排爆機器人上使用了東旭的石墨烯電池,這種電池充電時間短,使用時間長,比鋰電池輕薄80%左右。另外,機器人在野外作業時充電不方便,就可以搭一個帳篷,上面裝上漢能的太陽能薄膜發電裝置,給機器人的電池蓄電。
談到創業歷程,吳云說,創業期間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人的問題。“之前我們的產品幾乎每次在給客戶做演示的時候都會出問題,我認為這些技術問題一定能找到解決辦法,但硬件團隊覺得不可能實現,他們看不到未來方向。我說國外能做到為什么我們做不到?一定是大家沒有盡心去做。我最痛苦的時候,遇到軟件硬件團隊全部退出。我就說,雖然你們今天退出,我還是會把這個事進行下去。后來我們重新組織了技術團隊,今天大家看到的很多功能,當時差點就準備停掉。”
打造機器人電商平臺
經過這些考驗,吳云對未來更有信心了。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機器人的實質就是一個大腦,關鍵是人工智能這塊。現在它的大腦發育程度可能還在幼兒期,但幾年內就會發展到青年期。青年期的機器人會更智能,應用領域會更多。比如說,你到了商場,機器人會自動識別你的性別、年齡,給你推薦適合的商品。如果你說,我想喝剛才推薦的那款咖啡,想買那件衣服,機器人就會直接帶你去相應的柜臺購買。顧客會覺得很有意思,對于商家來說,也是帶動消費很好的方式。再比如,家里的機器人可以幫忙照顧老人、看家護院,你甚至連手機號都不用撥,只要告訴機器人想給誰打電話,就直接進入視頻通訊。在不久的將來,商場,酒店、車站、家里……你所到的幾乎所有地方都會有機器人。這些機器人之間就會形成一個網絡。“這些場景的實現也許只需要一兩年時間。就像移動互聯網襲來,突然之間大家都用智能手機了,其實也沒用多長時間。”
“人工智能未來可能會帶來幾十萬億級的市場規模,絲毫不遜于智能手機帶來的市場。我們未來一定不是一個單純做機器人的公司,我們做的是整個機器人網絡生態系統。”吳云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了他獨創的商業模式,比如,這款防爆機器人的售價大概是65萬—85萬人民幣。而美國由于中間環節過多,類似機器人的售價都是百萬美元。但如果售價太高,就難以普及應用,我們希望以后從價格方面保持競爭優勢。“對于我們來說,其實硬件賺多少錢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數據,這才是機器人網絡生態體系真正的價值。整個生態系統建立起來后,也許我們通過機器人網絡賣一杯咖啡,一年都能賣十個億。”吳云解釋說,我們可以用機器人網絡做一個機器人電商平臺,但我們的電商和一般電商不一樣,實行會員制,只賣經過挑選的最健康、最環保的產品,比如國外好的有機食品,而且商城里的產品比外面便宜5%到20%。商品本身不賺錢,但一年的會員費就可能是上億美元。
問及公司未來的發展計劃,吳云表示,“創業就像蓋房子,今天一個水管,明天一塊磚,它一直在快速地變化,我們也不知道它未來會是什么樣。”他說,機器人技術是很多種技術的集成,里面能拆分出很多不同的技術,比如語音控制、定位技術、大數據采集、云端數據的快速反映、遠程通訊、聲像共振技術等,“我們的總體目標是把很多技術都轉化成一個一個小的公司,鼓勵員工投入全新的創業之中,把每一個技術都做得更好,小青瓜來做控股這樣的角色。未來3年左右,我們會有上市計劃。”
最后,說到小青瓜名字的由來,吳云說:“我希望它永遠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清新、可愛,感覺萌萌的。”“我的理想是,希望人工智能、中國智能制造,幫助各行各業更好地實現商業目標,讓大家的生活更方便、更美好。如果真能幫助到每一個人,那我們也就成功了。”▲
環球時報201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