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中熙 竇 新
南車四方:唯創新者強
齊中熙 竇 新
憑著對高速列車技術自主創新的不懈堅持,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高速動車組研發團隊始終走在研發最前沿,引領我國攀上了世界高速列車技術高峰
憑著對高鐵事業的滿腔熱愛和執著追求,他們擔當中國高速列車設計研發的領軍先鋒,成功締造了我國高速列車領域一個又一個的第一;憑著對高速列車技術自主創新的不懈堅持,他們始終走在研發最前沿,引領我國攀上了世界高速列車技術高峰。
他們就是我國高鐵研發隊伍中最突出的代表--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高速動車組研發團隊。
2004年,《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確定了“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總方針。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南車四方)由此開啟了高速列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
我國鐵路無論是在線路條件、運用環境、運營模式上都有獨特的國情路情,照搬國外現成技術行不通。因此外方預言,南車四方團隊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至少需要16年,即8年消化、8年吸收。
事實上,南車四方研發團隊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預料。僅僅用了2年,研發團隊就完成所有原始圖紙、資料和技術標準的消化吸收。
2006年,我國首列時速200~250公里動車組在四方公司成功下線。2007年研發團隊成功突破牽引性能、車體強度與模態、轉向架等方面制約速度提升的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時速300公里高速動車組。

2008年,為加快高速列車技術自主創新步伐,原鐵道部和科技部聯合簽署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確定了時速350公里及以上中國高速鐵路技術體系的頂層設計。
車頭頭型設計,是研發團隊首先必須啃下的“硬骨頭”。車頭頭型是確保列車運行安全性、乘坐舒適性和節能環保性的關鍵,而CRH380A時速接近飛機低速巡航,如此高速度頭型,設計方法和技術標準都無先例可循。
“為了拿出最佳的頭型方案,研發團隊設計出20個列車頭型方案,進行了17項75次仿真計算、760個不同運行環境的氣動力學試驗和60個工況的噪聲風洞試驗。”中國南車首席技術專家丁叁叁說。那段時間,研發團隊腦子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CRH380A,睡覺時在想,走路在想,有時甚至吃飯都在想。
2010年12月3日,在京滬高鐵棗莊至蚌埠段,CRH380AL貼地“飛行”,跑出了時速486.1公里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
值得驕傲的是,CRH380A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已形成專利181項,標準189項,研發團隊將“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創新,不僅要敢干敢闖,更需要一份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責任感。
設計高速動車組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光一張圖紙,從提出方案到最終敲定,設計師就要經歷反復的研究論證,進行無數次的仿真分析、無數次的試驗驗證。而一整列高速動車組,涉及4萬多個零部件,需要設計出的圖紙數以萬計。
10年來,為了完成一個個研制任務,團隊設計師們一件件梳理,一張張繪制,一遍遍分析驗證,一次次線路試驗。
近年來,研發團隊并未止步,他們堅持全面自主創新,走在世界高速列車技術研發的前沿。2014年8月,為蘭新高鐵研制的高寒抗風沙動車組成功下線,該動車組成功解決了蘭新高鐵高寒、風沙、高溫、高海拔、強紫外線五大環境適應性問題。2014年12月,永磁高速動車組又在這支研發團隊中誕生,動車組的更節能、更環保特性被譽為駛向未來的動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