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英期間雙方簽署多項能源大單
10月19日至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英雙方簽署的能源大單涉及核電、油氣、電力等領域。
其中,中國廣核集團60億英鎊拿下英國核電項目33%的股權,這是我國核電企業首次在西方發達國家參與核電建設。業內認為,這是我國核電走出去的里程碑式事件,標志著華龍一號技術得到了歐洲發達國家的認可。
此外,英國石油公司(BP)與中石油繼續擴大合作,就頁巖氣和油品銷售業務達成合作協議,將在上游領域進一步加強油氣資源開發,并拓展下游零售業務范圍及合作模式。同時,BP還牽手中國華電共同發力清潔能源,雙方簽署了價值高達百億美元的銷售與購買協議。
中國礦業告別“黃金時代”寒冬也能帶來新機遇
10月20日~23日在天津舉行的2015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礦業告別黃金時代步入寒冬,已成為與會專家的共識。多位專家表示,國際礦石價格跌破成本價,也為中國的礦業走出去帶來新的機遇。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2012年開始,采礦業利潤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逐年擴大,2013年為-17.34%,2014年為-23%,今年1~8月為-57.3%;在規模工業利潤中,2011年采礦業占18.9%,今年1~8月下降到5.05%。中鋁礦產資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思德表示,現在礦產企業資產價值大幅縮水,西方礦產企業5年內平均下跌的幅度是60%,中國礦產企業在海外持股企業平均下跌的幅度是80%,大多數礦業企業進入困難狀態后必須出讓資產,種種跡象顯示投資機遇已經到來,可能今后2至3年是礦業投資的最佳機遇期。
李克強: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 搶占制高點
全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推進工作座談會10月22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快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緊迫任務,也是推動綠色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舉措。要突出重點、合理布局,針對產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著力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制約、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落實和完善扶持政策、優化配套環境,創新商業模式、擴大先進適用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應用,走出一條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新路,為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注入新動力。
1至9月光伏累計發電306億千瓦時 棄光率10%
能源局10月20日發布消息稱,截至9月底,全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795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317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625萬千瓦。
1至9月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990萬千瓦,其中,新增光伏電站裝機容量832萬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158萬千瓦。
1至9月全國累計光伏發電306億千瓦時,棄光電量約30億千瓦時,棄光率為10%;棄光主要發生在甘肅和新疆地區,其中,甘肅省棄光電量17.6億千瓦時,棄光率28%,新疆(含兵團)棄光電量10.4億千瓦時,棄光率20%。

10月上旬,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原則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10%,每2000輛電動汽車至少配套一座公共充電站。
10月22日,阿里健康在北京發布“阿里健康未來藥店合伙人計劃”,該計劃將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B2C+O2O醫藥健康產品銷售平臺,公眾在線上發出的購藥需求,恰好附近的線下合作藥店可以滿足,系統將優先推薦其在線下購買;另一方面,當公眾在線下合作藥店沒有買到所需商品,店員也會介紹他到線上購買。公眾可以選擇極速達配送或者自提迅速拿到所需的藥品。藥店將來可以提供診療、檢查化驗等服務,甚至變成“24小時便利店”、代收快遞點、社區中心。目前已有上百家連鎖藥店有合作意向,分布在北京、杭州。
0.1%
微信轉賬“免費午餐”,已經吃不到了。近日,有用戶發現,使用微信轉賬時,系統提示需要支付0.1%的手續費。自10月17日起,微信支付開始逐步實行轉賬新規——每人每月轉賬+面對面收款可享受2萬元免手續費額度,超出部分按照0.1%的標準收取轉賬手續費。
“文藝批評家要像魯迅所說的那樣,做到‘剜爛蘋果’的工作,把爛的剜掉,把好的留下來吃。不能因為彼此是朋友,低頭不見抬頭見,抹不開面兒。”
——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一周年之際,《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單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即日起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長期以來,文化界鮮見真正犀利的、有分量的批評。當時的與會者趙實坦言,總書記的一席話讓文藝家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批評”二字。
“‘常回家看看’難有規定統一標準,難以執行,道德問題用法律方式規范也不合適。”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表示。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近日出臺的《關于進一步發揮審判職能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實施意見(試行)》,用法律武器來督促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不常回家看看,遺產可能一分錢也拿不到。這一規定引起社會熱議。
“騙局消費了公眾的善意,也消費了媒體的公信,阻塞了社會善意通往真正弱勢群體的通道,害莫大焉。”
——《人民日報》刊登評論《“救人遭狗咬”謊言消費社會善意》。近日,多家媒體報道了“安徽女子因救人被狗咬成重傷”的新聞。就在社會捐款達到70多萬元之時,劇情卻發生了反轉:當地警方稱,傷者并非救人被咬,而是被其男友養的狗所傷。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19日報道,美國加州硅谷出現機器人警察巡邏。該機器人由硅谷一家高科技公司制造,它配備了激光掃描儀、攝像機、麥克風甚至是氣味傳感器,將能夠監控領域內潛在的犯罪。發明家聲稱這個機器人警察運用了與谷歌汽車類似的技術。
據悉,該機器人被命名為Knightscope,它只有5英寸高。雖然它不攜帶任何武器,但是他可以給警報器發射信號,提醒警察。目前它只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內巡邏,但是它的發明者希望它最終可以在商場、辦公室,甚至當地社區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