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銀剛
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也相應的促進了國內礦山開采行業的發展,但是,在礦山開采行業發展的同時,造成了對地質環境的破壞,相繼出現多種地質災害,影響當地質環境的良好發展。鑒于此種情況,需要對礦山地質環境災害進行有效的分析,并且采取針對性的治理措施,以進一步促進我國礦山地質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礦山資源;地質環境;災害治理;建議
前言: 近些年來,在對礦山資源開采過程中,存在著一些破壞地質環境的行為,甚至引發礦山地質災害,例如,泥石流、洪流等,其危害性極大,因此,對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工作也成為礦山資源開采重點關注的工作,為了促進礦山開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對礦山地質環境災害的治理措施進行探討。
一、礦山地質環境的災害治理
具體如下。(1) 通過利用礦山地面減沉技術實施災害治理。在礦山資源開采的過程中,資源大量的開采會造成礦區出現空區的現象,從而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1]。礦山地面減沉技術主要是利用砂、廠礦爐渣、尾礦等材料,將采礦的空區進行填充,防止因下部空區而出現圍巖坍塌、變形、垮落等現象,從而有效的減少了地面的沉陷。眾所周知,沉陷對環境的危害極大,尤其是在雨季會對沉陷處進行沖刷,對周邊的地層結構也會造成破壞,產生大量的水土流失而產生泥石流、洪流等危害,而通過礦山地面減沉技術的實施,可以確保在礦山資源開采過程中將沉陷地表的面積降至最低,有效的降低對環境的破壞。(2)通過利用復墾技術實施災害治理。在進行礦山資源開采過程中,可能造成地面塌陷的現象,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引發地質災害,因此,必須做好這類地質災害的治理措施[2]。復墾技術主要是對塌陷區域實施填充復墾的措施,主要填充材料為煤矸石,對復墾區域進行植樹種草,避免復墾區域出現水土流失的現象。當然,為了確保復墾工程的順利完成,需要確保復墾地基的緊實度,因此,對其填充區域必須進行壓實處理,確保緊實度達到工程的要求。
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幾點建議
現階段,雖然礦山開采行業的發展極為迅速,但是,在環境保護上做的工作卻存在一定的不足,對此,作者主要提出幾點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建議,具體分析如下。
(一)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礦山地質勘查隊伍。我國礦山資源極為豐富,礦山地質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成為我國重要的發展行業之一,對提高我國綜合的經濟實力有著極大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礦山地質資源開采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資源開采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主要問題出現開采技術以及工藝設計的不合理。在這里作者建議應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礦山地質勘察隊伍,礦山地質勘察是綜合多工種、多學科的一項極為復雜的工程,不僅需要勘察人員熟練的掌握工程學、地質學等知識,更需要工作人員經過野外實踐系統訓練,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樣才能根據礦山地質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設計合理的開采技術和工藝,從而將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從而有效的提高礦山地質開采效率。
(二)完善礦山地質環境管理法律法規。首先,應適當的提升礦山資源開采的準入門檻,轉變傳統的觀念,要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來對礦山資源開采隊伍的資質進行全面的審核,主要包括安全生產能力、技術水平、企業生產規模、職工權益保護能力、環境治理能力、環境恢復能力等,都必須設立相應的指標,必須保證各項都能達到指標,才有資格獲得準入證,如果有任何一項不達標的話,都不得必批準查權以及開采權。其次,要結合礦山地質環境管理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礦山地質開采管理的力度,對一些違規開采、不正當開采的情況,必須給予一定的處罰,必要時采取法律措施追究其刑事責任,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環境的破壞就是在破壞我們生存的空間,因此,對于礦山開采惡意破壞環境沒有按照規范要求施工的必須嚴懲。
(三)推行獎勵機制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為了提升礦產開采效率,降低對地質環境的污染,國家應通過獎勵機制來扶持施工企業積極投入新的開采技術和開采工藝,全面提升礦山開采效率,而且對降低環境污染也有著一定的作用。另外,要推行鼓勵政策,不斷的鼓勵相關科研部門對礦山開采設備、工藝的研制和開發,不斷的替換落后的裝備以及工藝,全面提升礦山開采的裝備以及工藝水平,一方面做到提升礦山資源開采的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另一方面要通過先進的裝備以及工藝來實現綠色礦山開采,降低對周邊環境的破壞,同時要做好環境治理和環境恢復的工作。
總結: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礦山開采行業的發展也極為迅速,但是,在礦山開采的過程中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甚至會引發地質災害,如何做好礦山地質環境的災害治理工作也成為礦山開采行業發展的關鍵工作。通過本文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災害治理及建議分析,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以及自身對礦山開采行業的了解,主要從礦山地質環境的災害治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對做好地質災害治理工作提供參考意見,也希望能夠與同行人士共同探討相關問題。
參考文獻:
[1] 傅博.我國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治理投資分析[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12(09)
[2] 尤孝才.我國礦山地質環境的問題與保護對策探討[J]. 地質技術經濟管理.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