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明
【摘 要】本文是一項為提升大學生英語聽力水平而進行的行動研究的報告。針對大學生英語聽力效果不佳、甚至聽不懂的情況,教師和學生都要加強對聽力教學的重視,部分同學甚至需要從基礎做起。為了提升大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筆者設計了相關的聽力素材庫并加以應用。實踐證明,通過對聽力素材庫進行練習,掌握聽力詞匯和相關技巧,學生的聽力水平能夠得到明顯提高。
【關鍵詞】大學英語;聽力素材庫;行動研究
一、引言
行動研究,特別是教學行動研究,指教師對自己課堂中的教學現象進行考察和研究,并從中獲取知識,改進教學質量的一種探索性的活動。《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然而,大學英語教學,特別是聽力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學生不能主動參與到聽力訓練中來,他們也缺乏適當的聽力策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的指導,加大對學生的聽力訓練。這就要求教師從實際教學出發,對提高大學生英語聽力水平進行行動研究。
二、發現問題
筆者在一所普通高校擔任大學英語教師。授課過程中,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后交流發現,聽力是大部分學生學習的弱點和難點。部分學生提出課堂聽力材料難,也聽不懂;也有學生表示由于缺乏系統的聽力訓練,很不適應大學英語聽力的學習。由此可以發現,學生不熟悉大學英語聽力的材料、難度和方法,是其在聽力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針對發現的這些問題,筆者依據課堂觀察和學生的反饋信息,試圖找到問題背后的原因:
(1)進入大學前,學生在中學階段的詞匯量未能達到大學英語聽力的要求,導致學生聽力理解的過程受到嚴重影響。
(2)學生在之前的英語學習中,對聽力的重視不夠,因此沒有積累相應的、有效的聽力技巧和聽力策略,甚至部分同學對聽力學習不感興趣,不重視聽力學習。
(3)學生缺乏英語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識,對所聽材料里文化背景了解的欠缺影響了他們對聽力內容的理解。
三、行動方案的制定
在確認了上述問題后,筆者參考國內外專家對英語聽力教學的研究確定了相應的研究計劃。為了找到更適應大學生英語聽力的素材,筆者建立了旨在促進大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聽力素材庫,具體行動方案則是建立在該素材庫基礎上的、以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為目的的教學行動研究。
(一)行動設計與實施
此次行動研究以學生對于聽力素材庫的使用和反饋作為主要的行動設計與實施方案。其中聽力素材庫的設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 提高學生的聽力興趣,2. 培養學生的聽力策略,3. 擴大學生詞匯量。素材庫根據學生日常聽力的內容,分為學習、生活、工作等三大主題,每個大主題下又劃分為8到10個小話題,每個小話題里包含10個左右的對話和短文練習(時長為8到10分鐘的聽力素材),每個小話題里還包括與本話題相關的常用詞匯和表達,約20到30個不等,供學生課下背誦所用。這些聽力材料主要來源于2001年以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聽力考試部分。這樣取材,不僅讓學生從接觸大學英語聽力的最開始,就熟悉大學英語聽力的主要話題,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簡單的、可日常接觸到的話題開始,培養學生的聽力感覺,提升其對于英語聽力的興趣。
具體來說,筆者實施的行動是:在為期一個學期的時間里,每次聽力課上隨堂進行一次小話題的聽力練習,對部分練習進行講解,并向學生進行聽力策略的熏陶。學生由于受到水平、能力等等原因的限制,不能完全聽懂聽力素材,于是筆者要求學生在課下“復習”這些素材,即反復多次對聽力素材進行精聽。考慮到部分學生由于英語基礎相對較差,筆者還提供了聽力材料的文本內容,學生可以借此確定自己所聽到的是不是正確的,并加強對聽力材料的理解。此外,每次聽力課結束前,筆者還會提前向學生布置下次聽力練習主題的相關詞匯,讓學生有一周的時間記背詞匯,借以為下周的聽力練習做準備。
(二)觀察與發現
行動之初,學生由于剛接觸這種聽力練習產生的不適應、缺乏聽力方法導致的挫敗等原因,在初期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但通過一個學期的聽力訓練和專題講解,學生對聽力的熱情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逐漸學會了預測聽力主題、預判干擾選項,并掌握了一些聽力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礎上,學生“聽懂”聽力素材的幾率得到提升,也知道了聽力學習中努力的方向。通過對專題內相關詞匯的記背和對聽力文本的理解,一些學生表示自己慢慢習慣了聽力中的對話、思維方式,同時也為寫作積累了素材,學生的語言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學期結束的最后一周,筆者設計了調查問卷,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問卷包含兩個問題:1.你覺得本學期的英語學習是否有進步?哪些方面進步了?2.對老師的教學你有什么好的建議?有近一半的學生提到在英語聽力上的進步,如有同學寫道:“這種方法的確能提高聽力水平,我覺得把握說話人的主要意思變得容易了”,還有學生寫道:“以前覺得聽力什么也聽不懂,現在發現有的聽力也不是那么難,不過有時候需要我聽四、五遍才可以”。
(三)反思
通過此次行動研究實踐,筆者注意到學生對英語聽力學習的興趣有所提高,對所教班級學生的期末測試和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聽力部分得分的成績對比也驗證了此次研究的效果。
對教師本人而言,此次行動研究讓筆者找到了一些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的有效措施,掌握了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的規律。同時也讓筆者了解和熟悉行動研究的方法,為今后開展教學研究提供了樣本和范例。同時,整個過程也讓筆者逐漸了解到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困難,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誠然,由于筆者自身研究能力的局限和時間的不足,本次行動研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決。首先,學生的反饋信息收集不夠及時,未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訴求。其次,缺乏與其他教師之間的合作,忽視了集體智慧的發揮。最后,由于教學任務過重,筆者記錄和總結的資料還不夠全面。
四、總結
在教學行動研究中,教師需要邊研究邊行動以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聽力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聽力水平是每一位英語教師面臨的艱巨任務。此次針對大學生聽力教學的行動研究,為筆者更具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和啟示。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運用行動研究方法,有助于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進而有效地提高英語聽力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師的自我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吳宗杰.行動研究:外語師資教育新途徑[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2).
[2]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周燕,曹榮平.在教學和互動中成長:外語教師發展條件和過程研究[J]. 外語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