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產權法院作為新時期司法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實踐,是符合社會歷史潮流的。然而,試點中的知識產權法院未來仍會遇到許多挑戰與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并逐步完善相關立法,使得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達到內在的統一、和諧。
關鍵詞:知識產權法院;必要性;完善
1 建立知識產權法院的必要性
1.1 提高知識產權案件審判的專業性
知識產權案件除了要求法官具有一定的法學知識外,還對法官提出了掌握一定科學技術的要求。由于新時期下的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權,往往和高科技緊密聯系在一起,如果法官不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將很難判斷知識產權案件事實、歸納爭議點、認定證據材料。
1.2 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統一裁判標準
建立知識產權法院,由有一定科學素養的專門的法官負責知識產權糾紛,或者在業務培訓中對知識產權法院的法官輔之以科學知識的培訓,也能增強案件判決的正確性和科學性。法官可以在同一類的審判實踐中不斷總結審判經驗、深入了解研究最新的科學知識,提高法官的專業化水平和統一同類案件的裁判標準。
2 對《決定》的簡要分析與解讀
2.1 知識產權法院的權屬關系
根據《關于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知識產權法院在級別上應屬于中級人民法院,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建制,而不是高級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的派出法院或附屬部門。知識產權法院雖然是獨立的建制,但也不意味著不受任何約束,在《決定》中,對知識產權法院設立了三個層次的監督,首先,知識產權法院需對所在地的市人大常委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其次,知識產權法院和其他任何法院一樣需要接受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除此之外,知識產權法院的審判工作還要受到最高法院和其所在地的高級法院的監督。
2.2 知識產權法院的管轄范圍
《決定》并不是完全按照《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設想來對知識產權法院的建設進行規范的。其一,根據《決定》第2條的規定,知識產權法院只負責審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二審合一模式),并不承擔刑事案件的審理。而在之前的《綱要》第45條中,其構想則是希望“研究設置統一受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專門知識產權法庭?!雹伲ㄈ龑徍弦荒J剑┮虼耍瑢τ谏婕爸R產權的刑事案件,仍然應由原本的有管轄權的法院的刑事審判庭受理,知識產權法院對此沒有管轄權。其二,在《綱要》中對于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等技術性較強的案件,旨在尋求“研究適當集中專利等技術性較強案件的審理管轄權問題,探索建立知識產權上訴法院?!雹诙稕Q定》對于此類案件,并沒有設立上訴法院,只是規定由知識產權法院一審,據此上訴審則由知識產權法院所在地的高級法院審理。至于知識產權授權確權的行政案件,根據《決定》則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一審、北京市高院二審。
概而言之,知識產權法院的一審管轄權為,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而不服國務院行政部門裁定或者決定而提起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授權確權行政案件,則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專屬管轄。對于上述一審判決、裁定的上訴,由知識產權法院所在地的高級法院管轄。知識產權法院的二審管轄權為知識產權法院所在市的基層人民法院第一審著作權、商標等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判決、裁定的上訴案件。這里再次體現了《決定》的二審合一模式。
3 對未來完善知識產權法院的一些想法
3.1 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制度的作用
如前所述,知識產權案件特別是專利權糾紛,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即便是對審判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對某些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專利案件,認定案件事實和辨別證據也較為困難。鑒于我國司法體制上已有科學、合理的人民陪審制度,因此,可以考慮在知識產權法院合議庭也適用人民陪審制度,當案件涉及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專業領域時,由該領域的權威專家擔任該案的人民陪審權,在認定案件事實和識別證據材料時提出專業性意見,輔助法官審理此類案件。這一方面既能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制度的作用,又能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做出科學的判決,依法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利益。
3.2 修改立法中有關管轄權的規定
根據《決定》的規定,“有關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由知識產權法院管轄;不服國務院行政部門裁定或者決定而提起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管轄;知識產權法院所在市的基層人民法院第一審著作權、商標等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判決、裁定的上訴案件,由知識產權法院審理?!雹圻@里有關管轄權的規定與現有的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存在沖突與矛盾,原來由部分基層法院管轄的商標、著作權案件和由中級法院、高級法院管轄的專利、商標、著作權案件,現在根據《決定》,則直接由知識產權法院管轄,甚至還可以跨區域管轄。這就要求,知識產權法院在進行試點、不斷在這三年內的實踐中發現問題的同時,在《決定》施行滿三年后,由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本決定的實施情況的時候,提出逐步修訂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中有關知識產權案件管轄權的規定,以期和實踐及《決定》達成統一。
參考文獻
[1]引自2008年國務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
[2]引自2014年《關于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
作者簡介
曾凌(1992-),福建長汀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國際法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