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1999年6月,張利萍博士從中山大學畢業,獲得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博士學位,同年她選擇進入洗滌行業從事研發工作,是中山大學當年畢業的56名博士生中唯一一個進入民營企業的博士生?!拔业膲粝胧菍W有所用,我希望能將我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工業中,用創新性的產品改善消費者生活。” 張博士用行動實現了她的最初夢想。
兢兢業業 打造行業翹楚
2004年2月6日,這位女博士加入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立白集團),成為公司科研中心團隊帶頭人。當時立白集團的年銷售額剛剛過20億元,集團的研發中心正處于起步階段,為了不辜負立白集團領導的委以重任,張利萍帶領團隊刻苦攻關。如今,公司科研中心的科研人員從最初的15人已發展到320人,其科研水平也成為業內翹楚。
進入立白集團后,在各相關單位的支持下,張利萍成功組建了廣州市番禺區科技型企業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州市立白日用化學品重點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日用化學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2008年6月19日,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幫助下,立白集團設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張利萍作為其中一員負責多個項目研發。
作為多個項目的第一負責人,張利萍帶領公司團隊每年至少完成50個項目的研究,主持開發的新產品當年銷售額達到40億元。其中,在液體洗滌劑和油脂應用、生物酶制劑的應用和天然提取物的研究與應用方面,處于行業領先位置。她還開發了國內第一家節水型和節能型洗滌劑并成功推上市場,該洗滌劑成為全球第一個上市的加酶洗衣皂。
從2004年到至今,張利萍共成功申請并主持開展了9個廣東省或者廣州市科技攻關項目,總金額達2000多萬。例如,成功申請并主持開展了廣州市科技攻關項目“次氯酸鈉消毒體系高效穩定劑”的開發、荔灣區和番禺區科技攻關項目“過氧化物低溫活化洗衣粉”的開發應用、荔灣區科技攻關項目“家居衛生殺蟲產品”的研究及產業化等。2013年張利萍帶領研發團隊完成的廣州市科技攻關項目“高塔成型洗衣粉濃縮增效技術的開發與產業化”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三等獎;2014年她負責的廣州市科技攻關項目“酶制劑在洗滌劑中的研究與應用”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另外,張利萍還特別注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研發,由她組織研發的公司產品獲得多項國家專利。目前共成功申請了27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已有10項發明專利獲批授權。她還發表了20多篇科技論文和參與起草了《衣料用液體洗滌劑行業標準》。
多年來,張利萍積極參加“講理想、比貢獻”活動,也讓她獲得了諸多榮譽。在2013—2014年度全國“講理想、比貢獻”表彰活動中,她被授予創新標兵榮譽稱號。這對她及研發團隊是一種鼓勵,對立白集團的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也影響深遠。
突破傳統 創新贏得市場
洗衣液作為一種新興的洗滌用品,本土企業和跨國公司在進行了激烈的市場角逐后,都擁有了各自的客戶群體,消費者也有了自己的判斷標準。無論是本土企業,還是外企,若要立于不敗之地,需要更多的探索。創新讓很多本土企業快速成長,同時也改變了消費者對外企品牌的依賴?!罢嬲闹苿俜▽毷勤A得消費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贏得市場,而這必須依賴科技創新?!睆埨济鞔_道。
近幾年來,我國的人才基礎、學科設置、行業中各企業對于研發的投入等信息明確表示了我國的日化行業即將進入到用創新推動行業發展的新階段。在此背景下,張利萍帶領研發團隊以系統研究和創新的方式為消費者持續改善著生活,同時也推動了行業的進步。
當個別企業熱衷于配方模仿和微創新之時,張利萍堅持:創新需要一個完整的支撐體系,包括消費者研究和調查、基于消費者實際使用的創新評價系統、實現消費者需求的核心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究系統。對企業來說,所有的創新都是圍繞消費者開展的,消費者的需求是創新的出發點和評價創新的標準。
“因此,作為一個研發人員,時刻要問自己,我做的事情是否可以增加消費者的便利?如果只是技術上的創新,不能被消費者感知,這個創新的價值是比較有限的?!边@是張利萍給團隊培訓時就經常提醒大家關注的消費者價值。
在張利萍看來,基于對消費者了解的技術研究,運用現代的科研方法才能真正實現創新。但中國人把配方看得很神秘,從云南白藥的止血配方、同仁堂的配方到可口可樂的配方,可以看出配方一般都是獨家或個人壟斷的。自加入日化行業從事研發工作后,張利萍發現一個現象:日化行業的中國本土企業依然存在這樣一種思潮,而這恰恰是嚴重妨礙創新的桎梏。
如何打破這種傳統觀念,建立分工合作和相互檢驗的工作方式呢?張利萍認為必須要建立真正的創新團隊。她表示,應該運用在高校里研究課題的方法、作用機理和證據來開拓創新的思路和保障創新的結果。因此,她在成為立白集團的研發帶頭人后,就注重創新體系和人才梯隊的建設。
然而,突破傳統思維并非易事,因為國內同行都是采取用有經驗的工程師,其做配方的方式都是根據各自師傅的傳授,當張利萍摒棄這種方式,轉而采用系統的現代科研方式進行創新時,并不被同行們看好。尤其在2004年,她開始建立衛生殺蟲劑的研發團隊進行研發“家居衛生殺蟲產品” 時,她帶領團隊頂著巨大壓力進行研發,那是最苦的日子。功夫不負有心人, 2012年,經過鑒定,整個行業同行及農藥檢定所的專家都認為立白集團研發的衛生殺蟲劑在行業中最強,該衛生殺蟲劑品類的銷售份額排名也從2004年的靠近第10名,一躍升到2014年的第2名,同時公司還是獲得專利授權數量最多的一家。
注重精品 塑造梯隊人才
為了系統地給研發團隊培訓工作方式,從2007年開始,張利萍堅持每兩周給研發團隊進行消費者研究和創新方面的培訓。截至目前,創新研發中心應屆大學生的保留率是整個集團公司中最高的,其中2007年入職的應屆大學生已經成為創新研發中心的骨干力量和品類帶頭人。
企業是真正能夠開展創新和研究的平臺,因為企業面向消費者,需要通過創新來改善消費者的生活質量,需要提供可感知的效果,而不僅僅是理論的推測。“以前中國的研發工程師僅僅是在實驗室的有限次試驗的摸索,我們稱之為試錯法。沒有理論支持,沒有作用機理探求,就不可能預測技術突破的方向,靠的是以往的經驗和運氣,在工作效率上來說要低得多。面對現在的消費者和市場競爭,這樣的工作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公司和行業發展的要求,需要建立起現代化的研發體系,尊重經驗,但不依賴經驗,用更多的機理研究和預測,提高創新速度。”張利萍坦言道。
作為日化行業的一名研發人員,同時身為立白集團梯隊人才的創新代表,如何能在這樣一個創新浪潮如此高漲的年代抓住機遇貢獻科研力量,張利萍愿意用滿腔激情為之默默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