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東
助推企業創新
2014年12月,在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總結表彰大會上,廣東省科技工作者服務中心科技創業服務部部長、廣東省企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李國亮被授予“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優秀組織者”的光榮稱號。
近年來,李國亮通過組織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企業創新、推動建設“廣東省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積極開展創新方法培訓和知識產權巡講等活動形式,不斷探索科技團體服務企業發展的新路子,幫助企業增強了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同時,李國亮非常重視促進廣東“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和“會企協作”創新活動的開展,并在服務企業創新和服務科技工作者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自2008年起,李國亮就參與了廣東省科協“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的創建工作,并參與制定了《廣東省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管理辦法》,規范了工作站的管理、評估、建設和服務工作。另外,他還參與了80多家企業建站的調研考察工作。已經在廣州、深圳、等15個地級以上市的高新企業、產業集群區建立了118家“廣東省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據統計,全體建站單位2013年累計實現產值超過9000億元,建站以來共計引進了137名院士和980多名專家。院士專家工作站共幫助企業解決尖端技術難題1200多項,申請發明專利1970多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開展創新方法應用推廣工作、幫助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上,李國亮根據“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方針,大力推動創新方法在廣東企業中的應用與推廣,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李國亮的努力下,廣東省科技工作者服務中心先后在廣州、佛山和珠海等地,舉辦過96期創新方法培訓班,培養企業科技人員10800多名。其中,創新工程師350多名。
在培養企業創新人才,增強企業科研實力上,李國亮把工作的重點放到了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等方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此外,在李國亮的努力下,廣東省科技工作者服務中心與珠海市科協聯合實施了“珠海市企業技術創新方法培訓工程”,并在全國率先采取創新小組的形式推廣應用創新方法,幫助企業成立了980多個創新小組,培養珠海企業創新人才3000多名,產生新專利、新產品和新成果3000多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在推動科技型企業建立科協組織上,李國亮重視幫助企業建立“科技工作者之家”。李國亮主持編印了《廣東企業科協工作手冊》。手冊內容豐富、翔實,有著較強的指導意義,是一本難得的企業科協工作的百科全書。
李國亮參與組織召開過“廣東省企業科協組織建設工作會”,部署并推進了廣東省企業科協組織建設和“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等工作的開展,為加快廣東省企業科協在數量和質量上取得突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廣東已建立的企業科協達1360家。
在李國亮的努力下,廣東省企業科協緊緊圍繞企業的中心工作,為企業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學術交流、繼續教育、職稱評審和健康體檢等多方面的服務。同時,在廣泛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創新方法培訓和“會企協作”行動,積極承擔企業新產品開發、科技攻關等任務方面,李國亮的付出也是有目共睹的。
搭建共贏平臺
近年來,李國亮曾被廣東省政府評為“廣東省節能先進個人”,被廣東省科協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并獲得過廣東省政府頒發的“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三等獎”。李國亮的家庭還被廣州市婦女聯合會、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授予 “廣州市文明家庭”和“廣州市書香家庭”榮譽稱號,他的事跡曾被中國科協作為典型案例,錄入《理想在事業中閃光》一書。
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轉型升級,為促進廣東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李國亮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了搭建企業“交流學習、合作共贏”平臺上。
推動建立“廣東企業技術創新聯盟”,搭建企業“交流學習、合作共贏”的平臺,始終都是李國亮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李國亮的推動下,廣州立白集團、廣東電網公司等建站企業,聯合成立了“廣東企業技術創新聯盟”。目前該聯盟的會員單位達100多家,李國亮一直擔任秘書長。近年來,“廣東企業技術創新聯盟”充分發揮了創新平臺的優勢,并先后舉辦了3屆聯盟理事大會和3次企業技術創新論壇,同時,還組織了企業標桿研修活動、企業QC骨干培訓班和廣東浙江廚衛產業創新研討會等活動,為科技人員學習、交流創造了機會和條件,為“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建站企業搭建了交流、學習、合作的平臺。通過“廣東企業技術創新聯盟”舉辦的技術講座、創新論壇、考察學習等活動,建站企業交流合作,共同發展,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為廣東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營造全新局面
李國亮為了推動廣大企業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工作中研究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企業創新發展模式和體系,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參考。
為了推動和深化企業與學會之間的技術協作,加強對企業科技工作者技術創新活動的引導,促進“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健康發展,多年來,他不辭勞苦,行程數萬公里,拜訪過50多家省級學會,并深入考察過16個地級市共280多家企業。他收集了一批既有典型案例,又有真實數據的資料。這批資料來之不易,它既囊括了廣東省開展“廠會協作”工作和“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基本情況,也為下一步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起到了極好的借鑒和促進作用,并為出臺廣東省“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實施意見提供了翔實的依據。
工作中,李國亮懂得抓好典型培育,并能夠形成特色示范。近年來他參與指導的示范企業多達200余家。針對廣東民營企業多的實際,李國亮幫助指導廣東立白集團、美的集團、志高空調、廣汽集團、廣東電網公司、廣州白云山合計黃埔中藥公司等等90余家大型民營企業,建立了企業科協和“講理想、比貢獻”活領導小組,此舉有力地推動了廣東“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蓬勃開展。
正是由于李國亮的楷模典范作用廣東省的“講理想、比貢獻”活動,才形成了以“‘講理想、比貢獻活動、院士專家工作站、學會服務站、企業科協、創新聯盟”五位一體的新模式。廣東省的企業科技工作者們,也通過參與活動,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發展目標和企業創新發展需求,將活動進一步深化,并取得了顯著效果。據統計,2013—2014年,廣東共有1556家企業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參與活動的科技工作者達138500人次,完成技術創新項目2953項,提出合理化建議23807條,應用合理化建議16195條,為企業新增經濟效益達26億元。
后記
采訪李國亮是件很愉快的事情,他才華橫溢,幽默風趣,親和力強。他9歲就通讀《東周列國志》,12歲前就讀完了四大名著和金庸所有小說,他至今仍保持每周讀1~2本書的習慣,他喜歡“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這句話。由于他的博學和真誠,讓他在服務企業創新的同時,與很多企業高管成為了好朋友,而這種友誼也更好地推動了科協服務企業創新工作的開展。他對朋友有著執著而坦誠的情感,他喜歡在漫長的時光里鎮定堅持自己的理想,他淡泊名利,樂于助人,他喜歡家庭的溫馨,他說他最喜歡的榮譽就是“廣州市文明家庭”的稱號。 也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在“講理想、比貢獻”活動戰線上繼續努力耕耘,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拓展活動覆蓋面,探索活動新方法新途徑,形成“標桿引領,全面發展”的新局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一種新時代的奉獻精神與創新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