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能 李薇
摘 要:湖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生產安全以及相關行業的經營發展對湖南省的經濟影響深遠[1]。農產品期貨是農產品交易雙方在現在就制定未來某一時候農產品的交易價格,并按照合約在未來進行交割的交易方式。農產品期貨發達與否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是否發達的重要標志。本文對湖南省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研究旨在推動農產品期貨的健康發展,為湖南經濟發展和農業生產安全起到指導作用。
關鍵詞:農產品期貨;現狀;對策
一、湖南省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現狀
湖南省作為農產品大省,開展了“期貨市場服務三農、促進農業產業發展”論壇,以農產品期貨市場建設為契機,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兩條腿走路,推動湖南省農業現代化進程。湖南期貨業深化服務產業發展的認識,普及期貨知識,支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通過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積極推行“公司+農戶、期貨+訂單”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從而逐步解決“小生產、大市場”的內在矛盾,推動全省現代農業發展[2]。
湖南成立湘商商品交易中心——湘商所,為商會會員提供大宗商品流通服務,主要經營3個類別的產品,即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2014年整個平臺交易額約為200多億,而農產品期貨交易額約為1000多萬。2014年,湖南就有安化黑茶、山茶油、白酒等多種產品在國內各大交易平臺掛牌上市,對接上了活躍的資本市場。如2014年5月在渤海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安化黑茶,預訂量已經達到436噸。2015年,大有期貨和南方大宗的戰略合作實現了湖南首個省內期貨經營機構和現貨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為廣大飼料養殖企業及其他涉農企業提供最佳的企業風險管理。湖南農產品在國內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掛牌,面向全國各地的交易商,農產品期貨市場步入發展的快車道,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二、湖南省農產品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
1.農產品現貨市場體制不健全
期貨市場是以現貨市場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湖南省的農產品期貨市場是靠政府的推動發展建立起來,農產品市場化改革和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效率都存在一定問題,例如,政府大量收購過剩農產品的保護價格有利于農產品保量卻不利于提升品質,現今農產品市場上供大于求,而優質農產品卻大幅度依賴進口,這嚴重影響和制約了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
2.經營者風險意識薄弱,投機過度
在湖南省的農產品期貨市場上,農產品來自于農業生產者,生產經營規模小承擔、風險能力差,加上文化水平有限、觀念待更新等因素,造成了交易量太小不太可能做套期保值交易,也不具備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技術和理念。投資者的資金也大多來源于抱著投機的交易目的而來的中小散戶,導致目前省內農產品期貨市場資金規模有限且市場穩定性差,影響了湖南省農產品期貨市場降風險保值功能的發揮。
3.農業合作組織及中介機構發展滯后
解決“小生產、大市場”的內在矛盾就是發展農業合作組織。現實生產過程中,由于單個農戶的信息收集能力差,市場談判能力弱,容易出現機會主義和搭便車行為,而省內的農業合作組織規模小,互補性也不強,關于農產品期貨市場也缺乏必要的宣傳手段,無法有效地將包括期貨信息在內的各種農業信息高效迅速地傳遞給千家萬戶,阻礙了期貨市場交易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4.農民從期貨市場獲利難,積極性低
目前省內實際情況來看,在農產品期貨市場上參與交易的大部分為農產品購銷商、農產品加工公司以及各種投機者或機構,農民參與期貨交易的人數微乎其微。現有的交易者從期貨市場中獲得利益,轉移到農民身上的利益卻非常微小。農民難以分享到期貨市場發展的好處,從而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大打折扣。
三、湖南省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對策
1.支持農產品現貨市場體系建設
期貨市場是現貨市場的衍生市場,為現貨市場的生產流通資源配置和分散風險服務[3]。因此,期貨市場只有與現貨市場協調發展良性互動才能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政府應大力投資農業現代科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一整套良好的與現貨市場相配套的商業信用體系、物流運輸體系和質量標準體系,并逐步加快農產品和農業活動的市場化進程,充分發揮市場自主調節的作用,為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創造良性環境。
2.加強監管,保證市場平穩運行
加強市場監管,牢固確立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的監管觀念,堅決打擊市場操縱者堅決依法打擊違規行為。由于省內農產品交易品種少、市場規模小、相對充裕的資金容易階段性集中在某些活躍或可能被操縱的品種上,不排除有少數機構或個人企圖利用這些情況違規操作牟取不正當利益,因此,對市場操縱行為和違規行為必須嚴厲打擊。
3.加強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的風險規避意識
組織農民進行教育培訓,增強農民的風險轉移意識,引導農民學會用市場指導生產,讓農民認識到期貨市場對風險規避的長遠作用,使農民提高參與現代農業經濟的積極性。
4.支持農合機構建設,完善中介服務
農村合作組織能夠增強農民的市場談判能力,也能提高農民參與農產品期貨市場能力,降低市場交易費用。使更多的農民通過合作的形式間接參與期貨市場,并利用現代農村金融市場與農產品期貨市場有效對接,既能實現利用資本市場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又能防范期貨市場風險。
5.大力發展公司+農戶、期貨+訂單農業
積極引導農產品流通和農產品公司與農民簽訂產銷訂單合同,按合同價格收購農產品,鎖定農民價格風險。同時農產品公司有能力進行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交易,去規避自身的價格風險,從而可以使產銷訂單合同順利履行,最終農民、公司均受益,提高農民與企業雙方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彭宇文. 對湖南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思考[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4):55-58.
[2]黃大金, 周清明,等. 湖南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7, 28(3):275-279.
[3]劉清民, 王丹, 等.論農產品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的互動效應[J]. 商業時代, 2005, (17):79-79.
作者簡介:
周能,男,(1995.02—)湖南農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
通訊作者:李薇,女
(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