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偉
云南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已進入攻堅階段,國有企業的股權制改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問題。因此,明確對云南省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準確定位,并能夠正確認識到云南省國有企業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對發展在存在的問題進而進行必要的客觀分析,提出符合云南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客觀現實的對策,將對云南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順利進行起到至關重要
的現實作用,對云南省的經濟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始于1978年的改革開放為中國現代化進程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在社會經濟領域, 以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個農民自發的“包產到戶”為開端, 開始了經濟領域漫長而又痛苦的改革進程。反思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 國有企業改革是經濟領域改革中的重要陣地, 也是最難改革而且影響最深遠的領域。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在現階段來說十分關鍵,云南省作為邊疆、少數民族省份,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對推動整個云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就更為重要。
云南省國有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改制過程中資產評估不規范,國有資產流失嚴重。一是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中介機構為產權交易提供虛假評估報告。少數企業領導串通中介機構在資產評估過程中,弄虛作假,違規評估,少評甚至不評應列入改制企業評估范圍的資產,造成企業凈資產不實,甚至造成企業凈資產為負值。二是改制的企業只注重對房產、設備等固定資產的評估,而對企業的商標、專利、商號、名稱等無形資產沒有進行評估或評估不足。
改制過程中產權交易缺乏公開透明度。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企業的產權交易往往不進行公開招標和拍賣,很多都是政府和主管部門采用行政手段,與改制企業的經營者采取協商、協議轉讓。有很多改制企業的國有資產出售是未經批準進行的,出售程序嚴重違法,最終導致了暗箱操作,沒有最大限度地保護好國有資產。
改制過程中逃債、漏債現象依然嚴重。在企業改制過程中,改制工作與國有資產產權登記、房地產、工商、稅務等政府主管、職能部門脫節,致使這些主管、職能部門不能參與企業的改制工作。特別是對原企業的擔保債務尚未得到全部落實的情況下強行注銷登記,新企業雖然接收了資產,但又不承擔責任,使債權長期得不到落實,債權實際被懸空,侵害了債權人的利益。
法人治理結構尚未完全建立。董事會不清楚該干什么;監事會形同虛設,監督權落空;董事長和總經理分設后責任不明確;董事會運行機制不健全,只對董事長負責,而不是共同對股東大會負責;董事會成員和經理班子高度重疊,決策和執行責權不分;董事會成員全部由內部人員構成,不利于科學決策。
創新能力還不夠。我省的企業的創新能力不足、不夠,主要體現在大量關鍵和核心技術要嚴重依賴進口,技術人力不足。在省政府層面,企業的自主創新地位還有待進一步的確立。創新的社會環境還有待進一步改善,創新要素還有待向企業集聚,創新投入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大。
云南省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對策
進一步加強引導和監督,使企業改制過程更加規范。完善社會中介市場,加強行業監督。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管理和約束,已經成為規范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要加快理順評估機構的管理體制,加強對評估機構和人員的監管,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要通過立法和執法,建立健全評估機構及人員資格認證的準入制度和退出機制,加以引導和規范;有關部門要做好對中介行業的監督檢查工作,通過對中介機構執業能力、道德水準的審核、選聘,做大做強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介機構,以此帶動整個中介行業的進一步規范,防止國有資產在中介機構層面縮水。
在嚴格執行國有產權轉讓“進場交易”。嚴格執行《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中的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制度。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實行進場交易,能夠從源頭上防止腐敗問題的發生。進場交易將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由傳統的“行政決策定價”轉化為“市場規范定價”,使產權轉讓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并將這一原則貫穿于從進場開始到交易完成等一系列操作過程。這樣既可以促進企業國有產權的有序流轉,有效化解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又能依法保護交易雙方合法權益。
職能主管部門加強對改制的監督和服務。國有資產產權登記、房地產、工商、稅務等政府主管、職能部門,要積極參與企業改制工作,對企業債務等進行跟蹤服務,監督企業改制后按照相關規定履行義務的行為。
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完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從嚴格意義上講,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僅包含了狹義的有關公司董事會的功能、結構、董事長或經理權利及監督方面制度安排,同時也概括了公司的各項收益分配激勵制度、經理聘選與人事管理制度、財務制度、公司管理結構、企業戰略發展決策管理系統、企業文化和一切與企業高層管理有關的其它制度。顯然,不同企業的法人治理機制不僅因產權安排的不同而異,而且因企業內部各種管理制度的不同而異。
推進改制企業現代管理制度不斷強化。面對全球化環境下的企業競爭,企業做強做大必須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進:第一是轉變思想觀念,增強主體意識,從全球化發展戰略高度審視推進管理變革;第二是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加強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培訓,最大限度的發揮人力資本的作用;第三是制定清晰的企業經營發展戰略和實施策略,以此指引企業快速、穩健的發展;第四是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從制度上確保企業的快速發展;第五是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市場營銷體系,專注行業,突出重點;第六是確保生產經營計劃的準確性,最大限度地對企業資源實行優化配置。
加強創新的途徑
積極推進云南省國有企業管理思想的創新。我國現階段仍有不少企業家長期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還不熟悉甚至還不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大力在國有企業內部倡導管理觀念的轉變,通過培訓教育或引入新的管理人才,來開闊國有企業管理者的視野和思路,要廣泛吸收新的管理信息,提高管理者的管理專業知識和能力,使管理創新有一個良好的思想認識基礎。
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的管理組織創新。國有企業要根據市場需求的特點和生產的要求合理設計管理組織,改變傳統的單一行政式職能型組織結構,按照精簡高效、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來構架新的內部組織結構,使管理組織結構由原來的高聳型結構向扁平型結構再造,這樣便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管理技術的創新。隨著國有企業的發展,市場規模的擴大,一方面企業內部管理日益復雜化,同時另一方面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和競爭形勢的變化又要求管理者提高反應速度。要解決這兩者間的沖突和矛盾,只有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尤其是動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改進企業經營者的選拔方式,發揮其創新主導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講,國有企業主要經營者可以說是企業的靈魂和核心。主要經營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能力直接關系到整個企業的管理風格的形成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具有創新精神的國企經營者,對于管理創新的推進,是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的。所以作為企業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這是人本管理必須研究和創新的主要內容。
隨著我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云南省的國有企業面臨這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雖然當前云南省國有企業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運轉相對較為平穩,但由于設備陳舊,工藝落后,基礎薄弱,包袱沉重等因素的影響,潛藏著融資能力有限,市場競爭力弱,創新能力差,發展后勁不足等諸多深層次的矛盾問題。云南省的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還任重道遠。在現階段,只有采取了符合云南省省情情的國有企業改革模式,符合了云南省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更有效穩步地推進云南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有序進行,為云南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作者單位:云南迪慶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