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對蛇有很好印象的人可能比較少。自古以來,對蛇的描述也多含貶義,如蛇蝎心腸、虎頭蛇尾等,形容人貪得無厭的一句成語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可見蛇在人們的心里有抹不去的陰影。讀者可能會奇怪,既然人們對蛇的印象如此不佳,那為何本期雜志還要專門采訪關于養蛇的內容呢?其實,在人們對蛇的了解中有很多誤解,許多地方也冤枉了蛇類。據了解,蛇全身是寶,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如今,不少人士不僅早已改變了對蛇的片面認識,而且已經把蛇“請進”了蛇博園當寶貝,在養蛇的創業中將腰包鼓了起來。
養蛇不像養豬,養豬雖然投資巨大,但養豬場隨處可見;養蛇雖然投資門檻不高,但養蛇場卻不易發現。個中緣由究竟是什么呢?2015年4月2日,記者帶著一串疑問踏上了采訪養蛇行家的行程。現將采訪內容整理如下,歡迎關注。
記者:據我了解,最近幾年養蛇好像比較熱門,我們編輯部也經常有讀者來咨詢這方面的問題。您認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養蛇的因素是什么?
胡志明:蛇是變溫動物,體溫隨著四季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體內的代謝活動也與體溫變化息息相關。體溫高時,新陳代謝率高,活動頻繁;體溫低時,新陳代謝率低,活動減弱。在自然環境下,每年夏初到冬初是蛇的主要活動時期,夏季的7、8、9三個月是蛇最活躍的時期。通常,蛇類活動較適宜的溫度在10~35℃之間,其活動的最適宜溫度為20~30℃。當氣溫高于40℃時,蛇便會尋找樹蔭、草叢等陰涼處躲避高溫;當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蛇便停止活動;當氣溫降到6℃以下時,蛇便進入冬眠狀態。一般來講,雌蛇最先進入冬眠,然后是雄蛇和幼蛇。冬眠時,蛇的新陳代謝降到最低狀態,此時蛇不僅不再生長,而且由于在冬眠時不進食又消耗著自身儲存的養分,所以冬眠期間蛇的死亡率較高,會達到35%~60%。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在自然界蛇的數量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蛇肉非常滋補,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氨基酸而且膽固醇含量又很低,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潔膚等功效;蛇毒在臨床醫學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它可以治風濕性關節炎等許多病癥。因此,肉用蛇市場和藥用蛇市場均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既然蛇的市場這么看好,養蛇成為熱門項目也就很自然了。
記者:人工養蛇,主要有哪些品種?蛇產品又是通過哪些渠道消化的?
胡志明:在自然界,蛇的種類很多,一般將其分為無毒蛇和有毒蛇。像菜花蛇(又叫大王蛇)、水律蛇、莽蛇等,都屬于無毒蛇。有毒蛇又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喜歡在白天活動的,稱為晝行性蛇類,如眼鏡蛇、眼鏡王蛇等;第二類是怕強光,喜歡在白天隱伏、夜間活動的,稱為夜行性蛇類,如金環蛇、銀環蛇、烙鐵頭等;第三類是喜歡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活動的(多在晚上及陰雨白天活動,耐寒性強),稱為晨昏性蛇類,如五步蛇、蝮蛇等。到目前為止,適合人工養殖的蛇類品種(人工養殖環境下能自主采食)并不多,主要有大王蛇、水律蛇、眼鏡蛇、五步蛇、銀環蛇等少數幾種。從消費市場來說,肉用蛇除了算是一個相對高檔的菜品、價格比較高以外,還有一個消費習慣問題,所以肉用蛇主要集中在沿海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消費,如廣東、浙江等省。藥用蛇,目前一般銷往國內規模較大的中藥材市場,如安徽省亳州市中藥材交易市場,還有就是銷往制藥廠。
記者:您養蛇有多長時間了?您認為要將蛇養好關鍵要把握哪些環節?
胡志明:我是1999年開始學習養蛇的,到現在已經養了16年了。蛇是冷血動物,自身體溫會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且對生存環境的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非常敏感。在野外環境下,蛇會選擇適合自己生存的地方作窩,當野外環境的溫度一有變化它就會躲回洞里;但在人工養殖環境下,如果沒有人工營造的環境,它就無處可躲。所以過去人工養殖的蛇很容易生病,經常發生不進食和不斷死亡的現象,很多養蛇的養到最后全軍覆沒。
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發生呢?就是因為蛇對生存環境的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很敏感,生長環境的溫度波動超過5℃就會影響其進食,所以要想把蛇養好就必須有一套完整有效的養殖方法,讓它不停地自主采食,快速生長。我經過長期摸索鉆研,已設計出一整套低成本、環保、電子控溫、恒溫恒濕系統,小蛇從蛋殼里孵化出來后就能自主采食,不需人工填喂,并且小蛇出來只要養7個月時間就可以長到1公斤多。我的蛇博園養蛇成本低,蛇成長快,養1000條蛇只需一人每天工作4小時左右,大大地解放了勞動力。從我這兒學會養蛇的,很多都是一邊種田一邊養蛇,或者一邊上班一邊養蛇。
記者:每個創業者都有自己獨特的創業心得,請談談您的創業經歷。
胡志明:談到創業經歷,我的心情就難以平靜。在創業之前,我是鄉政府的一個臨時工,那時每個月的工資是300多元。但我不是那種安份的人,總想做屬于自己的事業。我思前想后,最后決定學養蛇比較好,因為我覺得蛇的銷路好,既可以吃也可以做藥材,那時是1998年。想法簡單,但做起來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我不懂技術,那時我們農村也不知道電腦是何物,更沒有網絡。怎么辦呢?我就到處打聽哪里有養蛇的,為了找到養蛇的學習資料,我將幾年的《農村百事通》都找回來了。
后來,我帶著1000元錢到廣西梧州拜師學藝。學完回來后,我信心滿滿,覺得這下發大財的夢想就在眼前了。可天下哪有這么簡單的事,第一年買回來的蛇苗沒有超過3個月就全軍覆沒了。看著家里借債買回來的蛇苗天天死亡,真是欲哭無淚。在給眼鏡蛇打針的過程中我還被蛇咬了3次,身體的傷痛、蛇苗的死亡把一個雄心壯志的創業青年挫敗到了極點。后來,我結識到了廣西師范大學生物系的李漢華教授,有了專業老師的指導,第二年我的養殖事業有了些起色。再后來,又在蛇場建設上摔了許多跟斗,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在磕磕絆絆中艱苦創業的滋味實在不好受,但不管多難,我始終沒有放棄。2005年是一個轉折點,經過苦心鉆研,我在別人養蛇的基礎上對技術和設施進行了很多改進,包括蛇房建設、溫濕度控制、幼蛇開口等方面進行了創新設計,將不到位的保溫措施升級到電子自動控溫控濕。現在,我的蛇博園的蛇窩一年四季恒溫恒濕,蛇的胃口好了,吃的多長的也快。回顧自己走過來的路,雖然過程艱辛,但現在想想卻內心愉悅。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創業就要有承受失敗和意外打擊的準備,自己勤快些,多觀察、多思考,多向有經驗的人請教,這才是最實用的經驗。切勿對別人的做法一味地生搬硬套。
記者:有許多人對蛇充滿恐懼,認為蛇是不通人性的。你認為要怎樣才能克服這種恐懼呢?
胡志明:在養蛇之前,我對蛇也是很恐懼的,那時在師傅那里學了半個月都沒有膽量去抓蛇,可是它的商業前景又深深地吸引了我。從我的經驗來看,要克服這種恐懼心理,首先要了解蛇的習性。蛇眼位于蛇頭部的兩側,沒有活動的上下眼瞼,所以蛇的眼睛永遠是張開著的。蛇的視力較差,對靜止的物體反應遲鈍,只是在面對運動的物體時,才有比較敏銳的反應。蛇類從身體外形上看,是沒有耳朵的,但蛇體內部有內耳和聽骨。因此,蛇雖然不能接受空氣中傳來的聲音,但通過緊貼地面活動的身體,當聲波經過聽骨傳進內耳時,蛇就可以敏銳地感受到地面震動傳來的各種活動信息,從而產生聽覺。蛇的嗅覺器官主要是犁鼻器和舌頭,蛇的舌頭有細而分叉的舌尖,舌尖經常從口中伸出搜尋空氣中各種物體的氣味,當舌尖縮回口腔后,通過梨鼻器的嗅覺反應從而使蛇產生嗅覺。其次要膽大心細不慌張。什么動物都有它的脾氣,當你掌握了它的脾氣之后,再在師傅的指導下小心謹慎地去親近蛇,恐懼心理就會慢慢消失。
記者:辦一個蛇園要投資多少?投資回收期一般又是多久?
胡志明:如果是一個新手養蛇,我建議最好不要把太多的錢花在蛇場建設上,因為剛開始技術一般都不太熟練,一旦失誤,花在場地建設上的錢就變成了“死錢”。養蛇其實投入的資金可大可小,但最好從小規模養起,這樣資金壓力不大,養殖風險也容易控制,關鍵是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學習養蛇技術,不要羨慕別人的蛇場建設有多大、有多成功,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做大很容易造成大的損失。成功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需要慢慢來,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其實每個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淚。養蛇的投資回報期一般是一年左右,只要技術過硬,養蛇的利潤還是很可觀的。
記者:養蛇的風險主要有哪些?根據你的經驗,要如何做才能比較有效地規避風險呢?
胡志明:養蛇技術性很強,不像養雞、養豬那樣簡單。我建議新手養蛇不要盲目下手,最好多到幾個養蛇基地考察,在充分對比之后,選擇一家有真正技術和負責的養蛇場學習一段時間。養蛇要成功,沒有師傅帶和實地跟班學的經歷,是很難養成功的。這是大大降低養殖風險的關鍵。另外,開始養不要追求規模,等技術成熟了再逐步擴大規模,也是規避風險必不可少的。
我的蛇博園現有種蛇2萬余條,主要是大王蛇、眼鏡蛇、水律蛇、銀環蛇和五步蛇。現有蛇房建筑面積6000余平方米,分為種蛇養殖房、小蛇育肥房、成品蛇養殖房等。蛇園經過上千次的反復養殖試驗,現已解決幼蛇養殖難、幼蛇過冬難、飼料來源難、保溫難、生長慢等養蛇中的一系列重大難題。目前,我場全部采用無冬眠養殖技術,蛇苗都是本場自繁自養出來的,小蛇從出殼到成品蛇上市只要一年左右時間,70%以上的蛇重量都可達1.8公斤以上。
記者:我了解到您每年都會參加一些全國性的學術交流會。您認為參加學術交流會在經濟上劃算嗎?對項目經營又有哪些幫助呢?
胡志明:中國野生動物養殖委員會每年都會舉辦一些養殖經驗交流會,我確實經常會去參加。我覺得在這樣的會議上可以學到一些同行的經驗和汲取他們的教訓,可以少走彎路。因此,我認為參加這些會議不能單純地從經濟上劃不劃算來考慮,學經驗和結交朋友是無法用錢來衡量的。通過參加一些這樣的交流會,我結識了不少朋友,也擴大了自己看問題的視野。
(本刊記者 綠洲)
新干縣蛇博園種苗繁育基地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瓦橋村
聯系電話:13879670699
聯系人:胡志明
網址:www.jxs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