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遠祿
近年來,江西省在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上下力氣、出實招。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頂層設計,先后下發了《江西省現代農業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2—2020年)》《關于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意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方案》《關于規范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對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和安排。農業系統聯合有關部門大力推動改革實踐、試點示范,并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取得“四個快速”的明顯成效。
一、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快速完善
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體現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制度。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這一制度又需要根據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加快推進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是豐富和發展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偉大實踐。為此,江西省近年來進行了艱難而又積極的探索。
1.夯實家庭經營基礎。以穩定農民承包權為抓手,針對二輪延包工作中所遺留的一些突出問題,2014年4月份全面啟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2014年年底,江西省111個有確權任務的縣(市、區)、1501個鄉鎮都在整體推進此項工作,其中96.38%的村民小組完成了第一次公示,60.9%的農戶完成了調繪勘測,48.61%的村民小組完成了第二次公示。各級財政安排工作經費8.4億元。由于江西省工作主動、措施得當、成效明顯,農業部領導多次給以表揚肯定,多個兄弟省份來江西省考察交流,中央和省內外多家主流媒體競相報道,《農民日報》更是把江西省的做法稱為“江西工作法”,并向全國推廣。新華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贛版報告”》專稿中指出,江西多項改革舉措蹄疾步穩,走在全國前列,喚醒了“沉睡”多年的農村土地,極大地激發了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2.發展合作經營。農民合作社是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型實體,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江西省始終堅持把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組織制度,一手抓單個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一手抓農民合作社的合作與聯合,有力推動了農民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
3.推進企業經營。以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建設為抓手,推進企業經營,著力抓好“接二連三”工程。各級各類農業龍頭企業正在成為向農業輸送現代經營理念、投入現代生產要素、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農業規模經營快速發展
2014年年底,江西省家庭承包地流轉面積973.8萬畝,流轉率超過30%,近半數流入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中流入農民合作社的174.2萬畝,流入農業企業的130.2萬畝,流入家庭農場的66.2萬畝,流入專業大戶的93.2萬畝。同時,為做好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工作,各地建立了1個市級、88個縣級、952個鄉鎮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適度規模經營已經成為全省農業的一道亮麗風景。
三、新型經營主體快速增長
2014年年底,江西省農民合作社3.26萬家,實有社員165.9萬戶,國家級示范社名錄庫中全省入庫合作社有408家;家庭農場22618家,經營耕地總面積達190.1萬畝;發展種養專業大戶4.08萬戶;全省省級以上龍頭企業854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40家;認定新型職業農民3000人。
四、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快速形成
江西省在全國首創“綜合建站”模式,基層農技體系改革基本完成,農技服務網絡基本形成,農技服務人員基本到位,服務經費基本得到保障。全省所有涉農鄉鎮均設有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共定編15978人,從業人員13093人。經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正由自發的起步階段向有序的壯大階段轉變,全省各類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已達10.02萬個,成員數超90萬人。其中農機服務組織21043個,植保服務組織15357個,農業技術服務組織10033個,農資供應服務組織7918個,產品銷售服務組織34120個,綜合類服務組織11729個。
下一步,江西省將進一步加強服務機構隊伍建設,加大檢查督促,促進法規政策落實,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強省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