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
日前,浙江廣廈發布公告,決定在未來3年內逐步退出房地產行業,進入具有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的新領域,實施產業轉型。數據顯示,浙江廣廈2014年營業收入為17.59億元,房地產銷售收入為15.52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達89%,毛利率為21.24%,比2013年減少24.05%。同一天,國內另一老牌房企萊茵置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更名為萊茵達體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范圍中取消了房地產開發及經營業務。也是在8月份,海德股份稱公司擬將平湖耀江24%股權出售給耀江房產,基本退出房地產市場;還是在8月份,匹凸匹發布公告稱轉讓持有的南昌平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5%股權,逐步剝離房地產領域。
利潤率下滑被認為是這一撥兒房企退出的主要原因,而利潤率下滑并非只是中小房企面臨的問題。日前萬科發布中期業績,凈利潤同比僅增長0.77%,創近13年來增速最低。另外,目前已公布半年報的36家上市房企數據顯示,其平均凈利潤率只有9.1%;而在2014年,房企平均凈利潤率為10%;2013年則為11.97%。
面對這些房企的退出,有人慨嘆房地產業的“黃金年代已逝”,甚至有些恐慌。更多的則是理性化的認識:在中國城鎮化率接近60%的市場背景下,樓市已經進入下半場,房地產行業呈現規模化聚集與并購重組頻繁發生的特征也越來越明顯。同時,盈利空間降低、市場競爭加劇等不爭的事實確實也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剝離房地產業務,甚至退出房地產業。這是企業的生存選擇,更是市場規律。
沒必要哀嘆,更沒必要悲觀。市場上有“走”的,也有“來”的。
君不見,正在浙江廣廈等“前赴后繼”選擇退出時,融創中國卻在發起一輪又一輪的并購攻勢。前有收購綠城未果,后有折戟佳兆業收購,如今又打響了“第三戰役”,砸金32.06億元擬收購中渝置地成都7個項目,最近更傳出了收購西安本土龍頭房企天朗的消息。
顯然,孫宏斌這一房地產從業時間幾乎與新中國房地產業同齡的老牌地產“帶頭大哥”對房地產業的激情有增無減。
走的走,來的來,這可能才是房地產業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