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
廣播主持人是播音節目的主體,在新時期,人們對于廣播主持人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新媒體時代,如何提高廣播主持人的素質也是目前廣播行業所重點關注度內容。本文主要介紹了新媒體時代廣播的發展對播音主持人的基本要求以及提高播音主持人專業素質的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時代也逐漸的走進我們的生活,目前,世界上的手機互聯網用戶已經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并且這一比例還在逐漸增長,因此,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預示這廣播咨詢類媒體必須要發生革新。在此情況下,基于手機互聯網的微博、微信等用戶也在逐漸增多,人們通過不同的信息渠道都可以獲得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同時,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也有了更多的溝通和交流的平臺,這也為廣播節目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載體。
新媒體時代廣播節目的發展前景
新媒體時代為廣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由于傳統的廣播大多采用無線電波來作為傳播介質,再這樣的傳播方式下,人們接受廣播信息還需要通過收音機等設備來進行,并且這種廣播方式也會受到設備的限制,而廣播節目在播出的過程中也很有著一定的及時性,并不能夠將廣播信息長久的保存。而在時代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網絡技術也逐漸的走入到了我們的生活,廣播電臺也開始利用網站等網絡資源來進行在線直播以及點播等各種新的服務,這樣就最大限度的彌補了傳統廣播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對于提高廣播的形態和發展空間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廣播電臺中很多都完全依賴網絡來進行廣播服務,其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視銀河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視國際臺以及北京廣播網等所采用的廣播服務都是網絡廣播,并且將網絡視頻等服務與廣播結合在一起,這樣就更加豐富了廣播的內容,其中不僅包括了音頻,還有視頻、文字、圖片以及各種綜合性的元素,這樣在新媒體的時代,廣播也獲得了更多的信息途徑,并且利用新媒體的方式能夠獲得更多的更加廣闊的平臺,這樣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會有了更多的方式選擇。
新媒體的時代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更加廣泛。在傳統廣播時代,收聽廣播信息的大多數是學生和中老年人,并且收聽的人群也都形成了一種習慣,這樣在收聽過程中如果離開收音機那么生活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然而在手機網絡不斷普及的過程中,人們利用手機就可以進行廣播信息的接受,并且更多的人群也會加入到廣播聽眾的群體,而一些以往不會去收聽廣播的人也會開始收聽廣播,這樣廣播就可以更好的進行推廣和普及,這也是廣播發展中的重要機遇。與此同時,手機用戶的不斷普及讓智能手機用戶的接受方式也逐漸發生了改變,以往線性接收的方式也逐步的發展為了非線性的接收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單向被動收聽也逐步的發展為雙向互動收聽,這也是廣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對于廣播未來的發展也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手機網絡時代,微信、微博等軟件也更加方便了人們參與到廣播節目中,目前很多人也都習慣于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來進行實時的交流和互動,聽眾們也樂于把自己所見所聞通過網絡平臺來與其他人分享,特別是主持人在進行廣播節目匯總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來了解聽眾們的想法,這樣即便不用通過廣播的溝通和交流也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互動,并且讓聽眾們參與的熱情也更加高漲。我國很多地區在廣播頻道中也都加入了微博、微信等不同的播報方式,比如路況、天氣等信息,這樣也極大程度的方便了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
廣播主持人的專業素質也要不斷的提高
在新媒體時代,廣播的播出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樣對于播音主持人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而播音主持人是廣播的主體,只有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并且積極的參加到實踐中學習才能夠更好的讓聽眾滿意,同時對于提高主持人自身的競爭力也有著非常積極的效果。
直播間里的新要求
掌握良好的鏡頭感。傳統的廣播節目中通常只重視聲音的傳播和表達,而新媒體時代廣播節目中不僅實現了網絡傳播的方式,并且也為電臺直播提供了更多的平臺。在這樣的情況下,播音主持人在鏡頭下要更加注重語言環境的應用,并且根據節目的風格來準確的調整語言表達的方式和語言的特點,既要沉穩大方、又要語言得體,并且在播音內容上也要準備充分,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們對廣播節目的關注度。并且主持人也要以積極的態度來進行播音,通過聲音、眼神以及肢體語言等來提高聽眾廣播節目的代入感,這樣也可以最大限度的讓觀眾感受到廣播節目的魅力。
熟練操作新媒體工具。與傳統廣播依靠電話、短信參與節目不同,新媒體時代的廣播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愈發倚重。據統計,截至2013年5月,河南人民廣播電臺十套頻率101檔自辦節目中,通過微博、微信參與的節目就有90檔左右。這就要求主持人熟練使用微博、微信平臺,并掌握它們的運行規律,實現節目內外的無縫連接。同時,為了適應網絡電臺、網絡廣播、電話廣播、手機電臺等新的廣播形態對節目碎片化的要求,主持人必須熟練使用Adobe Audition、Samplitude 2496等數字音頻處理軟件,在做節目時盡量做到單元化、規范化,以方便后期對音頻節目的編輯、制作、上網。
直播間外的新要求
靈活的跨界主持能力。新媒體時代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媒介融合、跨界發展。早在2000年,北京電臺著名主持人蘇京平便開始與北京電視臺合作,主持電視節目《夫妻劇場》,每期節目都會以一對夫妻的真實經歷為主線,穿插話劇小品的演出,講述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間經常會遇到的各種故事。節目播出后,蘇京平隨即又出現在廣播節目《人生熱線》中,引導聽眾就《夫妻劇場》當期故事展開話題討論,尋求夫妻和諧相處之道。兩大媒介聯手,各自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別開生面的節目,收聽率、收視率不斷攀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蘇京平也被譽為廣播界里的“電視明星”。
.較強的活動策劃能力。自主持人中心制的概念提出并逐步實現以來,一些主持人真正成了一個節目的靈魂。有些電臺主持在廣播中也成立了新形式的廣播節目,比如連通了私家車、出租車以及公交車等的參與,這樣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人們也可以通過廣播電臺來進行互動溝通和交流,從而提高了人們對廣播電臺的認可程度,而這也是廣播電臺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
扎實的語言演播能力。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信息傳遞對于廣播媒體也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很多電臺節目中也都采用了信息碎片化的方式來作為廣播節目的傳播,并且很多廣播節目中主持人也作為了信息創博的主要途徑,在網絡上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力,這樣對于播音主持人的語言演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很多播音主持人也在逐步的進行著新的轉變,并且也因此被人們所認可和接受。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繼續進步,未來廣播發展必然會呈現出更多的融媒體特征,傳播介質更加多樣,傳播手段更加豐富,節目類型也將趨于多元化。傳統廣播主持人只有主動適應這種變化,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技能,與時俱進,才能夠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綜合素質過硬,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要求的合格的廣播主持人。
(作者單位:秦皇島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