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有一定的創作意圖,表現某種內在的情緒或者觀察到的美。但創作主體創作出的形式和內容與自己的創作初衷往往有一定的出入,藝術家能不能表現出最初的創作意圖?如何表現與修改?本文分析了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整體;情感;動機
一、藝術創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別林斯基曾說過:“當人戀愛一個人的時候,不是把他當做觀念,而是把他當做活的個性,愛他的整體,特別愛這個人身上沒有法子確定它、叫出它的名字來的東西。”
這恰恰說明了情感本身有時是很不確定的,難以捉摸的,真正的愛是無法完全說出的,真正的悲痛也是一言難盡的。
在繪畫藝術中,藝術家也正是通過自己的作品同觀者進行情感交流與對話。人們常說,藝術品是表現了情感,控制了情感,組織了情感,喚起了情感,凈化了情感,總而言之,藝術與情感密切相關。
(一)創作中復雜的情感
在繪畫創作中,藝術家在創作的整個過程中,都往往受情感直接支配。這種支配的情感不僅僅是喜、怒、哀、樂、愛、惡、懼幾種明確的情感,還滲透了各種復雜的不確定的情感,甚至在藝術家的創作動機中就已包含了這種性質的情感。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一種情況:一位藝術家創作了一幅好作品,人們詢問他是怎樣想起來要這樣創作的,其動機是什么。
而這位藝術家常常是答不出所以然來:他無法說清楚他當時所處的是什么狀態。往往有許多最好的作品是在藝術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的時候創作出來的。
藝術家的創作欲望來自于情感的沖動,但情感本身是復雜多樣的,有時在他的心中有一種明確的表達愿望,而有時卻有一種不確定的感覺。
(二)創作中的無意識性
創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是在藝術家自身的情感升華中產生的,它伴隨著意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控,是一種無意識的深層次的顯現。
創作是一個復雜運動過程,不是一種簡單的、表面的空泛形式。因此,不確定性是藝術創造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活躍的因素之一。
美國動作畫派(又稱“抽象表現派”)的創始人彼洛克說:“當我進入我的畫中、致力于工作時,我意識不到我在做什么,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后,我才看到我在做什么。我不怕修改、變化或毀壞形象等等……
因為畫有它自己的生命,我力求使這種生命出現。
精神分析告訴我們,藝術創作常常是在深邃而無意識的心理層次上獲取營養的,無意識的活動尤其在現代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中有著巨大的影響。許多藝術家的作品的構思直接來源于夢幻之中,藝術活動正是要投身到我們無意識的生活的神秘中去。
(三)創作是尋找自我的過程
藝術家有點像夢游者,他必須不要任何有意識活動的干預或控制而尋求他自己的道路。“喚醒他,也就毀滅了他的力量。”這句話雖然說得有些絕對,但他所強調的無意識的重要性還是值得重視的。藝術創作是對傳統繪畫的單一化、情節化、規范化、終端化等進行徹底的反叛,他們追求創作過程而不在乎結果。藝術創作追求哲理而勝于情節,追求多樣而痛恨單一,追求隨機而討厭規范……這種有意識的追求不確定的創造,實際上也是現代藝術家心靈深處的無意識的本能的追求。這種追求促使一種適合于現代社會的現代繪畫從古典繪畫中分離而出,為繪畫向多元化發展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
二、創作主題的不確定性
“整個藝術史是一部關于視覺方式的歷史”,是人類以什么角度、方式觀察世界的歷史。當代,現代派的出現,不是單純的文化現象,而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
藝術是20世紀高度文明、高度現代化影響下表現的一種現代意識,它在繪畫中就是各種各樣的復雜情緒的體現。
隨著人類審美意識的發展,舍棄摹仿,給人類精神生活提供一種超越時空的象征形式已成為時代的要求,這種趨勢,已由歷史所證明。
因此,現代藝術的時代性、復雜性,這和藝術產生的社會因素、心理因素、時代背景等都有著很大的聯系。
比如現代派畫家的作品不僅形式是多樣的,內涵也有不確定的因素,就是連作品的主題也不一定是確定的。
現代藝術作品主題思想融匯在作品的物象中,不再像古典作品那樣具有濃厚的戲劇性色彩和引人人勝的情節。
藝術創作中的物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一)創作與問題的提出及思考
如果你仍按照過去的帶有目的性的欣賞方法去尋找清晰的主題,那恐怕是看了題目也不得其解。
現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于敢于提出問題,在觀者的心目中留下一個想象思考的余地,撥動他們的心弦。
現代藝術的目的在于適應當今的時代,從人自身的的重要價值里發現了繪畫的獨立性,從而擺脫了繪畫成為摹仿的工具。
(二)創作與理性世界
“藝術不是描繪可見的東西,而是把不可見的東西創造出來。”俄國抽象主義畫家康定斯基的作品具有絕對抽象的信念,他的目的則在獲取類似絕對音樂的東西,藝術到了這一地步,就完全脫離了對現實和自然的模仿,純粹從藝術家的心靈深處挖掘素材,但他的作品仍以充滿了音樂般韻律美吸引了觀者。
現代繪畫作品中融會的深沉的哲理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使藝術家所選用的題材,所表現的主題已不執著于自身時空意義,對題材的超越指向更加廣闊的理性世界。
創作有時暗示說不清楚的事物本身,而引發幽深的韻味。
(三)創作的各種形式
作品主題的不確定性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表現,或具象、或寫實、或符號,并沒有固定的形式來體現的。
但現代藝術的具象寫實的手法與古典藝術中的寫實主義又有著根本的不同,這在于它是一種滲透了現代意識、個人意識的寫實。
如美國鄉土畫家魏斯的作品雖然是極為寫實,但其中流露出了一種深深的惆悵、迷惘等復雜的東西,主題是模糊的。
盡管模糊藝術是復雜的,但其基本指向和意義還是能被人體味的,也許暫時不被人接受,但只要是真正的藝術,終歸是能被世人所承認的。
三、觀眾的不確定接受
藝術被人們所接受當然有許許多多的客觀原因,但本文認為人的大腦具有對不確定物進行識別的判斷特點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日常中有人描述某個人的相貌特征時、說這人是高個子、大眼睛等,當人們對這個人所描述的特征高低進行篩選時,便可以很快地從大庭廣眾之中找到這個人。
(一)不確定情感
不確定藝術依賴于藝術家的不確定性情感,這是由于情感作用于人具有較大力量和深刻的影響。湯姆金斯在1962年提出,感情是不受限制的,因而它可以處于各種強度,不可滿足,并變化多端。我國古代學者也認識到人有七情,即喜、怒、哀、樂、愛、惡、懼,這些情感是屬于確定的情感,能說得清楚、感覺得清楚的幾個主要情感。但我們還有許多復雜的、說不清楚的情感,甚至無法表達出來的,這都包含在不確定性范圍內。色彩在繪畫中是表現情感的敏感物,人對于色彩的認識從生理、心理角度上都與自己的各種情感緊密相連。大仲馬曾說過:“顏色鉛筆能使我寫作的情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色彩本身也因人、因時、因地等條件的不同而異,它具有活的因素。同一色彩可以引起這樣的情感,也可引起那樣的情感,從而引起不同的情緒傾向。從藝術品角度看,這里存在不確定的認識,不確定的接受。普列斯納的哲學人類學認為,人的精神本質特別表現在人的失常性之中。所謂“失常性”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狀態.它是指人由于碰到無法解釋,不知如何對待,不可理解的的事情時的一種情形,而喪失自制力所產生的破壞性行為或反應。
現代藝術是一種意識失控條件下產生的,它是一種特殊的環境、特殊的時代產物。現代派畫家達利的作品《記憶的永恒》一畫中不合情理、幻想的物體使人看到了一個產生錯覺的痛苦的夢境世界,它正好與人們經過世界大戰的痛苦扭曲的心情相吻合,這種失常的心理狀態使達利作品有被接受的可能,這正是藝術家模糊情感的傳遞與觀眾模糊接受的主客觀因素。
以上,本文論述了繪畫中的不確定性現象,僅以一個側面觀察到了一些局部特征。
對不確定的研究也是這樣的,過分地精確反而模糊,適當模糊反而精確。
(二)不確定的目的
當我們置身于宇宙萬物之中,一切對自然來源的追尋,最后都歸結到在更高一層意義上所進行的自由創造。
同時心靈在它的感性和理性活動這兩方面都是自然事實的最高表現、最終目的。
正是在這自由的性格和處處閃爍著美的光輝的個性使藝術產生。
對中國文化藝術產生重大影響的是道家學派。黑格爾認為:老子的思想極為豐富,是“東方古代精神的代表”。
“道”是老子哲學的核心,在老子看來道沒有明確的形態,道是一個超驗的創造萬物的本體,這無形無象的道產生了無窮無盡的宇宙萬物。
“道”對我們把握和觀照世界的方式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
“道”屬于感覺范圍而又超出感覺的東西。
如何把瞬間的直覺感受回歸到深刻的內心體察,擺脫了外部世界的種種規定,讓人在美的對象里品味著油然而生的自由?
與世俗的情感相融合。這不同尋常的表現都是建立在對精神自由的肯定上。
“道”以“無為而無不為”為特征,也就是“不妄為,就沒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誠然,人的目的實現包含在規律自身的作用之中。
表現美不僅僅是藝術的外在目的,而是藝術表現的內在生命的自由追求。
意識的“占有”與無意識的必然,在道的協調下,呈現出把內心的沖突寄寓在重新組成的新形態上。
新形態不是自然原形再現,而是心與物的同構——藝術作品。
所以我們在必然性的規定里去尋求內心體驗的自由。在不違背自然規律中去尋求目的的實現。
其實,探尋自然本源的目的是為了人與自然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莊子說:“乘云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莊子充分地肯定了人可以有等同于無限宇宙的力量。等同的力量不是與自然分離,而是無限充沛的生命活力與宇宙萬物渾成一體。
這種不局限于個別事物之上的把握方式,給藝術表現帶來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人們內心深處的想象力得到盡情的發揮。
(三)不確定的再現與表現
不確定的一面也體現在創作中及觀眾的欣賞中不確定的再現與表現的界限。藝術不僅表現的是情感,藝術也用審美的方式把握、觀察著世界,消除了天、地、人物的邊界。藝術產生的審美的愉快與自由和美緊密相連。藝術可以具有浪漫情調,具有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但藝術創作中對現實世界的再現有自己的判斷及理性部分。體現在作品中就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藝術中有創作者的思考與生活再現,使我們去追尋自然的本源。藝術使我們熟悉的東西陌生化,給人新奇自由的感覺,從而跨進了更為深廣充滿情感的變化境界,表現出駕馭宇宙世界的能力。但無論在藝術創作中還是在藝術欣賞中不可避免地有不確定的因素。我們在不確定的因素中可以感受到創作者真實的情感及不確定的情感再現。
不確定性使我們更真實的理解作品及欣賞作品。
作者簡介:
屈一鋒,江漢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