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
摘 要:當今社會在科學發展觀的影響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經漸漸融入各行各業的設計及生產實踐中。而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可持續發展觀則以生態設計為主要的表達載體。
關鍵詞:生態設計;可持續發展;城市環境藝術
一、生態設計及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
(一)城市環境藝術設計
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城市中的景觀實現環境藝術化的設計。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融地理、人文、科技、歷史、施工、水文等多方面因素于一體,綜合呈現出城市繽紛多彩瑰麗壯闊的發展前景。簡而言之,就是對城市設計的景觀,參考以本城市多方面的因素,綜合體現一個城市獨有的特色風格,使得城市景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地方特性色性。環境藝術設計遵循的最基本的法則就是自然性,再結合社會的發展狀況促使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更加合理化,進而反過來更好地服務于人,體現其以人為本、尊重社會的主旨。
(二)生態設計
生態設計是在響應科學發展觀可持續性發展的思想下所提出的關鍵理論之一,同時也是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指導方針之一。在時間規劃上,生態設計要求城市環境系統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體現其城市生態平衡的基本狀況;在空間規劃上,生態設計要能對城市用地規模、空間規劃和環境效益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有效的評估,并且要求在空間環境功能上能夠使人類活動便利的角度出發,充分體現人群交流優勢以及藝術表達的效果。除此之外,生態設計對綠化規劃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嚴格規定了綠化指標的具體參數以及不同空間值實現特征區別的核心規劃布置。
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現狀
(一)商業化氣息過盛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業化建筑的大范圍出現,導致周圍的眾多建筑在設計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向著商業化建筑的風格靠近,最終導致建筑群風格整體轉變。使得原本各有特色的建筑逐步一體化,但這種主體特色偏偏不是城市所希望的風格。誠然,當某一種風格的建筑具備一定的規模之后都將會是一道壯觀的風景線,但這樣商業化風格建筑的大量涌現,使得城市風格轉型,城市氛圍轉變,脫離了最初的設計目的,最終導致人們的視覺疲勞,降低了對城市的美感印象。
(二)中西合璧淪落為似是而非
我國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這一方面起步比較晚,在發展的過程中對外國的優秀設計理念和設計思想有著較多的借鑒。因此在長時間的影響下,不自主地就習慣了套用外國的經典設計形式,而不是真正吸收外國優秀設計作品的核心理念。以至在實現“中西合璧”的過程中,太多地生硬套用了外國的建筑元素,并沒有結合中國傳統古典建筑設計的文化特色,這樣就導致實際的建筑表現只是單純的中西方設計理念與應用元素的拼湊,而不是理想中的中西結合。更有甚者,在有的城市,中西建筑特色風格的元素合并,最終的結果是既沒有西方建筑設計的優秀理念突顯,又丟失了傳統中國古典建筑的文化特色,落得個不倫不類、似是而非的局面。
(三)缺少創新,仿建成災
目前在許多城市都不難發現經典建筑設計的影子存在,并且好多城市也提出了許多復制歷史經典建筑,讓其重見天日的計劃。誠然,歷史經典建筑的設計有著其獨特的藝術體現,有很多值得學習參考的地方,并且可以給更多的人創造認識學習的機會,甚至有的經典建筑還有著其獨特的歷史文化意義,對這些建筑的重現、仿建是無可厚非,但當一種建筑的仿建數量超過一定的界限時,就已經使其很多獨特的文化、歷史意義在無形中被淡化。目前很多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存在著仿建過盛的現象,甚至部分建筑還是破格違章。以至于各類“天安門”等出現在祖國各地。在仿建成災的背后,讓人們看到了建筑設計缺少創新這一令人擔憂的問題。
(四)藝術形式單調
相對于一些較為發達的城市,在二線、三線城市明顯存在著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形式單調的問題,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整體一個模式,看不到設計的中心及風格。本就單調普通的設計再加之沒有有效合理的空間布局,導致城市整體藝術形式單調、沒有變化。而這些沒有創意的單一形式的表現效果就是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的心理感受,枯燥,沒有新意。這樣的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就很難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整體顯得保守、封閉,沒有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開放感。
(五)傳統建筑破壞嚴重
就目前城市發展而言,很多城市在進行城市現代化環境技術設計的期間,并未能有效地保護傳統特色建筑,使得許多很有價值的優秀經典特色建筑在新的設計過程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這樣的結果就使城市在新的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逐步丟失了其獨有的本土特色,而日后的重建將會更費時費力,并且很難有原始的特色完整體現。因此,在進行新的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時,應盡量保護原有特色建筑,使得城市設計具有歷史感。
(六)景觀設計脫離實際,缺少主題
在目前絕大多數城市的環境藝術設計中存在著此類問題,景觀設計雖然可能造型優美別具特色,但其真正的實際作用卻很小,甚至有的景觀設計只是完成了視覺上的突破,而沒有具體的實際應用或者在實際中很難發揮其存在的價值。這類景觀設計完全脫離了實際,只能理想上的美感體現,缺少靈魂,注定只是曇花一現,并不能很好地服務于大眾,脫離了以人為本的設計主旨。除此之外,很多景觀設計沒有一個貫穿其中的主題,造成的結果是雖然單個景觀看起來可能不錯,卻很難與周圍的其他建筑群建立起良好的互相映襯關系。
三、生態設計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一)為設計注入靈魂,使藝術形式豐富化
針對上述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應用中存在缺少靈魂、藝術形式單調等問題,生態設計就要求在設計的過程中明確設計的主題,然后聯系城市發展的具體狀況以及現有建筑群的布局,思考采用何種藝術表現形式、凸顯哪種主題才會使設計與實際完美結合,進而為整體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注入靈魂。
(二)有機結合,摒除拼湊,彰顯城市特色
生態設計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可以很好地滿足生態化的設計追求,更好地將中西建筑設計理念及選用元素做很好的結合,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單純的拼湊。并且生態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會考慮城市的本土特色,生態化的要求在保護原有特色建筑的同時會對周圍建筑群進行更細致的布局思考,最終使得城市各類建筑元素有機結合,保留并突出其原有本土特色。
(三)明確設計主旨,避免設計過于理想化
生態設計要求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同時明確設計的主旨,圍繞以人為本、實用至上的設計理念,盡可能使得設計的成果能夠更好地為大眾提供便利,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理想中的美感而忽略其實際存在的價值。通過生態設計可以最直接地體現出景觀設計的實用價值,在追求美感的同時更加具體可感,更能避免盲目的理想化設計。
(四)正確借鑒,多氣息并重
生態設計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會從根本上杜絕全盤西化或者商業化氣息過重等單一氣息存在的問題。生態設計注重均衡發展,會在設計階段分析設計成果的整體性展現效果,對各類設計元素進行統籌布局規劃,在兼容并蓄的同時吸取多種設計理念長處,從而使得城市氛圍豐富,氣息靈活多變。生態設計的應用將讓借鑒變得更為合理科學。
四、生態設計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發展前景
除了上述生態設計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外,生態設計還可以更好地促進城市建設與自然一體化的工作,使得城市布局更加合理自然,能夠讓身處其中的大眾更加真切的體會自然地存在,從而遠離“久在樊籠里”的舊城市體驗。而且,生態設計其生態化、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會更好的促進城市綠地的覆蓋面積。并且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更好地保護自然景觀,達到天人合一的設計效果。除此之外,生態設計在部分地區老城區改造中的應用也使得老城區的保護與新設計的融合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重科學發展觀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的現代化進程中,生態設計的理念承載著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期望,將會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廣泛地體現在城市設計的每一個角落,更好地實現城市與自然地完美一體化設計,真正讓城市成為人類的安居之地。并且最大化地挖掘城市設計的潛力,完善城市的功能,更好地為人民提供便利,在追求實用價值的同時不忘其美學價值的體現,使得城市氛圍豐富、藝術表達形式多樣,中西合璧并保留凸顯不同城市的本土特色,進而增加城市魅力,讓人留戀忘返,使得城市真正成為人民生活的樂土。
參考文獻:
[1]周旭.淺談“生態設計”于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之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2):124.
[2]王安亭,張小國,方莉莉.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性[J].浙江林學院學報,2010,(06).
[3]吳昊.公共環境藝術設計與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07).
[4]張克里,楊昊山.城市設計與環境藝術[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202.
[5]孫俊橋,陳靜.淺析生態設計在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趨勢和前景[J].科技創業,2012,(04).
[6]徐麗麗.原生態設計理念在公共藝術設計中的滲透[D].山東輕工業學院,2011.
[7]劉愛英.原生態設計在環境藝術中的運用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2.
作者單位:
武昌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