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昊

近日,萬科聯手深圳中學共建萬科梅沙書院。梅沙書院坐落于萬科總部,建筑面積約為1.8萬平方米,規劃30個班級,采用國際化的小班教學,預計可提供1050個學位,并于今年9月迎來首批學生。
其實,房地產和教育產業早已不是隔海相望的孤島,從1994年碧桂園與北京景山中學合作開辦廣州碧桂園學校,到2001年深圳桃源居引入清華實驗學校,再到世茂360°全系統教育社區、金地學院派社區、正榮“全教育”社區,“地產+教育”模式逐漸浮出水面,并可能成為下一個十年的“香餑餑”。
教育是過去20年來供需最不對等、消費者感覺最“弱勢”的領域之一,“地產+教育”能否帶來改變?教育又能否給地產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從“三好”到“八爪魚”戰略,筆者看來,萬科的多元化更像是以居者作為CPU、以社區作為主板,為各種“插件”提供對接的插口。那么,萬科的社區教育“插件”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一、教育的痛點,社區的機會
在國內,有3個領域是消費者花錢卻往往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房子、教育和醫療。隨著房地產進入買方市場,供需不對等的情況逐步改善,但教育和醫療仍然“難啃”。具體來說,現有教育存在4種痛。
一是學區房、學位房的單價達到幾萬、幾十萬,家長們勒緊腰帶,花幾百萬買的或許只是一個殘舊的小房子,僅僅是為了一個不能確定的學位;二是教育資源分散,從小學到中學,為了追趕好學校,家長被迫當起了現代孟母,頻繁換房,勞心勞力;三是官辦教育機構報名難、價格高、路途遠,而民辦培訓機構又往往管理混亂,師資匱乏;四是獨生子女在生活中缺失同伴教育,容易造成人格發展的偏差、失衡。
有沒有一種模式可以解決上述4大難題呢?“地產+教育”或者說教育社區化模式有著天然的優勢,因為這里存在天然的鄰里關系和熟悉的場地,關鍵就看開發商、社區運營商、教育機構的品牌、模式是不是靠譜。
二、房地產接入教育產業的3種模式
房地產企業需要尋找有長期穩定現金流的商業模式,光賣房子肯定無法支撐未來,如果教育產業做得好,就可以為企業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房企因其開發和持有物業的便利,可以在社區中做該類物業的安排,也可按長線經營來獲取穩定的現金流。
從“抱大腿”到“自辦校”,從“走出去”到“引進來”,從打造“學區房”到“我就是學區”,房地產企業可以從3個層面接入教育產業,構建適合自己的“地產+教育”模式(見表1)。
1.與教育資源進行不同強度的關聯
第一是借助周邊豐富的教育資源提升項目品質,可稱為“抱大腿,好賣樓”。這種可以算“地產+教育”的初級模式,營銷味道較重,希望借助名校提升樓盤價值。
第二是與名校合作辦學,可稱為“引進來,齊辦學”。這種模式相對成熟,即由房地產企業出資興建校舍,建成后交由當地教育部門管理。合作辦學一般有民辦公助、公辦民助兩種,基本模式是開發商出地、出資金,投資校舍、設備等硬件并負責設施的維護管理;學校出師資,負責日常教育教學管理。
第三是社區自己創辦學校,可稱為“自辦校,我做主”。這種模式就是房地產企業自己創辦學校,多聘請專業的教育管理機構管理教學。該模式的關鍵是招聘到優秀的校長,建設合格的教師隊伍,制定科學的發展方案。這種模式將建校者和辦學者合二為一,保證教育穩定性,開發難度最大但成熟后經濟收益也最大。
2.根據不同目的和層次配置教育資源
按照教育的目的和層次,“地產+教育”也可以分為3種模式:
第一是配置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等基礎教育資源,比如深圳寶安桃源居、蔚藍海岸等。
第二是配置專科、本科、成教、研究生等高等教育資源,如珠海唐家灣大學城、上海松江大學城等。
第三是配置文化、藝術等非升學類教育資源,比如世茂360°全系統教育社區用“藝術+生活+夢想”作為精神符號,在社區內興建了舞蹈學院、鋼琴藝術中心、繪畫室、體育館,營造一種融藝術、生活、夢想為一體的生活方式。金地推出的社區“常青藤優才計劃”,以“優化設計”為引導,以“優學服務”為內容,通過“寶貝計劃”“天才計劃”“金地大講堂”為孩子量身定制系統化培養課程,專設航模池、百草園、書山閱覽室、海洋主題水上樂園等互動場所,營造寓教于樂的全天候設施。
3.按照全年齡段打造教育體系
全齡化社區教育以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年齡分類,在小區中設置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教育內容和設施。
成都萬科打造了u18教育體系,集合優質培訓機構和師資力量,提供一整套教育培訓的超市化服務,未來業主子女有望享受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的專項優惠政策,實現1-18歲的教育全覆蓋。王石曾設想在萬科社區內開設老年大學、培訓平臺,為社區內的老年人“發揮余熱”提供空間,串聯社區內業主的教育供需。
三、萬科“地產+教育”的3層體系
萬科在從傳統房地產開發商向城市配套服務商的轉型過程中,“八爪魚”戰略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八爪魚”包括萬科家、萬科驛、萬科派、萬科云、萬科塾、萬科廣場、萬科里和萬科悅八大觸角,目標是為萬科搭建客戶全周期生態系統,增加客戶的黏性。其中,萬科塾就是那只教育的“觸角”(見圖1)。
1996年,上海萬科就開始了在教育產業的試水,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合辦9年制民辦學校——上海市復旦萬科實驗學校,位于萬科城市花園中;2010年后,萬科又從“社區學校”的維度開啟了“城市配套服務商”的教育產業之路。
目前,萬科的“地產+教育”主要包括社區營地、城市營地、戶外營地三層產業體系。
1.社區營地——四點半學堂
萬科依托住宅社區和社區商業成立社區營地,作為素質教育啟蒙基地,包括九年制素質教育學校、周末營、教師創業服務等內容,萬科業主的孩子優先入學。
社區營地主要提供社區內子女的教育和托管業務,需要解決3個關鍵問題:一是師資,初期可以先進行社會招聘,后續優先整合社區內和萬科體系內部資源,包括萬科小學、幼兒園及家長生源;二是場所,主要利用社區內閑置的會所資源;三是生源,這個最不愁,萬科社區內天然資源。
在社區營地中,萬科獨創了“四點半學堂”,有效解決了孩子下午放學后無人接、作業無人管的問題。在“四點半學堂”中,老師輔導孩子做作業,家長下班來接走,小孩開心,家長放心。
在武漢萬科紅郡,基于“四點半學堂”又規劃了青少年空間,空間使用面積約1000平方米,由10個功能區組成,采用鮮艷的紅、橙、黃、藍、綠等色彩搭配,為青少年提供義工活動、公民教育(如公共安全知識、社交禮儀等)、作業輔導、家庭輔導(如親子關系、抗逆能力等)、閱讀分享、興趣培養、創意交流、領袖培訓等8個方面的服務。
目前華南萬科已經有14家社區營地成功開業,廣州的目標是在今年要開11家社區營地。到2017年,萬科社區營地要在11個城市開150家連鎖店。社區營地不僅開在萬科的社區,也可能開到其他公司的社區。
2.城市營地——教育MALL
城市營地則定位于素質教育的培優基地,依托于萬科綜合體,一個城市開辦1、2個或者3、4個,可以稱之為城市教育綜合體,將以出租公寓和出租校舍、培訓教室為盈利點,預計可以為培訓機構降低租金成本30%,提高不動產坪效300%。
廣東佛山的國際金融城將作為萬科第一個城市營地,于2017年開業,取名為“教育MALL”,它的業態大致是:培訓機構+餐飲+電影院+停車場,地下有3層都是停車場,1-4層全部是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5-7層可以整租給一所學校,8-10層用來做餐飲、電影院等體驗式消費強的商業。
教育MALL有可能顛覆傳統SHOPPING MALL和少年宮,原因有二:一是剔除掉購物中心里面被互聯網強打擊的業態,比如服裝,只保留下體驗感強的東西,例如餐飲、電影院等,把教育和傳統MALL結合起來玩;二是解決了少年宮和社會教育機構報名難、太分散的難題,鋼琴、舞蹈等課程MALL內搞定,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不用在教室門口干等,MALL內娛樂,不枯燥,還放心。
3.度假營地——中國“童子軍”
萬科目前做得更為成熟的,是戶外/度假營地,有點類似于美國“童子軍”的概念,致力于培養孩子的戶外生存能力、合作探索精神,并不局限于萬科業主,而是面向全社會。據媒體披露,萬科已將教育產業體系中的度假營地事業部獨立出來,作為創新業務中最可能快速發展壯大的部分。
度假營地在國內存在巨大的供需斷層,2013年我國高中、初中、小學及學前教育的在校人數共計約2億人,但中國十二五期間僅擬建150個營地,對比美國目前1000萬青少年、12000個營地的滲透度,遠遠不夠,而且國內營地服務以游學項目為主。
萬科預計,2015年戶外營地接待人數將達1.5-2萬人,現有營地包括三亞森林度假、深圳雙月灣、廣州清遠白天鵝、吉林松花湖滑雪場、東莞松山湖。
作者就職于明源地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