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鹽
從2005年到2015年,短短不到十年的時光,中國的粉絲文化,實際上在大眾文化中,早已由補充變為主宰、互動變為主導、邊緣變為主流。
Fans,一個外來詞匯,一般用以指狂熱的迷戀者。粉絲文化,最早指涉的是一種徘徊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亞文化。粉絲通過對自己喜愛的某事、某物或某人的狂熱欣賞,從而補充并改變著大眾文化的諸種格局。從2005年到2015年,短短不到十年的時光,中國的粉絲文化,實際上在大眾文化中,早已由補充變為主宰、互動變為主導、邊緣變為主流。近幾年的中國影視作品,在制作之初便開始對粉絲進行諂媚:粉絲喜歡什么題材,制片人就制造什么題材,譬如青春追憶片的泛濫;粉絲喜歡哪個偶像,導演就啟用哪個偶像,譬如不適合的角色皆尋當紅偶像;粉絲喜歡什么樣的故事情節,制作方便編排出什么樣的故事情節,譬如青春片中狗血的墮胎情節。事實上,完全以粉絲的審美趣味為主導的影視產業,早已成為中國影視界心知肚明的主旋律與主流文化。
談論粉絲文化,不得不談論2005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對中國的娛樂界而言,湖南電視臺的《超級女聲》顯然是一個劃時代的文化事件。此次事件的奪冠者,是一個聲線平平、歌藝一般、氣質中性的李宇春。有娛樂報刊將此次事件解釋為民主或女權的勝利:類似民主的投票方式使得李宇春獲冠;李宇春大量女性粉絲的存在,表達了女權主義的最終勝利。
然而,我們只要仔細觀察便會發覺,此次事件與民主、女權等牽涉到人的基本權利的政治術語幾乎毫無牽連。我們只要調查一下便會發覺,李宇春的粉絲,百分之九十是未滿18歲的妙齡少女。2005年,中國是個民主、女權意識極度匱乏的國度,成年人都厘不清此二者為何物,這些未滿18歲的少女們又能知道些什么?李宇春的出現,與其說迎合了她們的民主意識,莫如說滿足了少女粉絲們對異性的審美想象:皮膚白皙,唇若施脂,貌若男兒,身姿瀟灑,卻無一絲一毫世俗男子的粗鄙氣。
幾千年來,中國文化中的美男子,皆是諸如此類的陰柔形象。對李宇春的粉絲來說,李宇春甚至可以滿足她們所有關于愛與性的種種幻想。在我看來,如果非要闡釋此類由粉絲的狂熱推動的大眾娛樂節目具有民主性質,那也是性審美的民主,而非歌唱藝術的民主。對李宇春的粉絲而言,李宇春顯然不僅僅是一位歌星,還是一位性別模糊之神在人世間的清晰再現。神,雌雄同體。神,性別不明。神,只可想象,不可褻瀆。
當然,粉絲文化不但推動著諸如李宇春之類的“偽漢子”審美,還推動著諸如馬可之類的“偽娘”審美。最近熱播的電視連續劇《花千骨》,爆紅的不是男女主角,而是殺阡陌的扮演者馬可。該劇中,殺阡陌的造型亦男亦女,性別不明。每當殺阡陌出現在電視熒屏之上,中產女性觀眾的眼睛便灼灼發光,雙頰泛紅,一臉花癡之相。若說李宇春的消費群體是未成年少女,馬可則代表著一些即將進入中年的中產階級女性對青年男子的全部審美趣味。
美少年之美,是古希臘文化與東方古典文化皆有的一個美學主題。但古希臘文化中的美少年是具有陽剛氣質的,他們喉結突出,肌肉壯碩,唇上富有蒲公英一樣的柔毛:胡子。這一點,只要看看古希臘雕塑中美少年棱角分明的五官與強健的軀體便可明白。即若以自戀聞名于世的納西索斯,在古典繪畫中出現時亦是肌肉隆起,面貌陽光,軀體由內至外散發著一種陽剛氣息。東方文化中的美少年則多以陰柔形象出現。從潘安至賈寶玉,無論歷史人物還是經典文學形象,中國的美少年多是缺乏男人氣的一種類女性衍生物。民國蝴蝶鴛鴦派小說家秦瘦歐的作品《秋海棠》便以這樣的一個“偽娘先鋒”為主角。據傳彼時該作品在上海改編為話劇時,女性觀眾蜂擁而至,場場爆滿,紅至發紫。
在我看來,李宇春與新近走紅的馬可,是這十年來,從中國女性古典審美文化中走出來的雌雄難辨的中性偶像的最佳代言人。他們姹紫嫣紅,環佩叮當,千嬌百媚。男人喜歡,女人更喜歡。李宇春、馬可,都是因粉絲的熱愛而在娛樂界打造出來的新人類。他們的軀體具有別的娛樂明星所不具有的三重消費功能:他們既是男人,也是女人,更是中性人。這也是他們比別的娛樂明星粉絲更多的根本原因。
80后商人郭敬明之所以擁有大量擁躉,便與他的小說文本與電影文本中無處不在的、假花一般的陰柔氣質脫不了關聯。我無法預期這一文化現象將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是性別的多樣性,還是使得整個世界從此只剩下了一類人:中性人?唯一可以判定的是,作為粉絲文化中的一個顯象,偽文化在中國已經形成了一種洶涌而來的偽主流態勢。偽,是真的反面。偽文化,更是真文化的反面。娛樂,是一面社會之鏡。它反射,它映照,它呈現出人間百態。回望歷史,我們便會發覺,它是一個寓言,它更像在重復歷史上無數個輝煌王朝的末日景象。
中國影視文本的粉絲群體中,大多數看上去像一位癡呆的文本定居者。沒有絲毫的智慧性與反叛性,他們喜歡上某部電影或電視劇,無論續集如何爛,皆會津津有味地看下去。這是一種“愛你一萬年”般的偶像崇拜癥,譬如郭敬明的粉絲便具有一種“山無棱,天地合,乃敢于君絕”的愚戀本質。
在我看來,這是由文本原住民的小農本性所決定的:忠于偶像、安于現狀、癡呆懶惰、不善思考。在此,我召喚中國粉絲的多元性,召喚原住民之外的游牧民與盜獵者。因為只有如此,中國影視產業才能進步。
美少年之美,是古希臘文化與東方古典文化皆有的一個美學主題。但古希臘文化中的美少年是具有陽剛氣質的,他們喉結突出,肌肉壯碩,唇上富有蒲公英一樣的柔毛:胡子。
東方文化中的美少年則多以陰柔形象出現。從潘安至賈寶玉,無論歷史人物還是經典文學形象,中國的美少年多是缺乏男人氣的一種類女性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