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強
摘 要: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靈魂。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不認真對待實驗,忽略實驗的重要性,就起不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因而,教師要挖掘生活中的實驗素材,不斷更新實驗的手段和內容,認真做好演示實驗的實踐教學,讓實驗貼近學生,回歸自然和社會,煥發學生學習活力,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愛學上物理、學好物理。
關鍵詞:物理;實驗;興趣
1.做好演示實驗的實踐教學, 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興趣是認知內驅力產生的先導,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進行積極的探索。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培養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就需要老師勤于思考、認真備課、不斷創新,多設計一些問題情景的演示實驗,用學生在平時很難看到并且意想不到的奇特現象,來使他們感到新鮮有趣,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求知識的情境中去。如教學“大氣壓強”一課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馬德堡半球實驗:兩邊各用8匹馬,總共16匹馬,才拉開一個半徑只有20cm的兩個銅半球組成的真空小球……學生非常震驚,心里嘀咕:那么多匹馬才能把這么小的一個球拉開,是什么原因呢?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在讓學生觀看多媒體實驗演示之后,教師將上述的演示驗證性實驗改為分組體驗性實驗,在實驗場地上,叫兩個力氣大的男生來拉這個銅半球;然后向半球里充些氣,再請兩個力氣小的女生來拉銅半球。通過兩組學生拉球的對比,讓學生動手動腦,在對比分析中尋找到大氣壓的作用,使學生在有趣的實驗中更為深度地掌握和領悟知識原理,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和研究物理興趣的積極性。
2.實驗手段新奇獨特,更具實驗啟發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演示實驗新奇獨特,可引發懸念效果。初中物理課本上有些實驗學生是司空見慣了的,學生都已經知道實驗結果,用這樣的實驗來引發懸念效果就不是很好。倘若用一些新奇的且學生不常見的實驗來替代它,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內容時,如果老是用實際生活中的鋼筆吸墨水、吸管吸飲料等做實驗,學生就會感到陳舊俗套,不稀奇,達不到好的實驗效果。這時用“瓶吞蛋”實驗來證明大氣壓強存在,可以吸引學生——把一個煮熟去殼比瓶口略大的雞蛋放在廣口瓶的瓶口上,讓學生走上講臺試著把雞蛋輕輕地往瓶里壓,結果雞蛋進不了瓶。然后教師將雞蛋拿下,把沾有酒精的棉花點燃后放入瓶中,迅速將該熟雞蛋塞住瓶口,待火熄滅后,學生觀察到雞蛋“嘣”的一聲掉入瓶內,雞蛋就很順利地掉進了瓶中——這個實驗使學生感到新鮮又困惑,把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引發學生產生濃厚的迫切想知道的愿望,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更具實驗啟發效果。
3.回歸社會生活,讓實驗更貼近學生
新課程改革提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雙掌互擊產生痛感、兩同學互相用力推同時后退等現象可證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按咽喉發聲感到聲帶振動,證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通過搓手發熱的活動來感受摩擦生熱;兩同學進行扳手腕比賽,隨著握對方手臂的不同部位,勝負會發生變化,證明力的作用效果與臂力大小有關。這些徒手實驗不但是教材實驗的有力補充,而且貼近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省時、直觀、簡便易行,學生喜愛,樂于接受,有利于提高學生觀察與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4.挖掘生活中的實驗素材,煥發學生學習活力
陶行知說:“自有人類以來, 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因此,無論是教學內容的安排,還是教學策略的確定,都要使學生能夠保持對大自然的熱愛,加深學生對物理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道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廣泛地聯系社會實際、讓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完美結合,從實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從生活走進物理,提高實驗教學的實用性。如在教學“大氣壓”時,由于教學內容抽象,教師可在課前安排學生自制“水氣壓計”,在新課教學中,又讓學生談自己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結果,同時教師輔助做“礦泉水瓶變扁”的演示實驗:在礦泉水瓶里加少許熱水,擰緊瓶蓋,上下晃動,然后將冷水澆在瓶上,學生驚奇地發現礦泉水瓶變扁了……學到大氣壓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明白了醫生拔“火罐”的原理,了解噴霧器的結構原理,知道了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系等。通過開發和挖掘生活中的實驗素材,探究人類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煥發了學生學習活力。
總之,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靈魂,是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項重要手段,培養興趣是開發智力和鍛煉能力的前提和條件,“濃厚的興趣能彌補智能的不足,持久的興趣會導致發明創造”。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注意以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愛上物理、學好物理。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福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