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程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宋代被稱為“詞的時代”。在燦爛的中華文明中,唐詩、宋詞是其中最為絢麗的華章之一。紫砂陶是另外一顆璀璨的明珠,其造型款式極為豐富,器物色澤古樸典雅,表面還常鐫刻詩文、書畫作為裝飾,增添其人文氣息,成為一種具有高雅氣質和濃厚文化傳統的實用藝術品。從一個側面鮮明地反映了中華民族的造型審美意識,歷史上有很多贊頌紫砂的詩句,如李漁的“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梅堯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歐陽修的“嘉共紫甌吟旦酌,羨君瀟灑有余清”。這些耳熟能詳的佳句。與詩、書、畫、茶、壺揉合在一起,更富意境,常常使人浮想聯翩。
花草可以入壺,動物也可以入壺,大自然洗滌著紫砂藝人的心靈,為紫砂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而設計一把以唐詩、宋詞為主題的紫砂壺,更是具有藝術個性?!伴L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出自李白的《行路難》,這詩賦為李白遭受讒毀而被排擠出長安時所寫,詩中抒寫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所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憤激情緒;但仍盼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后人經常用這句詩表達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
紫砂壺“一帆風順”(見圖1)由此而創意:壺身為傳統造型,敦厚凝重,寓意著大海廣闊無垠、寬大的胸襟,博大的情懷。壺身的大氣舒展是因為一切從心而來——大海是無私的,容得下千條河流、萬條小溪,大海之所以能成其大,就在于它有一個寬廣的胸懷,紫砂的魅力在于它能夠容納多種文化的結合,以海納百川的氣質接納南來北往喜歡它的人們:素心素面的壺體告訴賞玩者做人要寬容,應該有一個寬闊的胸懷,這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寬闊的胸懷是一種不平凡的氣度,這是對人、對事的包容與接納,一旦有了這種氣度、這種胸懷,很顯然就會氣宇軒昂、大氣磅礴,就會海納百川、包容萬物;壺嘴自然流暢,微長的胥出仿佛一氣呵成,與壺體的銜接顯得水到渠成;壺把最初設計時為傳統耳形,但最后燒制出爐時,整體風格不太吻合,于是以大海為緣起,把壺把設計成浪花的造型,在大海波浪的搏擊中,一朵朵浪花踏浪而來,潮起潮落猶如人生的春去秋來,這樣的設計令整體效果勃然而出;壺蓋為嵌入式,適合與壺體融合;壺鈕的創作,是該壺的點睛之筆:第一次的設計稿把壺鈕設計成浪花形狀,雖然和壺把氣質吻合,但是沒能很好地表達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囊饩?,于是又重新設計了壺鈕造型,以古詩中的“帆”為原型,把壺鈕設計成了帆船的造型,穩重直立。預示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浪花、大海、帆船這一系列的組合變雄渾而瀟灑,化剛猛為柔和。而清水泥的泥料選擇,清逸天真、恬淡素樸。直逼無我境界,為這件作品劃上了圓滿的句號。經過大海的反復回旋以后,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會有實現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突出表現了詩句里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人生的豪邁和雄渾的氣勢呼之欲出,正如人生在經歷諸多困難和坎坷后,最終雨過天晴、一帆風順。
欣賞一件紫砂壺作品,如果過于停留于表面,也只是表面性的鑒賞,應該通過壺藝人內心思想的表現,體味好作品渾厚有深度的韻味,由造型的深入而思哲理、悟人性,欣賞體味到一件作品的真性情,產生一種共鳴,令人感到一種美的享受,這才是深層次的鑒賞。所以紫砂藝術不但注重形式、內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壺藝人的文學素養、書畫功力以及人格氣質整體的表現。因為表現形質的筆法、技法只是手段,而寫神才是藝術的本質,也是藝術表現水平的重要標準。所以,一把茗壺配上得體的人生寓意才是好的藝術作品,閑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賞壺,滌濾煩憂,當余香留舌之時,或體會銘文刻畫的意境、或領悟唐詩宋詞的優美。于是在茶禪一味中,當能理解文人雅士對茶道的鐘情、砂壺的珍愛及中華傳統藝術的贊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