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滿滿
摘 要:水彩畫在中國的傳播始于西方傳教士的文化技術引進,在中國傳播發展的歷程中,逐漸和中國的繪畫技藝實現藝術的融合創新,在意境、色彩方面實現了水彩渲染與山水筆墨畫的不斷交流。對當代水彩畫的傳播和發展進行分析,總結水彩畫與中國傳統繪畫融合創新的經驗,對中國當代水彩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水彩畫;傳播;發展
一、當代水彩畫在中國的傳播
水彩畫藝術源于西方,通過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引進中國,給中國的傳統繪畫技藝提供了借鑒的經驗,并且在傳播的過程中和中國的本地繪畫藝術實現了全面的交流融合。通過對水彩畫的傳播方式和傳播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為中國水彩畫的發展提供借鑒,并且幫助讀者了解水彩畫在中國的傳播歷史。
(一)傳播方式
水彩畫的傳播主要是借助于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和融合來實現的。近代中國遭受了很多的侵略,但是也因為西方勢力的入侵帶來了先進的西方文化藝術,促進了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水彩畫就是在近代藝術傳播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
1、清朝傳教士的文化感染
清朝時期傳教士的游歷成為中西方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原本西方傳教士主要是傳播天主教的信仰,以神的意志進行思想和文化的傳播,這些傳教士在西方處理宗教中的尊貴地位,對于西方的文化藝術有一定的涉獵,所以能夠將西方的水彩畫藝術傳播到中國,同時將中國的瓷器、茶葉等生活飲食文化傳播到西方,促進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利瑪竇和郎世寧是水彩畫傳播的重要人物,為西方水彩畫的引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
利瑪竇在中國歷經明清兩個王朝,在長時間的中國游歷生活中,將水彩畫的繪畫思路和方式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繪畫藝術的豐富,但是郎世寧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宮廷畫師,通過統治階級的繪畫技藝主導,實現了水彩畫的廣泛傳播。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和筆墨畫主要是追求意境的深厚,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和局部的背景暈染展現繪畫藝術的精髓。其中又以最簡單的黑白色為主色調,通過黑白的漸變色進行色彩的渲染。但是西方的水彩畫卻是通過絢麗的色彩層疊實現對景物形狀輪廓的描繪,其中所運用的色調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學習的重點。
2、近代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西方國家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同時也打破了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實現了文化藝術的交流傳播,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水彩畫作為西方繪畫藝術的代表,在東西方的文化交流過程中,以西方人的生活方式逐漸深入中國的社會藝術生活;中國人在鴉片戰爭之后試圖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技術,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強盛,其中很多的先進知識分子通過留學的方式學習西方的文化,實現了西方水彩畫的快速傳播。比如說中國近代的任伯年。任伯年在吸收了西方水彩畫的創作特點之后,將傳統中國畫的藝術素養與之結合,開創了獨特的畫風,將水彩畫著色洗滲的手法和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融合起來,實現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二)傳播特點
水彩畫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呈現兩個顯著的特點:通過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實現水彩畫的傳播和學習,實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以及水彩畫的創新;通過學習水彩畫豐富的色調,實現了繪畫藝術領域色彩的創新,突破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局限,借助于豐富的色調渲染表現了時代的氣息和特征。
1、學習水彩畫豐富的色調
水彩畫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豐富絢麗的色彩,通過層層著色的原理,將多樣的顏色實現組合,運用色調堆疊的方式給中國傳統繪畫帶來很多的思想觀念創新。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通過水洗來進行色調的暈染,而西方水彩畫將不同的色調以堆砌的方式進行藝術創新,給中國繪畫藝術帶來了豐富的色調,以五彩繽紛的繪畫展現世界的絢麗斑斕,同時將不同色調之間的組合和融合技術傳播進中國,在中國繪畫的色調暈染方面實現融合,創新了中國繪畫的用色、色彩組合以及意境的表達方式,突破了單調線條的勾勒,能夠更加形象地展現事物和風景,促進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發展,同時水彩畫也在中國找到立足點快速地發展了起來。
2、注重東西方文化的融合[2]
在中國近代學習西方的過程中,開設學堂是進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不僅學習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管理制度,同時促進了繪畫藝術作為學生課程學習項目的開展,使更多的人能夠學習水彩畫的技法和藝術,令水彩畫在中國的傳播加速和擴展。近代東西方的文化融合是文化交流最重要的特點,對于水彩畫的傳播來說,同樣適用此理。水彩畫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并不是單純的文化輸入,而是在融合中國的繪畫藝術過程中實現了創新發展,找到了另一種發展途徑。文化藝術的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中西方的繪畫藝術融合對水彩畫的傳播有重要的影響,這種融合也是水彩畫傳播的重要特點。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水彩畫作為西方藝術不斷與中國傳統藝術實現融合,也突破了傳統西方水彩畫單純色調堆疊的技法,實現了水彩畫藝術的不斷發展創新。
二、當代水彩畫在中國的發展
水彩畫在進入中國后,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和發展途徑,在不斷融合和創新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藝術發展,也促進了中國水彩畫藝術的不斷發展。
(一)發展方式
當代水彩畫的發展方式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不斷提升水彩畫的技巧,最終實現了水彩畫的中國化,實現了中國水彩畫藝術的理論和藝術發展的不斷創新[3]。
1、課程的學習
當代水彩畫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高校的藝術專業中的水彩畫課程的學習。通過學習西方的水彩畫理論和技法,在融合中國傳統的繪畫技術的基礎上,將水彩畫注重于色彩渲染的優勢放大,以豐富絢麗的色彩表現景物,以亮麗的顏色表現景物的逼真程度。比如說水彩畫中能夠通過大面積的色彩點染和涂色等技法展現大面積的景物,草原上的花或者天空中的鳥都可以包含其中,通過整體色調的層疊和點染促進景物的描繪。學生們在水彩畫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在野外寫生,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和細致的描繪,在實踐經歷和理論學習的雙重作用之下,促進水彩畫在中國的不斷發展創新。當代水彩畫在中國的藝術繪畫領域有很多的專業畫家和專業的研究人員,他們能夠從中國繪畫的技法角度和水彩畫發展的角度不斷進行相關理論的創新,為學生的學習指代提供豐富的借鑒經驗。
2、技巧的創新
水彩畫在當代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已經脫離了西方水彩畫技法的藩籬,在中國本土繪畫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中找到了一條自我發展的途徑。水彩畫的色彩堆砌注重顏色的過渡和暈染,通過漸變色的原理實現不同顏色的有效融合,提高了作品的凝聚力和色彩協調度;水彩畫借助于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優點,通過細節的處理、整體布局的調整,給作品賦予感情和靈魂,提升了水彩畫表達思想情感的深度;水彩畫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將油畫、水墨畫、景物畫等不同的繪畫優勢實現整合統一[4],借助于水彩畫的豐富顏色進行渲染,結合當代流行的主色調進行繪畫的創新,使水彩畫不僅成為繪畫藝術的技藝,還能夠廣泛用于廣告制作、背景圖片等商業用途,實現了水墨畫的不斷豐富和創新。
(二)發展特點
當代水彩畫發展的特點就是兩點,將意境和色彩渲染進行融合,促進了中國繪畫藝術領域的不斷豐富創新;水墨畫的不斷發展,成為中國文化藝術百花齊放的顯著標志,展現了中國文化海納百川的氣度,實現了文化的融合和創新。
1、融合意境與色彩渲染
當代水彩畫發展中注重意境和色彩的渲染是顯著地發展標志。水彩畫在中國的傳播發展過程中,借助于豐富的色調,突破了中國傳統繪畫單調的用色,而且水彩畫的作用多是在比較厚的白板上,尤其是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有時因為創作的需要整個圖畫的厚度不一樣,通過重度涂色提升描繪部分的濃重比例,通過雕刀削減的方式促進繪畫藝術的完美呈現。比如說水彩畫的人物繪畫中經常會通過堆砌涂料的厚度體現人物皮膚的豐滿和彈性,通過將皮膚和背景接觸部分用雕刀進行溝壑的輕巧實現,呈現人物的逼真性和層次性。
水彩畫在發展中還能夠與中國的傳統繪畫藝術實現整合,借助于意境的營造提高水彩畫的藝術水平。意境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重要優勢,能通過簡單的線條和局部的顏色感染營造出以小見大、以點概面的藝術境界[5],水彩畫在大面積的單一色調的涂色之后,通過對重點景物的描繪,突出寫意的用法,將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傳達給讀者,促進水彩畫藝術感染力的提高。
2、豐富中國的繪畫領域
中國的繪畫領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吸收外來的文化藝術,實現了自身的豐富壯大。當代水彩畫藝術在中國的不斷發展,不僅促進了中國繪畫藝術的豐富創新,對中國的繪畫領域有重要的影響,水彩畫作為外來文化,在中國繪畫藝術領域中的發展壯大也顯示了中國文化博大的胸懷,以及蘊含豐富的藝術內容,在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層面上有重要的作用。水彩畫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中,所描繪的都是中國人民生活化的場景和中國優美的風景,在理論研究不斷深化中推動著中國文化的豐富創新,只有通過多樣化的繪畫形式進行藝術的交流和融合,融匯清新典雅的水墨畫、富有層次感的水彩畫、絢麗多姿的油畫等多種多樣的繪畫技藝,才能實現中國繪畫領域的不斷發展。當代中國水彩畫的發展特點體現了中國繪畫藝術不斷創新的趨勢,以水彩畫的發展折射出中國繪畫藝術的不斷創新,激勵我們對中國當代的繪畫藝術進行不斷地實踐和探索。
三、結語
當代水彩畫藝術的傳播和發展主要是通過政治文化的交流融合實現的,在掌握歷史發展傳播的基礎上,通過對其傳播和發展特點的分析,總結水彩畫與中國傳統繪畫交流融合的經驗,對當代中國水彩畫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顧森毅.水彩畫藝術[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6,12.
[2]張啟文.構思與構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張輝,王洪志.淺談當代水彩畫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1.
[4]周剛.水彩畫研究[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6.
[5]劉永健,唐曉明.水彩畫創作教學[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9.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