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校色彩風景寫生課程中暴露的缺陷亟需美術高考模式改革,設計類專業的色彩風景寫生課程需要在繪畫類寫生課程基礎上增強設計特征,按照現代設計的理論體系樹立色彩設計創新理念,在自然光影中理解設計色彩構成搭配規律方法,寫生課程中要賦予情感教育,創作出體現“活躍的生命”作品。
關鍵詞:設計;色彩風景;寫生
本文為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研討式教學在藝術設計理論課程中的運用》(湘教通[2015]291號)階段成果之一。
一、課程教學目的與性質
藝術設計專業的色彩風景寫生(有的叫“色彩寫生”或“風景寫生”,如筆者所在學院教學培養方案藝術設計學科不同專業方向就有這不同的命名)課程性質目的:了解和掌握色彩風景畫的一般特點和基本畫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課程訓練學會敏銳的觀察和捕捉物象的能力,通過對大自然中的造型形態及光與彩的關系進行分析和觀察,把不同的時間的光影關系與感受通過繪畫造型語言反映出來,理解和認識自然美,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審美意識。
寫生就是寫真,追求科學,以山川為師,探求真理,抒發自然生命的律動、神采,觀察神會世界的風采,寫出自己對宇宙生命的領悟真情。
二、目前色彩風景寫生課程教學的缺陷
(一)現在有些美術高考寫生考試為了節省經費圖方便不用模特與靜物改用照片,或者添加默寫人物、靜物,讓考生聯想,這種考試方法考不出真水平。寫生是美術造型表現的主要方法,而對照片畫或默寫是害了初學者,走上學繪畫的迷路,造成現在大學生繪畫基礎差,毫無寫生技法經驗。
(二)遠離大自然,關在室內閉門造車。陳少豐老師曾對我講過我國解放初期,國家剛成立畫院不久,組織畫院畫家外出寫生,曾遇到過不知怎么動手的尷尬,一些老畫家對古臨摹多,寫生少,所以才出現老畫家對寫生很生疏不知怎樣下筆。
(三)色彩風景寫生教學模式單一,模仿風盛行。
(四)色彩寫生不受重視,認為設計專業的寫生可有可無。
(五)不少學生與教師對外出寫生要求不嚴,有的教師只管自己畫,不去指導學生,學生把外出寫生當作外出旅游,拍拍照片,游山玩水。
三、風景寫生教學的歷程
在我國美術史上寫生歷史可追溯到的有魏晉南北朝時期顧愷之《畫云臺山記》、王微的《敘畫》,真正的山水畫是隋朝的展子虔的《游春圖》,此畫打破了以前的山水畫中的“人大于山、水不泛舟”的局面。到了唐代不少畫家、理論家倡導以自然為師,如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歷代繪畫寫生的經典名言。以李思訓、吳道子、王維等代表了我國青綠與水墨兩大門類的山水畫,到了宋代更重視到大自然中去深入觀察,如李成、范寬、米氏父子,郭熙《林泉高致》對山水四季不同做了詳細描述。元四家與山水為伍,表達了心中山水自然之趣。明清的吳門畫派、四王、四僧,近代的嶺南畫派、海派等等都強調以自然為師。近現代的李清瑞、陳樹人、周湘、劉海粟、李叔同、汪亞塵、陳抱一這些繪畫前輩十分重視外師造化,是他們建立起了我國美術專業的寫生教學方法原則,如林風眠在國立藝專開設寫生課程,并強調繪畫上的基本練習應以自然現象為基礎,將觀察體驗自然與繪畫藝術聯合起來。徐悲鴻不論是在北平擔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還是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主任,都堅持外出寫生,如1926年在杭州寫生,上世紀30年代在的廣西、云南寫生,油畫《彩霞》、《黃山》就是1935年帶學生在黃山寫生完成,國畫《晨曲》、《漓江春雨》、《逆風》等等就是在桂林寫生完成。戰爭期間延安版畫木刻就是畫家們堅持戰地寫生創作出來的,鼓舞斗志。
中國山水畫與西方的風景畫主要是焦點與散點透視的區別,在文藝復興時期風景畫已經十分成熟,如達芬奇第一幅風景素描表現了畫家心靈純凈的大氣,喬爾喬涅的《入睡的維納斯》背景被稱為“金色的提香”式風景。17世紀在歐洲出現了職業風景畫家,如霍貝瑪的《林蔭道》已成為風景寫生(包括透視課程)示范經典作品。荷蘭小畫派顯示了濃厚的生活情,給人親切真實感,如維米爾的《臺伏特的風景》便是代表。同時期法國古典主義代表普桑作品顯示深沉肅穆的風格,浪漫主義的燦爛,如德拉克洛瓦《西阿島的屠殺》中的風景猶如康斯太勃爾那種鮮活運動,色彩筆觸栩栩生動,俄羅斯19世紀風景中如薩普拉索夫、希施金、庫茵芝、列維坦,他們的風景畫為西方風景畫展開了全新的視野。法國19世紀的庫貝爾、米勒、柯羅等巴比松畫派中的風景是畫家們內心情感的載體,如柯羅的《夢特楓丹的回憶》,猶如散文詩謳歌了畫家對大自然的樸實情感。之后印象派繼承了這種寫生方法,給風景畫翻開了新的一頁,印象派追求戶外瞬間色光,如莫奈的《魯昂大教堂》根據不同時間的陽光在教堂墻面投射出的變化,捕捉光與色的無窮變幻,十幾幅魯昂教堂系列作品是畫家對戶外陽光瞬間印象細微色彩層次變化的表現,印象派畫家們把寫生推上了新的高度。到了設計年代包豪斯時期創立了色彩寫生構成體系,“包豪斯時期的色彩學專家約翰·伊頓、克利、康定斯基創造開設色彩基礎課,這是現代設計教育的基本構架”[1],這之后建立了設計色彩體系。
四、藝術設計專業色彩風景寫生的設計特征探索
色彩風景寫生課程在藝術設計專業與美術學相比應該突出“設計”特征,這門課程在美術學與藝術設計專業都屬基礎課程,與美術學專業不同的是藝術設計專業除需要掌握寫生造型語言外側重于色彩構成能力的表達、色彩主觀意象、超越自然色彩融入設計意思與創新能力。設計色彩寫生既包括傳統美術學領域因素,如色彩的冷暖關系、色彩要素、空間意思等,但更多的指現代藝術中的設計藝術形式語言與思維理念。色彩寫生中要注意“物理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區別,設計色彩是一種藝術創造而不是模仿,對傳統寫生色彩結構進行重新解讀,建立設計視覺色彩空間結構,注重再現與表現的區別,繪畫色彩學成熟于文藝復興時代,就如達芬奇所說過的“繪畫要像鏡子一樣”那種科學再現。初學繪畫者往往企圖再現客觀對象,不加取舍,做了色彩的奴隸,照搬景物,處理不好色彩關系。
把自然景物中的客觀色彩“組合”成畫面色彩語言,要對客觀色彩中的形狀、冷暖、虛實進行重組,運用設計色彩中不同的表現語言追求畫面色彩組成,把自然風景中的繁復色彩進行精煉,化繁為簡,把自然風景中的細節局部概括構成畫面圖像與不同色塊。篩選提煉自然風景中的色彩因素表現適合畫面空間的色調關系,“色彩的關系”與“色彩的絕對”是風景寫生中要處理的難點,我們要按照現代設計的理論體系樹立色彩設計創新理念。在自然光影中捕捉色彩,理解設計色彩構成搭配規律方法,而不是刻意模仿自然色彩,注重色彩理論與實踐結合,突破傳統束縛,靈活運用追求色彩的新銳時尚,從表現自然到追求對象的主觀表現,追求色彩精神性的淳樸真誠,忠于內心感受,從感知色彩到理性概括色彩,建立藝術設計專業的色彩寫生教學體系,感知、歸納、整合、表達,探索藝術設計專業的色彩表達力,掌握并創造運用色彩。
五、色彩風景寫生的情感教學
色彩風景寫生課程也是一門情感教育與寫情課程,風景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表現。面對不同風景人類有各種情感交流需要,風景寫生表現自然美,陶冶人類性情,凈化心靈,中國古代畫論有“意在筆先”理論,風景的意境在動筆之前就構思成熟。在中國成語里就有關景與情的特多,如移情于景、觸景生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
人們對靜物的感情是從觀看風景景物之際就誕生了,一草一木總關情,“登山則情滿千山,觀海則意溢于海”,一幅風景里體現了不同的風土人情,是畫家用心靈感受傾瀉思想感情,是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是繪畫的靈魂。色彩風景寫生課程的情感與意境是客觀景物中自我主觀情感的象征,作品的意境是畫家藝術修養的表現。
風景寫生中一味追求光源景物、時令氣候的客觀再現照搬景物復制風景就會缺乏情感與藝術生命力,后期印象派梵高的風景繪畫就是畫家自己情感的寫照,如畫面色彩就如生命的熱情。中國畫家吳冠中把自己的風景畫比作“生命的風景”,畫家運用點線面、黑白灰與點彩,充滿情調的筆觸表現一種“生命的活躍”。風景寫生要從大自然的懷抱中體現人類的博大情懷,塑造情調揭示自然美讓人產生對風景寫生作品的情感共鳴。這種共鳴的產生需要畫家豐富的生活閱歷與情感修養,情調是畫家氣質、感情對色調與形象的藝術加工,一幅風景寫生是色、形、景、情在筆頭進行表現的。在風景寫生之際就建立了情感目標,在情感目標的驅動下進行寫生創作,圍繞情感目標運用不同色調處理景物,風景寫生中的情感特征是人類共性,也是人性表現,在寫生中堅持以情感作為精神指標融入寫生技巧中才能創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注釋:
[1]聶世忠.藝術設計專業的水彩教學探索[J].品牌.2015,(02):115.
作者簡介:
聶世忠,邵陽學院藝術設計系副教授,基礎教研室主任,從事美術與設計基礎與理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