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國內消費者們最先注意的必然是名氣。名氣代表著影響力,像《名偵探柯南》《龍珠》這樣的日本動畫,對國內的兩代人(80后與90后)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而如宮崎駿、巖井俊二,又或者是70后也熟知的《情書》《阿信》這些電視劇,其IP的價值也是不菲的。
名氣大的IP雖然多,但要從中挑選出有潛力、有價值,并且仍舊在對消費者群體產生影響力,使消費者樂于購買的IP,必須具備另一個特質,即持續傳播的程度。雖然《情書》與《阿信》備受歡迎,名氣極大,但是它在2015年的今天,卻并未在網絡上再度得到廣大觀眾的擁護與傳播。可見一時的風頭名氣,并不能擁有足夠的可信度,觀眾的注意力可能只會短暫地投注在上面,不會長期關注。而如果一個名氣大,并且具有多個傳播通道,比如電影、書籍、周邊產品等等,商品不斷產出,又或者在電視或者網絡上持續播出,那么它就是一個兼備穩定性與影響力,可以被稱為“有價值”的IP。
IP在日本已產出的周邊產品類型與數量也會對IP的價值產生影響。比如日本的《高達》系列。《高達》雖然名氣極盛,但卻缺乏充足的周邊產品。它的手辦雖然售出情況良好,但考慮到關于它周邊產品的數量相當稀少,可以預測其他類型周邊產品的接受程度在日本市場范圍內也不高。像《灌籃高手》這些廣為人知并長期對觀眾有影響力的IP類型,就具備著產出各種相關周邊產品的可能性,因為它在日本的周邊產品產出量也一直保持良好狀態。所以在購買IP時,還需要進行日本方面的市場調查,確定該IP有良好的發展周邊產品的價值。
最后,關于IP在日本的相關許可證也非常值得考慮。比如2014年的熱劇《信長協奏曲》就是富士電視臺開創55周年紀念的電視劇,在日本的認可程度相當高。又或者2001年木村拓哉的《律政英雄》,曾創下平均收視率34%的好成績,2014年還拍攝了同名的新作,向原作致意,這一點在持續播放效果上也表現良好。所以關于日本IP的購買,最熱門、最昂貴的或許并不是正確的選擇,具體需要衡量IP的確切價值,考慮好是否能把該IP的價值最大程度地開發出來。
充足的市場調查必不可少。一些公司為了盡快搶到熱手的IP,不經過充分調查就貿然買下了大量昂貴的IP,其效果卻不一定如預想中那么好。在電視劇拍攝的行業里,搜尋新且有價值的IP,大半是從原著圖書、漫畫中得來的。比如日本作家東野圭吾與湊佳苗的書,在國內的銷量與在日本的銷量都極好。經過在圖書市場的調查,一些影視制作公司選擇性地買下了他們書籍的IP,相比來講就理智得多。
然而市場調查不僅僅包括著作銷售,又或者IP周邊產品的售出量調查,還必須關注國情。比如2009年韓國購買了東野圭吾的名著《白夜行》,將其改編為韓國電影,得到了極大成功。然而各國的觀眾各有特性,中國觀眾對電影、電視劇的需求,并不和韓國、日本觀眾相同。國內觀眾對電影電視的需求更加偏向喜劇以及通俗題材,在國內流行的東野圭吾與湊佳苗的著作,在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后,不一定能得到如在日本韓國那樣的成功。《網球王子》的漫畫與動畫,在日本和中國都極受歡迎,但在中國買下其IP,改編為電視劇《網球王子》后,該劇卻遠沒有得到如原著那般的關注度與好評。IP的運用要更多地考慮到觀眾的承受度,如果觀眾不樂意為IP消費,那么花多高的價、爭破頭地去購買日本IP,又或者費盡心思運用購買得到的日本IP,最后都是白費功夫。消費是一場持續的戰爭,做噱頭之前,要了解自己的消費者。在爭搶IP之前,要努力了解觀眾的需求,防止舍本逐末。
實際上,在購買IP的大潮中,想要穩住陣腳,冷靜思考,是非常考驗購買者的能力與眼光的。想要正確地選擇IP,并充分利用IP的優勢,需要預先細致的思考,和根據自身以及市場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做出計劃并推廣。聰明的消費者在購買IP時,大可不必焦急地將關于該IP的全部資源拿下。可以試著遵循日本關于IP的種種相關要求,從一部分下手,觀察國內市場的情勢,以更加從容的心態與有計劃的行動購買開發日本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