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意?戴潔塵
摘 要:現階段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路徑為學校理論課教育為主,學校政治思想教育、課外興趣社團為輔等方式,大部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太關心、不重視、不了解。因此,開發探索新的路徑迫在眉睫。基于此,只有實際地去了解大學生的心理,近距離地與之接觸才能真正了解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看法,才能真正掌握行之有效的、適合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法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接受路徑
一、問題的提出
信仰的形成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熏染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現有的信仰。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對于某些問題,大家回答得非常明晰。比如,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了解是否都來自學校;課余時間您與同學是否有過關于馬克思主義的研討等問題。大多數學生并不是積極主動地去了解馬克思主義,很少或根本沒有閱讀過相關書籍,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主要是通過高中階段的政治課的死記硬背,而形成簡單、淺顯的皮毛知識。這些現象不僅對大學生價值觀和信仰的形成產生很大影響,也會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困難。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立足點在于以大連某高校為研究對象,進行科學的、深入的、真實的又具有說服力的調查,如采用訪談、隨機問卷等形式獲取真實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再進行比較與分析,最終提出一些真正符合大學生心理和興趣、能夠科學有效地使馬克思主義被大學生廣泛接受的路徑性方法,從而有助于使大學生重新對“兩課”、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興趣與共鳴。
三、結果與分析
1.現階段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幾種主要路徑
(1)廣泛地利用報紙、雜志等大眾媒體旗幟鮮明地向廣大大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新時期的到來,伴隨著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通訊技術的出現,產生一系列新興的媒體,它們徹底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和格局。黨和國家正在以這些新興媒體為平臺,結合傳統的宣傳方式,有聲有色地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和教育,播撒信仰的種子。
(2)學習經典的馬克思主義著作,通過翻譯和出版原著書籍,系統地向大學生介紹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為了讓大學生理解和掌握馬列經典著作的精髓,黨和國家積極地采取各項措施,有選擇、有區別地幫助大學生進行學習。大學生通過學習閱讀《共產黨宣言》《論費爾巴哈》等原著,了解了馬克思、恩格斯當年是怎樣論述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社會經濟政治基礎,革命的動力、對象、策略及前途等重要的理論問題。還可以通過《青年團的任務》《青年運動的方向》等原著幫助學習,深刻認識青年在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的潮流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正確理解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正確方向和道路。
(3)積極探索在大學生社團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效形式。大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要充分發揮基層黨團組織及理論社團等多渠道、多陣地的作用。隨著大學生興趣多元化的發展,社團已經成為除傳統校內組織之外數量最多、凝聚力最強的校內組織。
其成員由不同的學歷層次構成,這對開展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就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積極把握大學生社團的特性與規律,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引導各類社團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交流和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認同。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所有調查者中,大部分人喜歡電視新聞和學校課堂的途徑,大多數學生還是會通過媒體關注新聞聯播和黨的重要會議。說明這兩種途徑對于學生而言是接受度較高,宣傳做得比較到位,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主要是通過網絡、書本、電視新聞、學校課堂、公益廣告報紙和其他來了解馬克思主義,但主要還是喜歡通過電視新聞和學校課堂。漢族和少數民族百分比相差不大。男生大部分喜歡通過網絡、電視新聞和學校課堂的方式。女生大部分則喜歡電視新聞和學校課堂。而且電視新聞和學校課堂的途徑中,男女生百分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學生干部普遍喜歡學校課堂的途徑,非學生干部普遍喜歡電視新聞的途徑,體現出了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非學生干部比學生干部更喜歡報紙的途徑。工科學生大部分喜歡網絡和電視新聞,文科學生大部分喜歡電視新聞和學校課堂途徑,理科學生大部分喜歡電視網絡的途徑,商科學生大部分喜歡電視新聞的途徑,藝術學生大部分喜歡學校課堂的途徑。
同時,大部分人都贊成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自學校。城市與農村相差不大,其中少數民族的了解來自學校的比率大一些,漢族了解渠道要多一些。在完全贊成的選項上,城市所占比例較高。女生認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了解來自學校的比例大于男生,女生對于馬克思了解的渠道相對于男生來說比較單一。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了解渠道沒有多大不同,大都來自于學校。藝術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了解很大一部分都來源于學校,比例大大超過了其他學科。
通過調查還可以看出課余時間與同學有過關于馬克思主義研討的同學較少。雖然課余時間城市同學有過研究關于馬克思主義的研討比農村同學多,漢族人數比少數民族多,男生比女生多,學生干部比非學生干部多,但總體差距都不大。課余時間與同學有過關于馬克思主義研討的文科的居多。
四、創新探索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被調查的大部分同學喜歡利用課堂、書籍和電視傳媒來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關信息。因此我們可以有以下探索。
(1)在信息時代下,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來實現高科技與高境界的有機統一。網絡技術可以使文字和圖像,聲音與視頻融為一體,可以增加課堂的氛圍和感染力,并且可以使大學生在動態的、活潑的、立體的氛圍中接受教育。因此,可以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制作成生動形象的多媒體程序、軟件等,來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育的豐富化和數字化,增強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興趣,提高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輻射力。
(2)在課堂教育上,不要死板地只啃教材,可以采用新形式的教學模式,比如通過一個時事新聞或熱點事件,展開討論,把涉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部分融入其中,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生能更好地接受理論并感受到這些理論不是空話,是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如教授黨史或近現代史部分內容,不用按部就班地進行,可以把一個個事件當做故事給大家講解,時不時地加入些“小道消息”“秘聞”“八卦”等能引起大家興趣的話題,有時留點懸念,課后學生還會自己查找。
真正行之有效地使大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途徑還有許多,這需要更多的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研究的學者不斷地開拓。但是要在現有的路徑之上開辟新路徑難度較大,因此只提出以上兩點,筆者將在今后的研究中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張 超.新時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路徑建構[J].才智, 2012(21).
[2]周小華.論新媒體技術環境中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創新[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1(01).
(作者單位:大連民族學院)